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號:48344218</b></p> <p class="ql-block">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形成于明永樂年間的山西移民,已經(jīng)有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tǒng)村落,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3平方公里。爨底下村依山而建,高低錯落?,F(xiàn)存清代民居74套、689間。這些古民居建筑是寶貴的歷史文物,對研究中國的民居建筑史具有重要的作用。2012年,爨底下村被住房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p> <p class="ql-block">進入村口,第一眼就看到房屋山墻上的大字“爨”。這個字讀cuàn,4聲,與“竄”同音,基本含意:一是燒火做飯;二是灶;三是姓氏,有的地方還有“爨家莊”,現(xiàn)在全國大約有“爨”姓居民兩千多人,百家姓排名第1150位。這里到處可以看到“爨”字的影子,展示的是爨底下村500多年的歷史與文化。</p> <p class="ql-block">【爨】字趣談</p><p class="ql-block">中國的古文字由象形文字而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常用字都簡化的便于書寫了。但有些很少用到的字保持了原樣,“爨”字就是一例。它是國家正常使用的二級漢字,沒有簡體字可代替,依然保留著小篆的字體結(jié)構(gòu),新華字典、電腦字庫、身份證中都有。2015年有一位河南父親給女兒起了一個很文雅的名字“爨懿曦(cuan yi xi)”,總共72畫。當(dāng)孩子5歲面臨寫名字的困境時崩潰了,這也太難寫了。</p><p class="ql-block">其實這個字我們經(jīng)常用,只是會說不會寫而已,我們平時說“這菜做得味兒很竄”,就是這個“爨”,而不是那個“竄”。</p><p class="ql-block">這個字有30畫,寫起來很麻煩,又不常用。有人發(fā)明了一個順口溜,“興(興)、林、大、火”,就很容易記住了,見下圖。</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一個導(dǎo)游圖,沿著道路前行,地圖上標(biāo)注的景點一一浮現(xiàn)眼前。從村委會到古井,從涼亭到碑記,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脈絡(luò)上。黃點標(biāo)記的景點如珍珠般散落在村莊輪廓中,仿佛一張鋪展開來的畫卷,等待著我去細(xì)細(xì)品味。</p> <p class="ql-block">路邊一塊紅色的指示牌寫著“爨底下村”,在綠意盎然的背景中格外醒目。陽光透過樹影灑在路面上,行人與車輛緩緩經(jīng)過,仿佛時間也放慢了腳步。</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行,一塊介紹景區(qū)的石碑映入眼簾。碑文用中英文書寫,詳盡地講述了爨底下村的歷史與文化。</p> <p class="ql-block">不遠(yuǎn)處,一塊刻著“爨”字的景觀石靜靜佇立,陽光灑在石面上,字跡清晰可見。巖石上還刻有小字與印章,仿佛在講述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景觀石的背面也是一幅碑刻,詳細(xì)記載了爨底下村的來歷。碑文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與歷史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國務(wù)院2006年頒發(f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biāo)志牌碑。</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頒發(fā)的文物保護單位標(biāo)志牌,其中用“川”字代替了“爨”字,看來這地方政府不如中央政府辦事嚴(yán)謹(jǐn)。</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漫步,一塊寫著“北京市最美的鄉(xiāng)村 爨底下村”的石碑出現(xiàn)在眼前。紅色的文字在綠意中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一面影壁上寫著大大的“爨”字,旁邊立著一塊介紹村莊歷史的紅色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一棵掛滿紅燈籠的樹下,幾位游客正圍坐閑聊。微風(fēng)吹過,燈籠輕輕搖曳,樹影斑駁,仿佛時光也在這里停駐。</p> <p class="ql-block">一座傳統(tǒng)的中式建筑前,一棵大樹投下斑駁的樹影。樹下幾人正悠閑地活動,旁邊石墻上掛著紅燈籠,墻上寫著“想開點”三個字,幽默中透著哲理。我站在樹下,望著這幅畫面,心中頓覺輕松。</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一座傳統(tǒng)中式建筑,紅瓦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石墻前幾人正在交談,旁邊的小攤上擺著各式各樣的小吃。</p> <p class="ql-block">一條鄉(xiāng)村小巷兩旁是茅草屋頂?shù)慕ㄖ?,紅燈籠點綴其間,墻上寫著“文化主題餐廳”。巷子盡頭是連綿的山巒,天空湛藍(lán),白云悠悠。</p> <p class="ql-block">“吉祥客棧”的門口掛著紅燈籠,門上貼著“福”字,對聯(lián)上的字跡遒勁有力。</p> <p class="ql-block">一家店鋪的外墻由石頭與木頭搭建,門口擺著新鮮的玉米與花朵,菜單上寫著各式美食。</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村街道兩旁是茅草屋頂?shù)慕ㄖ?,幾輛汽車停在路邊,行人悠然自得。清風(fēng)吹過,帶著泥土與花草的清香,仿佛回到了童年的鄉(xiāng)村時光。</p> <p class="ql-block">一條寧靜的小巷兩旁是白墻灰瓦的建筑,石板路上鋪滿陽光,盡頭是一座掛著紅燈籠的涼亭。</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古村落錯落有致,土黃色的墻面與瓦片屋頂相映成趣。望著這片寧靜的村落,仿佛時間在這里凝固,只留下山風(fēng)與鳥鳴。</p> <p class="ql-block">一面石墻上寫著“星辰下許愿 爨底下相見”,紅燈籠點綴其間,古建筑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莊重,這片土地寧靜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輛紅色小車停在石墻邊,旁邊是幾輛白色轎車,一位騎車人站在車旁,路邊有小販擺攤。攤位上擺著各式手工藝品,作為游人的紀(jì)念。</p> <p class="ql-block">這里擺放了一些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穿過村莊,溪邊是石板路,兩旁綠樹成蔭,流水潺潺,心中一片寧靜。</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刻有“爨”字的景觀石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藍(lán)天白云,綠樹成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