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當落日余暉光暈里,幾頭健碩的駱駝,在取景器中定格成優(yōu)美的剪影,蒼涼與寂寥的寶古圖沙漠,于是便有了生機與動感。當枝干扭曲又傲然挺立的怪柳,在颯颯秋風(fēng)中樹葉飄零飛舞,這種植根于貧瘠沙地的特別植物,于是塑造出頑強生命力的特殊造型,彰顯出不屈不撓抗爭力量。由此,中國北方最大沙漠中,寶古圖的駝影與怪柳成為標配特征,演化成來訪者心中的圖騰,定格于腦海。</p> <p class="ql-block"> 內(nèi)蒙古八百里瀚??茽柷呱衬畽M無際涯,如同浩淼連天的大海,波濤起起伏伏,涌動到哲里木盟通遼奈曼旗一帶,逐漸由輕波細浪陡然演變成為高高的波峰和深深的波谷。沙坡最長100多米,最大仰角可大60度。聳立的沙丘猶如一座座海島,凹陷的谷底又如天坑一般。舉目眺望蒼茫的沙海,起伏跌宕的峰巒與谷底,讓寶古圖的大漠不再與西域“平沙莽莽黃入天”相提并論,這變幻無窮的點線面,成就這里為拍攝沙漠風(fēng)光的一方寶地。</p> <p class="ql-block"> 遼西與蒙東地區(qū)接壤,由高原過渡丘陵,由放牧到農(nóng)耕。奈營高速的開通,驅(qū)車去看沙漠成為便捷的現(xiàn)實。深秋時節(jié),我們一路秋風(fēng)赴北陲。下高速行駛一段普通公路后,神奇的景象撲入眼底,一片平坦原野的盡頭,仿佛突然隆起高高的陡坡,這就是寶古圖沙漠的起點。不可思議的是,細密均勻的黃沙如何生成,恍如一下子進入沒有時空概念的洪荒世界。</p> <p class="ql-block"> 盡管寶古圖沙漠居于科爾沁沙漠的腹地,但奈曼旗卻與之相去不遠,從蒙古語音譯“寶古圖”一詞“有鹿的地方”來看,想必是當年這里曾是水草豐茂地方。也許“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時光慢慢推移,流動沙丘到了這座城市的邊緣。也正是緣于黃沙的資源,奈曼旗打造“金沙之城”的品牌優(yōu)勢,隨著現(xiàn)代交通的日益發(fā)達,其吸引力和影響力都越來越大。</p> <p class="ql-block"> 應(yīng)該說,我對寶古圖金色沙海深刻印象,緣于老同學(xué)攝影師鄭廣翔的《縱橫沙?!窋z影作品。這幅獲得2015年第25屆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金獎作品,就是拍攝于寶古圖沙漠。當?shù)赜凶R之士,作足沙海奇觀的大文章,打造“一旗看全區(qū)、微縮內(nèi)蒙古”、 “ 沙海明珠、奇美奈曼”的品牌。陸續(xù)成為國際攝影家聯(lián)盟、中國攝影報社、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攝影基地。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慕名紛至沓來,一幅幅佳作從這里誕生。</p> <p class="ql-block">(鄭廣祥攝影作品《縱橫沙?!帆@25屆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金獎)</p> <p class="ql-block"> 如同濟滄海需直掛云帆,翔云天需羽翼一樣,越瀚海必倚仗駱駝為沙漠之舟。作為到訪者來說,這里的駱駝不必再是遠足的運輸工具,然而卻是最佳的攝影道具。附近村口一戶人家的幾頭駱駝,為我們這次寶古圖大漠之旅增添了很大意趣。這位高大的蒙古族壯漢,身著蒙古袍,騎著高大威壯的棕色駱駝,下面還緊跟著兩條狗。在夕陽耀金輝映中,這支特殊隊伍向沙峰高處走去。</p> <p class="ql-block"> 駱駝從沙谷饒過沙峰的后面,從視線中消失。我們端好相機和手機,等待著峰巔上的這支特殊隊伍,由峰頂順著幾乎45度沙坡斜角奔跑而下,這樣的模式叫作“沖沙”。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幾頭駱駝在馭手操控下,順坡就勢疾馳突奔,兩只狗也仰脖狂吠著歡跑著,沙塵卷起飛揚勢如排山倒海,從峰巔到谷底近百米的距離,在快門“卡”、卡”聲中,極速沖沙過程的完成,抓拍瞬間的一幅幅定格,震撼力留作記憶。</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中夕陽西沉,由耀眼的光茫閃亮,漸漸地收斂光線,演變成懸在沙峰之上圓圓的玉盤。這時牧人和駱駝與狗,緩緩地向峰頂走去,夕陽余暉為這支隊伍罩上金黃色,當完全融入落日圓圓的輪廓之中,逆光優(yōu)美剪影,呈現(xiàn)在我們的鏡頭里。如果說,由峰頂向峰谷的“沖沙”,盡顯沙漠人家的勇敢與奔放,那么,從峰谷向峰頂?shù)穆郎?,則更折射出堅韌不拔的執(zhí)著與毅力。定格在圖片上,則是動與靜的完美組合。</p> <p class="ql-block"> 佇立沙峰遠眺,除了黃沙還是黃沙,可謂寸草不生了無生機。黃沙吹老了歲月,黃沙也吹走了綠色。但在沙漠邊緣地帶見有長少量黃柳、沙蒿等沙生植物,特別是神奇的怪柳。據(jù)說,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植物。它與胡楊一樣生長在干旱貧瘠之地,與風(fēng)沙搏擊時,樹干枝葉顯得傷痕累累,有的樹皮爆裂,有的隆起疙瘩,或立或臥,高昂獨立的顯得桀驁不馴,三五成群者相互牽依。想象中的各類造型,都可從怪柳找到模板。</p> <p class="ql-block"> 從前,這一帶沒有怪柳等木本植物,大約六七十年前,奈曼旗穿境而過的教來河兩次大洪水,從上游裹挾柳枝與柳絮,在沖擊平原上,經(jīng)年累月繁衍生息,在惡劣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像胡楊一樣在貧瘠之地頑強地與命運抗爭,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狀。且不論怪柳對固定流動沙丘的作用,僅就在攝影師眼中,它絕對稱得上樹木家族之中的另類。沉寂空曠天地間,怪柳的別具一格的造型,與堅毅前行的駝影都構(gòu)成大漠別樣圖騰,詮釋著生命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致謝老友光子提供部分圖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