<p class="ql-block"> 絲綢之路莎車博物館位于?莎車縣體育路13號。博物館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展廳面積為2850平方米,分為地上兩層和地下一層。一層展廳主要展示從?先秦時期到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歷史,二層為自然展廳,負一層作為臨時展廳和培訓基地。</p> <p class="ql-block"> 考古資料表明,莎車早在距今1萬年前后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蘭干、都韋力克等遺址采集的石器、石磨、陶器、銅器、火燒土等文物和遺跡,表明莎車先民過著聚落定居的農耕生活。此外,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玉器表明,早在商代,莎車等地的玉石就已傳入中原地區(qū)?!渡胶=洝贰赌绿熳觽鳌返鹊浼涊d了西域與中原文化交流的情況,印證了包括莎車在內的新疆地區(qū),自先秦時期就與中原內地保持著一定的文化聯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01年,西漢置使者校尉,管理輪臺等地的屯田。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西漢統一西域,同年,設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公元29年,東漢封莎車王康為西域大都尉,統領西域諸國。公元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xù)行使管理西域的職權。莎車作為絲路重鎮(zhèn),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處于一個社會大動蕩和各民族大融合時期。魏晉中央政府繼承漢制,在西域設西域長史和成己校尉管理軍政事務。這一時期,雖然社會動蕩,朝代更迭頻繁,但中原等地區(qū)與西域的密切聯系并未中斷。這一時期,佛教也得到空前發(fā)展,同時絲綢之路暢通,文化藝術交融,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p> <p class="ql-block"> 隋唐結束了魏晉南北朝長期的割據狀態(tài),重新實現了全國的統一,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期的鼎盛。640年,唐朝統一西域后,先后設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加強對西域的管理。絲綢之路在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包括莎車在內的西域地區(qū)進入了繁榮發(fā)展時期。由于特殊的地緣優(yōu)勢,莎車不僅是唐朝統轄西域的軍政要地,還成為西域與中原密切聯系的紐帶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宋代,西域形成了我國歷史上三個西北地方政權——高昌回鶻、喀喇汗、于闐,都與遼朝、宋朝保持密切的經濟文化往來。</p><p class="ql-block"> 元朝建別失八里行尚書省,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西域軍政事務,加強了西域同中原的政治聯系和經濟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明朝設哈密衛(wèi)管理西域事務,同西域各地關系密切。今莎車一帶在文獻中稱鴨兒看、鴉兒看、押兒牽、牙兒干、雅爾看、葉爾羌等,農業(yè)比較發(fā)達,地處喀什至和田的必經之地,并且是中亞、南亞進入塔里木盆地的重要結點,商賈如鯽,百貨交匯,是這一時期天山南路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p> <p class="ql-block"> 1762年,清政府設立伊犁將軍,代表中央政府有效地管轄著天山南北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直至帕米爾地區(qū)的軍政事務,密切了內地與新疆的聯系,有力地促進新疆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繁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qū)正式建省,并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今莎車一帶在清代文獻稱葉爾羌、莎車。1655年,葉爾羌地方政權與清朝建立政治經濟聯系。新疆建省前后,設莎車直隸州,后直隸州升為府,歸喀什噶爾道管轄。</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p><p class="ql-block">1912年,新疆積極響應辛亥革命,成為中華民國的一個行省。1913年,莎車改府為縣,仍屬喀什噶爾道管轄。1928年,莎車增設葉爾羌縣。1930年,屬喀什行政長官公署轄。1942年撤銷葉爾羌縣,成立新疆第十區(qū)行政長官公署,次年改為莎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莎車、澤普、葉城、麥蓋提等4縣。</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輝煌74年</p><p class="ql-block">建國74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新疆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繁榮發(fā)展時期。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莎車仍設專署,轄莎車、澤普、葉城、麥蓋提4縣。1956年莎車縣歸喀什專區(qū)所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