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阿旺的少年記憶里,大哥結(jié)婚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大事,值得專門拿出來細細講述。1966年,“文革”全面爆發(fā),政治風(fēng)暴如洶涌浪潮,席卷了中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彼時,大哥正處于熱戀之中,每次要領(lǐng)大嫂進門時,總會提前叮囑母親,一定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力求給姑娘留下良好的印象 。</p><p class="ql-block"> 1967年,29歲的大哥步入了婚姻殿堂。在那個年代,這個年齡結(jié)婚已算晚婚晚育。大嫂出身前大戶人家,解放前,她父親經(jīng)營綢布莊,家境殷實,還購置了一座小院子。大嫂的兩個姐姐都接受了高等教育,畢業(yè)于大學(xué)。然而,“文革”期間,她家遭受沖擊,私房被沒收,分配給其他居民居住,家庭也在政府的打壓下逐漸衰落,還背負上了家庭成分高的沉重包袱。放在過去講究門當(dāng)戶對的時代,大哥與大嫂的結(jié)合,或許大哥還有些高攀不上。在“文革”期間,大嫂的父母曾被紅衛(wèi)兵拉到街上游行,還被押上臺批斗,受盡屈辱。</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社會上極為看重家庭出身成分。我家是貧農(nóng),后來屬于工人階級,根正苗紅,大哥娶了大嫂,也算是讓大嫂沾了光。大哥結(jié)婚正值“文革”時期,一方面受時代影響,另一方面家庭條件有限,婚事一切從簡?;檠鐩]有在飯店包酒席,只是請了親戚大干娘來家里,燒了兩桌簡單的喜宴,邀請了幾位重要親戚前來吃頓便飯,就算完成了婚禮儀式 。</p><p class="ql-block"> 那時住房緊張,主要靠房管站分配,大家都得排隊等候。大哥的婚房在一樓,僅有12平方米,空間狹窄,還十分潮濕。大哥叫我?guī)兔︿伒匕甯舫保块g里擺放一張大床、一張寫字臺、一個箱櫥和兩個箱子后,就幾乎被填滿了。房間里還得放置一只馬桶,顯得更加擁擠。廚房要和鄰居合用,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矛盾。飯做好后,還得端回房間里吃,諸多不便 。</p><p class="ql-block"> 大哥婚后,作為長子,對大家庭肩負著更多責(zé)任,經(jīng)濟上也需要給予扶助,他會把一部分工資交給父母,以補貼大家庭的生活。這無疑會對小家庭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幸好大嫂通情達理,同意每月拿出10元資助大家庭。要知道,那時大哥每月工資也才40元,拿出10元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在那個多子女家庭的年代,兄長幫助父母養(yǎng)育弟妹是常見之事。這或許也是大哥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原因,資助大家庭后,小家庭的經(jīng)濟變得緊張,養(yǎng)育多個孩子著實困難。</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哥出生于1938年,比我年長16歲。自我記事起,他就已是成熟穩(wěn)重的大人,在我心中,他如高山般令我仰望,我對他的話言聽計從,滿心尊重,極少有違抗的時候 。</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是文盲,不識字,無法讀書看報,對社會上的事情了解甚少,信息十分閉塞,也因此吃盡了沒文化的苦頭。所以,父母對大哥的學(xué)業(yè)極為重視,大哥一到讀書的年紀,就被從農(nóng)村接到城里讀書,一直讀到高中畢業(yè)。原本他已考上大學(xué),卻因入學(xué)通知書送達過遲,陰差陽錯錯過了報到日期,最終沒能踏入大學(xué)校門,這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等到大哥有了文化知識,便在許多方面幫了父母的大忙。民間有俗語說:“長子不得力,鍋兒缸灶都歇力?!贝蟾缡莻€盡責(zé)的長子,家里很多事情,父親都會先征求大哥的意見,再做決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大哥高中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工作。在當(dāng)時,高中畢業(yè)的他在廠里可謂鳳毛麟角,是眾人眼中的文化人,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重視與培養(yǎng)。他憑借自身努力,考上了工人業(yè)余大學(xué),學(xué)習(xí)機械制圖,之后進入設(shè)計科工作,擔(dān)任工程師,后來又出任設(shè)備科科長。退休前幾年,他還被評選為市級勞動模范。大哥有兩位極為要好的高中同學(xué),一位是電信局的高級工程師,薪資豐厚;另一位是高校教授,待遇優(yōu)渥。他們是大哥一生的摯友,盡管這兩位同學(xué)從不自視甚高,但大哥還是會暗自覺得比不上他們。小時候,每次大哥要帶同學(xué)來家里,都會格外緊張,總會要求家人趕緊把家里收拾干凈。他們來了之后,稍作停留便會出門。他們?nèi)松砀叨荚谝幻灼呶逡陨?,身形高大偉岸,舉止瀟灑儒雅,令我十分羨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哥在機械、電器方面動手能力很強。小時候,家里沒有無線電收音機,可父親愛聽廣播,于是大哥就給父親組裝了一個礦石收音機,父親對它愛不釋手,一有空就戴上耳機收聽。大哥工作后,學(xué)習(xí)了保全工技能,動手能力更是出眾,家里的電器、電燈、水管、龍頭等維修都不在話下,還能自己組裝修理自行車。“文革”期間,他還自學(xué)中草藥和針灸,當(dāng)過赤腳醫(yī)生,為工友針灸、開藥方,由此可見他愛學(xué)習(xí)、愛鉆研的品質(zhì)。晚年時,他自備一些五金工具,利用做保全工的專長,把廢舊材料,如陽傘柄、拖把柄等制作成拐杖,還送給老同學(xué)使用。丨</p> <p class="ql-block">大哥身材高大粗壯,胃口極佳。他談戀愛去丈母娘家時,一頓能吃兩大碗面,這讓嫂子頗為尷尬,心想怎么找了個“大胃王”。父親在世時,評價大哥說,他做的是文職工作(在辦公室畫圖紙),吃的卻是力氣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實行糧食供給制,大哥的糧食定量總是不夠吃,還得想其他辦法補充。大哥在家吃飯時,也總是大口大口地吃,不一會兒就能干掉兩碗飯,父親總笑他是“鯰魚嘴巴,囫圇吞” 。</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間,文化領(lǐng)域開展反“封資修”活動,能看的書極少,只有馬恩列斯著作、《毛澤東選集》、魯迅作品等少量革命書籍,大量書籍被付之一炬。人人自危,生怕因接觸“封資修”余毒的書籍而被舉報批斗。大哥也仔細檢查家里為數(shù)不多的幾本書,拿不準的就拿出來燒掉。那時,大哥常常從廠圖書室借閱裝訂成冊的連環(huán)畫回家,我們幾個弟妹愛不釋手,連環(huán)畫讀本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也給我們增加了知識,這是那個年代難得的文化享受。大哥在我的少年時,給我很多有益的教導(dǎo),讓我時常心存感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