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大鄭</p><p class="ql-block">美篇號:90 72689</p><p class="ql-block">探秘景點:曼谷鄭王廟</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1日,長途騎游旅行第107天,跨越國境旅行第31天,騎游泰國第8天,探秘曼谷鄭王廟。在曼谷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有一座巍峨而莊嚴的寺廟,它就是鄭王廟,又稱為黎明寺。這座寺廟是為了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鄭昭而建造的,他是一位華裔,在1767年帶領泰國人民擊退了緬甸的入侵,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被泰國人民尊稱為鄭王。</p> <p class="ql-block">鄭王廟的主塔高達82米,是泰國最大的大乘舍利式塔,被譽為泰國埃菲爾鐵塔。寺廟于1809年竣工,1847年重修,底座部分繪有巨幅圖畫。鄭王廟是昭披耶河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泰國最知名的地標之一。</p><p class="ql-block">塔身由無數(shù)彩色陶瓷片和玻璃鑲嵌而成,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塔尖則用金箔包裹,顯得金碧輝煌。寺廟內(nèi)供奉著鄭信的雕像和一些珍貴的文物。鄭王廟的規(guī)模僅次于大皇宮和玉佛寺。</p> <p class="ql-block">主塔廟堂現(xiàn)供有鄭信王像及遺物,殿內(nèi)懸有中國式的燈籠。鄭王廟是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華裔民族英雄鄭昭的寺廟。鄭昭,祖籍廣東澄??h,名信。鄭信早年喪父。被鄰居昭披耶節(jié)基收為養(yǎng)子。昭披耶節(jié)基是當朝的大臣,鄭信13歲時由養(yǎng)父介紹進宮廷當侍衛(wèi),因有才略,被任命為達府太守,接著提升為柏卻武里總督。</p> <p class="ql-block">我懷著滿腔之敬仰祭拜民族英雄鄭信,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泰國人民對鄭信的敬意和愛戴,這里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的泰國,它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建筑,更是泰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中國游客來泰國都要來鄭王廟祭拜祭拜,我已經(jīng)是第二次來拜鄭王了,我非常敬佩我們鄭氏族人能在外國做皇帝。他那動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流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1760年,大城王朝遭緬甸封建王朝的侵略,當時的大城被圍,彈盡糧絕,遂于1767年覆亡。當時,鄭昭率兵突圍,號召暹羅人民起來抗戰(zhàn),收復失地,百姓紛紛入伍。經(jīng)過激戰(zhàn),終于收復大城,將強敵逐出國土。暹羅人民對他的愛國英雄行為十分敬佩,擁戴他為暹羅國王。鄭昭于1767年12月登上王位,遷都吞武里。鄭昭在位15年,勵精圖治,使國家日益富強,并致力發(fā)展與清王朝的友好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1768年,泰王鄭信率兵打敗侵占泰國的緬甸軍隊,復興泰國,定都吞武里,建造了這座寺廟。據(jù)說當時鄭王從大城到達吞武里的時候,正值黎明,故將此寺命名為阿侖·拉杰瓦拉蘭寺。1780年,此寺曾經(jīng)供奉過從老撾萬象運來的玉佛,后來這尊玉佛供奉在首都曼谷的玉佛寺內(nèi)。1809~1824年間,曼谷王朝的拉瑪二世重建寺廟,增修中央大塔和四周的四角小塔群,還曾重新賜名,但寺名仍含黎明之意。</p> <p class="ql-block">大城王朝時代300多年湄南河古老佛寺世界知名</p><p class="ql-block">“越阿綸拉差瓦拉蘭 大御佛寺”(中文名稱為黎明寺或鄭王廟)原名為《越瑪國》,之后改為“越凈”(黎明的意思)。據(jù)說當時頌德拍昭達信國王(鄭王)圣意將吞武里城封為新首都,通圣駕由水道沿湄南河往,到達越瑪國佛寺時己黎明。為了紀念御駕臨此時象征,因此越瑪國佛寺改為“越凈”。其次節(jié)基王朝拉瑪?shù)诙阑蕰r代,下旨進行維修佛塔而賜名為“越阿綸拉差塔蘭”,并封為拉瑪?shù)诙阑视隆?lt;/p><p class="ql-block">拉瑪?shù)谒氖阑蕰r代,再次賜名改為現(xiàn)在所聞的“越阿綸拉差瓦拉蘭”。從大城王朝到現(xiàn)時為止佛寺中大拍埔(大乘塔),已著名為“曼谷王朝最偉大而莊嚴之大寶塔”。大佛塔中位于佛陀遺骨供奉之處,其塔建筑曼谷王朝特色突出大寶塔。大佛塔建筑每分子,含有佛教里中宇宙三界之意義而建成。</p> <p class="ql-block">拉瑪二世的遺體安放在塔的底部。周圍的4座陪塔,每座都有一尊雕刻的菩薩像和佛陀本生故事的描繪畫。塔用磚塊壘砌而成,外面涂著一層厚厚的灰泥,灰泥表面也貼著從中國運去的彩色瓷片及玻璃碎片。寺內(nèi)大殿里懸掛著中國式的燈籠,殿中間供奉著鄭王塑像。殿后有一張據(jù)說是鄭王生前御用的大木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要景點——</span></p><p class="ql-block">大佛塔與湄南河對岸的臥佛寺恰恰隔河相望,游客可沿著陡直的石級,小心登上尖塔中層,俯望湄南河兩岸的旖旎景色。黎明寺位于昭披耶河的西岸,以其79公尺高的壯觀寶塔而聞名,曾是鄭王朝(King Taksin)時的御用寺廟??山?jīng)由水、陸兩種方式抵達。如要搭車可走Arun Amarin路;若要乘船,可由架空電車的鄭皇橋車站搭交通船到臥佛寺附近的交通船N8站Tha Tien碼頭(現(xiàn)應是15B/人),再換搭渡船3B/人,橫渡過河。</p> <p class="ql-block">黎明寺早已成為皇家寺院,每年出安居期間,國王及眾大臣都乘船順湄南河而下到此祭神屆時,國王把黃色袈裟布施給寺院的僧侶。這種儀式被南傳上座部佛教稱為“僧人換衣節(jié)”,是佛教徒的一個重大節(jié)日,也是泰國佛教最隆重、最熱鬧的祭典之一。</p> <p class="ql-block">鄭王廟在大城王朝時是一座古寺,稱為“瑪喀寺”。據(jù)說,當年鄭王驅(qū)逐緬軍后,順湄南河而下,經(jīng)過此寺前,正好是黎明時刻,遂下令上岸到寺里面禮拜。后鄭王登上王位,下令重修此寺并改名為“黎明寺”。</p> <p class="ql-block">鄭王廟,被稱為“黎明寺”的另一個說法是由于其廟內(nèi)最高的塔尖直插云霄,高79米,人們便覺得它是每日首先接觸陽光的地方,故給予“黎明寺”之名。鄭王廟內(nèi)這座高達79米的“拍攀”大佛塔,始建于1842年,屬于大乘舍利塔式,尖塔的外面裝飾以復雜的雕刻,并鑲嵌了各種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貝殼等,是泰國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圍尚有四座與之呼應的陪塔,形成一組龐大、美麗的塔群,其規(guī)模在曼谷僅次于大皇宮和玉佛寺,有“泰國埃菲爾鐵塔”之美稱,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在曼谷吞武里府的鄭信路上,矗立著一座威武的塑像:鄭昭騎著戰(zhàn)馬,手揮戰(zhàn)刀,英姿勃勃。泰國人民和許多華僑常到此瞻仰獻花,緬懷這位光復河山的英雄。每年12月舉行的皇家祭典,是鄭王廟的最大慶典,也是泰國王朝的重要祭典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