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閩南的街頭巷尾,總有一縷獨(dú)特的香氣若隱若現(xiàn),牽引著無數(shù)游子的味蕾與鄉(xiāng)愁,那便是海蠣餅的味道。它不僅是一道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鐫刻在記憶深處的時光印記,承載著幾代閩南人的溫暖與情懷。 兒時的我,生活在物資并不充裕的年代,能嘗到的小吃屈指可數(shù),而海蠣餅便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p><p class="ql-block">無論是酷暑難耐的三伏天,還是寒風(fēng)凜冽的寒冬,只要咬上一口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海蠣餅,所有的煩躁與寒意都會瞬間消散,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甜蜜起來。</p><p class="ql-block">那時,海蠣餅堪稱珍饈,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時,才能一飽口福。 記憶中的海蠣餅攤極為簡樸,一個煤爐、一口油鍋、一把小圓底平瓢和一張小凳子,便是全部家當(dāng)。攤主動作嫻熟,先將油燒至七八成熱,隨即拿起平瓢,舀上一層稀稠適中的米漿,均勻涂抹。</p><p class="ql-block">接著,兩勺精心調(diào)配的餡料覆于其上,此時放入幾只新鮮肥美的海蠣是關(guān)鍵步驟。最后,再澆上一層米漿,將餡料與海蠣緊緊包裹,海蠣餅的雛形便誕生了。</p><p class="ql-block">平瓢緩緩浸入油鍋,待一面微微隆起,輕輕一倒,海蠣餅便“脫?!?,在油中自在翻滾,直至炸至兩面金黃,撈出瀝油,誘人的香氣瞬間彌漫開來。 攤位旁,總少不了一群饞嘴的孩童,眼巴巴地盯著油鍋,口水都快流下來了。</p><p class="ql-block">海蠣餅剛一出鍋,大家便一擁而上,眨眼間,剛出鍋的海蠣餅便被搶購一空。 時光流轉(zhuǎn),街頭的油炸美食日益豐富,炸春卷、炸醋肉、炸芋頭、炸蝦餅等琳瑯滿目,但在我心中,它們都無法與海蠣餅相媲美。因為每一個冒著熱氣的海蠣餅,都能瞬間喚醒那段純真美好的童年時光。 有一天,母親急匆匆趕回家,神秘兮兮地把我們召集起來,笑著說要做一道我們最愛的美食。</p><p class="ql-block">我們滿心好奇,吵著讓母親揭曉答案,她卻只是走進(jìn)廚房,拿出早已備好的海蠣、蝦仁、瘦肉、紫菜、包菜和胡蘿卜??吹竭@些食材,我們瞬間明白,歡呼雀躍起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這也是記憶中,家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制作海蠣餅。 后來聽母親說,做海蠣餅是個精細(xì)活,極費(fèi)時間和精力,從備料到出鍋,往往要耗費(fèi)一整天。若想餡料更豐富,花費(fèi)的時間就更久了。</p><p class="ql-block">當(dāng)時不太熟練的母親,備料時手忙腳亂,一邊磨米漿,一邊拌餡料,好不容易才準(zhǔn)備齊全。炸海蠣餅時,她堅持不讓我們幫忙,我們只能站在一旁,眼巴巴地咽著口水。</p><p class="ql-block">海蠣餅剛出鍋,我們就迫不及待地?fù)屩?,等母親炸完,最后一個也進(jìn)了我們的肚子。如今回想起來,那香氣仍縈繞在腦海中,令人回味無窮。 海蠣餅在閩南沿海地區(qū)廣受歡迎,與之相關(guān)的傳說也流傳至今。一則傳說與清代初期一位創(chuàng)業(yè)青年有關(guān)。</p><p class="ql-block">他的食肆生意慘淡,苦思冥想之際,夢中得一位烹飪高手指點(diǎn),從而自創(chuàng)出海蠣餅,深受食客喜愛。</p><p class="ql-block">另一則傳說則與明朝戚繼光抗倭有關(guān),人們用海蠣餅的餡料象征倭寇,外皮比作軍民,寓意成功抗倭、自衛(wèi)勝利。 歲月更迭,如今海蠣餅早已不再難得,但它依然是閩南人心中無可替代的美味。</p><p class="ql-block">它不僅是一道小吃,更是閩南文化的象征,承載著濃濃的鄉(xiāng)情與回憶,無論走到哪里,那一口熟悉的味道,永遠(yuǎn)是心底最溫暖的慰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