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幾年星期天,灞橋街有集,閑時沒事去在灞橋集上逛逛,有便宜合適的東西買些,沒有合適的就轉轉。</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舊書攤上,看見一本書封面略發(fā)黑,取過一看是《立馬中條》。由徐劍銘、張君祥和郭義民三人合著,得知張君祥和郭義民是我們灞橋人,書的內容是寫孫蔚如將軍在中條山抗戰(zhàn)的故事,將軍也是灞橋人,這就是灞橋人贊揚灞橋人。出于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又好奇就買了一本,回到家有時間進行讀讀。</p><p class="ql-block"> 看時比較認真,對于有意義的章節(jié)進行反復看,讀到我軍以寡抗眾取得勝利,高興得就想一口氣讀下去,再反復多看幾遍,直到把故事情節(jié)記下來為止。看到鬼子進村在百姓家搜尋戰(zhàn)士時,心里總揑一把汗,戰(zhàn)士在百姓的掩護下脫離險境,才松了一口氣,又繼續(xù)讀起來。</p><p class="ql-block"> 中條山位于山西南部,隔黃河與陜西相鄰。 </p><p class="ql-block"> 1939年在中條山戰(zhàn)中,“血戰(zhàn)永濟"和“六六戰(zhàn)役"等,最為慘烈悲壯!大小戰(zhàn)役數百次,戰(zhàn)況空前激烈,有時為一座小山、一個村鎮(zhèn)反復爭奪,幾經易手。日軍攻勢強大,人多勢眾,常使堅守的第四集團軍傷亡慘重,面對如此艱苦局面,孫蔚如下命收縮防線,集中部隊,靈活出擊,并派出部分士兵穿插敵后打運動戰(zhàn),搞突然襲戰(zhàn),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打的鬼子暈頭轉向首尾不得相顧,整體無法推進,幾年時間,日軍頻繁改變作戰(zhàn)方案,撤換指揮官,越是急于奪取中條山越是不得前行。孫蔚如第四集團軍全體將士在沒有友軍支援,軍需物資極端缺乏的艱難情勢下拼力死戰(zhàn)。始終巍然屹立于中條山,他們用血肉之軀保衛(wèi)了關中故地,沒讓鬼子跨過黃河一步,表現出三秦子弟兵的赤膽忠心。</p><p class="ql-block"> 孫將軍不光打仗英勇,人品也非常好。在抗戰(zhàn)那階段,他對部隊將士講:“兵附于民"。意思是當兵的得靠老百姓支持,所以將軍特別注意軍紀,從不讓部隊擾民,他受到陜西、山西老百姓的愛戴和支持。說到這里,不由得我們?yōu)檫@位前輩豎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勝利八十周年之際,回想那段歷史,緬懷先輩豐功偉績,使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有現實意義。</p><p class="ql-block"><br ></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竇四明,西安國際港務區(qū)新筑街辦新農(龍王廟)村人。灞橋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