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喝涼水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中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025.07.0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過去老家人都吃井水,無論男女老少、春夏秋冬,渴了就直接喝涼水,沒有喝熱水的習(xí)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有四口井,井深都在四五丈以上,井水清澈甘冽,從沒有干涸過。那時候家家都有水缸、水桶、扁擔(dān),一般三天兩頭都要到井沿兒去挑水。井上安著轆轤,上面拴著長長的井繩,下頭拴著"柳罐斗",打水時只需要將井繩掛在轆轤滾子上,搖著轆轤把,裝滿水的柳罐斗就被提上來了。提起柳罐斗上的木橫梁,把水倒入水桶,挑回家去倒入水缸就行了。大的柳罐斗一下正好一桶,小一點兒的要三下裝兩桶。一般人家的水缸能裝兩擔(dān)水,大一點的人家能裝三擔(dān)水,一般可以用上兩三天,做飯做菜洗衣洗臉等都用它。水缸里有一只舀水的水瓢,是用葫蘆割成的,放在水面上不會沉下去。無論誰渴了都是操起水瓢舀起來就喝。人們也更喜歡喝剛挑回來的水,通常管那叫"井拔涼水",覺得喝起來痛快。特別是大夏天在外面干活回來,先操起水瓢咕咚咕咚灌上半肚子涼水,那真的叫一個爽。小孩子們在外面瘋跑回來也好這樣喝,但如果有大人在身邊通常會制止的,讓你喘喘氣、落落汗再喝,說要不然容易坐病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口井都在村道邊,過路的人渴了不用去住戶討水喝,只需要自己到井臺搖上一柳罐,把柳罐底部放在井裙子的欄桿上,向一側(cè)歪一下,俯下身子盡可喝個痛快。小孩子們也愿意到井臺喝剛打上來的涼水,一個孩子搖不動轆轤把,就兩個人一起搖。有時被大人看見了,怕孩子掉井里便會吆喝幾聲制止一下,或幫孩子們打一罐上來讓大伙喝個夠。孩子們的想象力可不僅限于喝水,更愜意的則是用井水來"拔黃瓜"。從園子里摘兩根嫩黃瓜扔到井里,放上一會兒后再用柳罐撈上來。這樣處理的黃瓜就像被冰鎮(zhèn)過的,十分爽口。用井水拔黃瓜也要講究點兒"技術(shù)",一是往水里扔的時候要趴在井裙子上,一只手捏住黃瓜的一頭兒,對著井中間撒手,不能讓黃瓜撞到井壁上,否則就摔碎了;二是拽著井繩撈黃瓜,要讓柳罐在井里立起,上沿略低于水面,然后移動繩子,帶動柳罐一蕩一蕩的移動,使漂在水面上的黃瓜漂進柳罐,然后把井繩向上提一下,不讓黃瓜再漂出去,再迅速搖轆轤把,黃瓜就被撈上來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孩子們不僅愛喝涼水,在冬天的時候還愛吃冰。那時候到了數(shù)九寒天水缸上面會凍上一層冰,早晨做飯的時候要把這層冰打破才能舀水,孩子們在喝水的時候便會順便把冰塊兒撈起來吃,嚼得嘎嘣嘣脆響,就像吃冰棍兒那樣愜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學(xué)的孩子在學(xué)校也喝涼水。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是在鎮(zhèn)里的中心校就讀的,學(xué)校大操場東北角外的高崗處有一口老井,井很深,井臺和轆轤很高,水質(zhì)也很好。在操場東北角距井臺不遠處有一間水房,里面有一口大缸,每天學(xué)校的"工友"都會給里面裝滿水,水缸旁還有個大水舀子,誰要是渴了可以直接去那里舀水喝。每個班還配有一個圓錐形的鐵皮水壺,大約能裝五六斤水,每天早上值日生會去水房提回來一壺水,誰渴了就對著壺嘴兒直接喝(那時候個人沒有水杯和水壺)。這個水壺還可以用來灑水彈地壓灰尖,冬天還可以放在取暖的爐子上燒開水,但開水是沒人喝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年級下學(xué)期村里開始辦學(xué),我回到村里上學(xué),開始的時候,臨時的學(xué)校離家很近,渴了就可以趁下課回家去喝,學(xué)校不再準(zhǔn)備水。上三年級以后搬進了新蓋的校舍,學(xué)校也在教員室準(zhǔn)備了一口水缸,每天由值日老師挑滿水,誰渴了就去那里喝。上中學(xué)的那幾年情況也大概如此,但記得課間學(xué)生很少有人去喝水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村里勞動的時候,如果是夏季或初秋,干活地點離村子又遠,一般是需要帶水的。在生產(chǎn)隊里參加集體勞動時專門有人負(fù)責(zé)挑水,一般是"半拉子"或"大半拉子"。挑水用的是那種像酒罈似的泥瓦罐,上工的時候就直接挑著,放在地頭蔭涼處,歇氣兒的時候大家來喝。喝水時不用茶缸子也不用瓢,就是把水罐子放在一個斜坡處,俯下身子對著沿口倒著喝。有時候人多水不夠喝還需要中間回村里去挑一次。挑水的人每天會給加個工分,中間回去再挑的也可以少干點兒活。帶水的情況多半是在鏟二遍地的時候,天氣熱、活動量大、出汗多。其它的時間段和干別的活兒一般很少帶水了。如果是夏秋季去遠一點兒的自留地、小片荒給自己家干活兒也需要帶水,一般多用點滴瓶裝,有軍用水壺則更方便一些。如果不愿意帶水也可以揣兩個黃瓜或西紅柿,既解渴又頂餓。只是用瓶子帶的水時間一長就溫吞了,不好喝。如果干活兒的地方附近有山泉或小溪則可不用帶水,渴了去喝就行。只是山里很少有長年流淌的泉水,有限的幾條涓涓細流在天旱的時候經(jīng)常會斷流,有經(jīng)驗的可以找到河床挖掘一下濕潤的沙土也可以滲出水來,澄清一會兒就可以喝了,只是少不了土腥味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七八年我到外地上學(xué)后開始用自來水,課間就到學(xué)校的茶爐房打開水喝。后來參加工作也都是喝開水,從此基本上告別了喝涼水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瓶裝水、桶裝水、純凈水、礦泉水,及各種飲料五花八門,應(yīng)有盡有,想喝什么、什么時候喝都能喝到,但小時候在村里喝井拔涼水,吃井水鎮(zhèn)過的黃瓜,嚼水缸上面撈起來的冰塊兒的那份自然、隨性、舒爽、愜意仍然會在不經(jīng)意間涌上心頭,帶來一份久違的回味和懷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