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已探明洞穴總長度59.8公里的騰龍洞入口</p> <p class="ql-block">騰龍洞內(nèi)以《龍船調(diào)》為主旋律的《夷水麗川》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演出</p> <p class="ql-block">騰龍洞內(nèi)以《龍船調(diào)》為主旋律的《夷水麗川》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演出中的雜技表演</p> <p class="ql-block">沐浴晨曦的武陵山脈齊岳山</p> <p class="ql-block">齊岳山日出</p> <p class="ql-block">有天窗的水蓮洞入口</p> <p class="ql-block">水蓮洞出口</p> <p class="ql-block">龍船水鄉(xiāng)景區(qū)的露天演出</p> <p class="ql-block">民宿房東養(yǎng)的肥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龍船調(diào)》的故鄉(xiāng),聽見山水的情話</p><p class="ql-block"> ——武陵山脈恩施掠影之五</p><p class="ql-block"> “妹娃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嗎?”每當這句俏皮的唱詞響起,仿佛就能看見土家幺妹兒站在清江渡口,眉眼彎彎,笑意盈盈。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龍船調(diào)》,就誕生在鄂西群山環(huán)抱的利川,那里的一山一水,都藏著民歌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利川是被山水捧在手心的城市。清江如銀綢般穿城而過,武陵山脈在這里勾勒出奇幻的地貌——深不見底的溶洞、壁立千仞的峽谷、云霧繚繞的草場,每一處風景都是造物主的偏愛。清晨,薄霧在齊岳山的草甸上緩緩流淌,牧羊人的吆喝聲與遠處傳來的《龍船調(diào)》旋律交織;午后,騰龍洞的洞口吞吐著云霧,洞里暗河奔涌,仿佛能聽見遠古的回響;傍晚,龍船水鄉(xiāng)的畫舫劃破水面,兩岸青山倒映,恍若走進一幅流動的水墨畫。</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土家族先民,把對生活的熱愛釀成了歌。幾百年前,燈歌《種瓜調(diào)》在田間地頭流轉(zhuǎn),唱著播種的辛勞與收獲的喜悅。隨著時光沉淀,這支小調(diào)逐漸演變成活潑俏皮的《龍船調(diào)》,用“妹娃過河”的趣味對唱,把土家人的淳樸熱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唱進了每個人的心坎里。也難怪,20世紀80年代,它能從利川走向世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25首優(yōu)秀民歌”之一,成為恩施土家族文化最動人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在利川采風的日子,《龍船調(diào)》的旋律如影隨形。無論是街邊小店傳出的即興哼唱,還是景區(qū)表演時演員們清亮的嗓音,都讓人忍不住跟著輕輕和。站在清江畔,看著悠悠渡船劃過,忽然懂得,這首民歌里的一問一答,不正是利川山水與人文的對話?大山的豪邁、河流的溫柔,都化作了歌里的俏皮與深情。</p><p class="ql-block"> 利川,這座《龍船調(diào)》的故鄉(xiāng),用山水的靈氣滋養(yǎng)了動人的旋律,又讓歌聲帶著土家族的故事飛向遠方。當旋律響起,我們聽見的不僅是一首歌,更是一方土地的心跳,是千百年來傳承不息的文化密碼。</p><p class="ql-block"> 吳子俊 文/圖</p><p class="ql-block"> 記于2025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