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1日,我們來到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探訪那座聞名遐邇的十七孔橋——雙龍橋。這座古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后于道光年間擴建為十七孔石拱橋,全長148米,宛如一條巨龍橫跨瀘江與塌沖河之上。橋上建有三座飛檐閣樓,倒映水中,與天光水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動人心魄的古橋畫卷,是云南規(guī)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古橋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雙龍橋的建造歷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最初僅為三孔石拱橋。然而,隨著瀘江與塌沖河的水勢奔騰,河床逐漸拓寬,原橋已難承其重。于是,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當?shù)匕傩赵谠谢A上續(xù)建十四孔,與原三孔相連,形成今日所見的十七孔橋。橋名“雙龍”則源于兩河交匯如雙龍盤踞,氣勢恢宏,令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 關于雙龍橋的由來,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這里原為一處渡口,義渡的是一位名叫陳洪順的攬載幫水手。玉皇大帝為察其善行,特派太白金星化身為美貌女子前來試探。陳洪順毫不遲疑地助其過河,玉帝深受感動,遂答應助其實現(xiàn)修橋的愿望。修橋之時,橋面即將合攏,卻獨缺兩節(jié)石料。此時,龍王傳令,命小白龍與小青龍前來相助,二龍以身化橋,填補空隙,橋兩側遂現(xiàn)出白青兩色的龍頭龍尾,雙龍橋之名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在近黃昏時分抵達雙龍橋的。盡管天空細雨蒙蒙,云層低垂,卻絲毫未能影響我們高漲的興致。雨中的古橋更顯蒼勁古樸,水汽氤氳之間,仿佛穿越了時空,走入了一幅水墨丹青之中。</p> <p class="ql-block"> 踏上橋面,腳下皆是由青石砌成的古道,石塊之間嚴絲合縫,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仍堅實如初。每一塊石板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承載著歲月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橋周圍的景色美不勝收,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橋下河水緩緩流淌,橋上飛檐閣樓倒映水中,與天光云影共舞,仿佛天地之間,唯此一橋,唯此一景。</p> <p class="ql-block"> 我們緩緩走在這條由石頭鋪就的古道上,腳步輕緩,心緒萬千。橋上的每一塊磚、每一根梁,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站在這座跨越兩百余年的古橋之上,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聲,感受到時光的流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 緩緩走在這石頭砌成的路上,心中涌起許多感慨。雙龍橋不僅是一座連接兩岸的橋梁,更是一段凝固的時光,一段承載信仰與傳說的記憶。它靜默地橫跨在兩河之上,見證著歲月更迭,也見證著我們這一代旅人的駐足與驚嘆。</p> 謝謝您的雅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