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7日早6點,穿越南太行全體成員“最后早餐”,之后就要各奔東西。一部分騎友要打道回府,另外一部分要開始新的行程,我們一行6人屬于后者。具體路線是從南寨出發(fā),第一站是八朝古都開封,之后一路向南,要騎游中岳嵩山、十三朝古都洛陽及老君山、武當山、神農架和恩施等。</p> <p class="ql-block">相見時難別亦難,一張紀念照,留住同吃、同住、同行多日的快樂,騎友相聚,雖然時間短暫,但友誼地久天長,騎行的魅力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次出行,都要先設計一條路線,時間一般一個月以上,否則,用郭隊的話說:不過癮。穿越南太行只六天七宿,來之前在地圖上看了周圍的山水風景,開封、洛陽曾跟團游過,但文化底蘊深厚,是“去過還想再去”的地方;老君山心儀已久,是“一生必去”的地方,神農架和恩施響譽中外,幾次擦肩而過,是“不可不去“的地方。把它們和穿越南太行連成一線,時間大約一個月左右,不失為一條完整的長途騎行路線。</p> <p class="ql-block">?6點半離開南寨,沿G234國道一直向南。同“大部隊”告別時,穿越南太行領隊快樂說,從南寨到新鄉(xiāng)都是下坡,騎著非常舒服。正如仁兄所言,一路緩下,對于剛剛從太行山重山峻嶺中穿越出來的我們,蹬踏起來兩耳生風,稍不留神座下的“山地”就跑出小30的速度,有此“脫韁”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當然,因還沒有完全進入平原,沿途也有山坡,但都被隧道擺平了,沒有形成起伏,就是筆挺的下坡。</p> <p class="ql-block">此行雖然沒有刻意選擇同伴的騎行能力,但從結果看,全體隊員不管是平道騎行頻率還是爬坡能力都非常均衡,有你追我趕,但一直聚堆,沒一個被落下,成為“千年收隊”,這是長途騎行很難得的。</p> <p class="ql-block">好心情帶來好風景,路旁待收獲的麥田金黃燦爛,由如一幅濃墨重彩的水墨畫,“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p> <p class="ql-block">60多公里的下坡及順風一直把我們送到新鄉(xiāng)市,看看時間才過去三個小時,均速二十多個,挺快。</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后,穿城而過。新鄉(xiāng)是南太行的旅游大市,但景點大多都在山上,如萬仙山景區(qū)(內有郭亮村)、寶泉景區(qū)、八里溝景區(qū)等,市區(qū)只有公園和湖泊,觀賞性差些,因此,行程安排中沒做停留。</p> <p class="ql-block">出城進入G327國道,路面平坦,感覺還是“微下”。</p> <p class="ql-block">午時到原陽縣城,在一羊湯燴面館午餐,牛肉燴面一碗,吃出了中原飲食特色。餐后出城,路標是焦作,但總的方向仍是開封。</p> <p class="ql-block">午后1點半,離開G327國道,進入黃河景觀道。路面限行,大貨車禁入,可對于我們來說,暢通無阻。</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觀道不久,開始沿黃河大堤騎行。一條大河就在我們右側,河邊偶爾能看到一伙伙嬉水游玩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國人對黃河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因為,她孕育了我們這個悠久而偉大的民族,因此,把她尊稱為“母親”河,許以民族的“搖籃”。</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曾多次在其左右奔波,不管是劉家峽水庫的千傾碧波還是壺口瀑布的濁浪滔滔,都沒有像這樣近距離地與母親河接觸,擁有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順黃河騎行2個小時,從盛鑫浮橋過母親河。央視6月30日報道,因進入主訊期,黃河河南段7座浮橋全部拆除,包括盛鑫浮橋。據悉,黃河浮橋的搭建,徹底取代傳統(tǒng)渡口,加速兩岸物資流通與人員往來,推動了區(qū)域各方面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傍晚5點進入開封市區(qū),最終投宿于清明上河園附近清心民宿。洗漱后步行15分鐘,到民宿老板推薦的宋園酒店晚餐,餐桌上最醒目的食材是開封灌湯包,味道不錯。</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乘13路公交,坐6站地到達鐘樓晚市。不為肚子,只為看熱鬧,晚9點半返回民宿休息。全天騎行146公里,用時9個半小時。</p> <p class="ql-block">天下夜市是一家,開封鐘樓夜市也離不開這個“大家庭”,當然,終究夜市開在開封,地方特色是不可少的,比如說灌湯包。</p> <p class="ql-block">?從小學課本上就知道河南有個開封,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還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開封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100多年前,其名稱和位置在不同歷史時期有所變化,但始終在中國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做為八朝古都,開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5月18日利用休整時間,早餐后先后游覽了清明上河園、大相國寺、開封府和包公祠。</p> <p class="ql-block">從投宿的清心民宿騎行四公里到達清明上河園客服中心。河南人民很熱情,對60~70歲老人只收半票,就是說,花120塊大洋的一半就可在5A級的園子中想玩多久都行。</p> <p class="ql-block">以宋朝大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修建的清明上河園,是按1:1的比例復原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據說占地約600余畝,其中水面180畝,景觀建筑面積30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園子很大,內設校場、虹橋、民俗、宋都四個文化廣場,還有虹橋、迎賓門、拂云閣等主要觀賞景點。因此,雖然進去過兩次,但走在里邊仍有些蒙頭轉向和眼花繚亂,拿著手機,看到上眼的就按一下,沒什么章法和順序,就不在一一贅述了。</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園中有多場實景演出,“東京保衛(wèi)戰(zhàn)”、“槍挑小梁王”等場面恢宏、陣容強大,看的人很多,并得到觀眾一片叫好。</p> <p class="ql-block">大相國寺離清明上河園三公里,原名建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唐代延和元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后因戰(zhàn)亂水患而損毀,新中國成立后,依循古制,幾度維修,于1992年起恢復佛事活動,其主要建筑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開封置府始于五代,當時稱為“京府”。北宋時期,開封府為“東京開封府”,是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qū)的重要機構,<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譽為“天下首府”。</span></p> <p class="ql-block">開封府建筑風格布局規(guī)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式建筑的風格。其中正廳院里有戒石銘,提醒官員公正廉潔;正廳是發(fā)布政令、處理政務和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前擺放著象征公正執(zhí)法的三口銅鍘,院內還有關押犯人的監(jiān)獄。</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緊挨開封府,二者都在包公湖邊上。包公祠始建于金、元時期,經明、清等朝代歷代修葺,已有近千年歷史。由于黃河水患,屢毀屢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是一組典型的仿宋風格的古典建筑群,氣勢宏偉、風格凝重典雅,既有北方建筑的宏偉壯觀,又有江南園林的清心雅致。</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大殿內有高3米多、重達2.5噸的包公銅像,蟒袍冠帶,正襟端坐,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浩然正氣。像兩旁陳列著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歷史文物與典籍。</p> <p class="ql-block">二殿中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詩、《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家訓、包公書法手跡、墓志銘等。其中,《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有北宋183位開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公名下有一條深深的指痕,是人們觀賞碑刻時指指點點磨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東側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廉泉,</span>是花亭里的一口水井。傳說廉泉會因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味道,普通老百姓喝了解渴,清官喝了清冽可口,貪官喝下去則苦濕難咽。</p> <p class="ql-block">午后三點走出包公祠,感覺有些累了,騎行五公里返回投宿的清心民宿。(未完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