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重見天日,組織搶修隊,搶修148公里鐵路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22日,我軍經(jīng)過“四保臨江”的艱苦戰(zhàn)斗。終于獲得了絕對性勝利,通化市人民得到了二次解放。根據(jù)臨江鐵路局“所有鐵路職工都可以復(fù)職”的通知。原鐵路監(jiān)理所劉學(xué)南負(fù)責(zé)召集車站職工復(fù)職。</p><p class="ql-block">6月初,他召集陸續(xù)報到的37名工友在站前朝鮮族合洛面館開會,大家推薦車站原運(yùn)轉(zhuǎn)助役徐紀(jì)安為負(fù)責(zé)人,幾天后,車站的工友們自覺來到車站,清理線路和被炸毀的候車室廢渣。</p><p class="ql-block">6月中旬,臨江鐵路局派袁汶佐擔(dān)任車站工會主任,號召職工組成搶修隊,搶修148公里的鐵路大橋。二次解放后的車站員工,飽嘗日本鬼子的苦,受夠國民黨反動派的罪,相信跟共產(chǎn)黨走,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人們只有一個信念,消滅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民主自由的國家。大家積極報名參加搶修隊,經(jīng)研究決定,留徐紀(jì)安四人留守車站,負(fù)責(zé)收集鐵路器材,接待回來復(fù)職的員工,處理站內(nèi)各項事物。抽出肖玉復(fù)和另一名同志去運(yùn)輸科報到。34人參加搶修隊。</p><p class="ql-block">6月22日。34人告別家里妻兒老小,背著行李和上級發(fā)的糧食,步行20多公里,來到水洞車站,工作任務(wù)是:每天從江里將三岔子、大陽岔等地順江放下的木排,從江里撈上岸,這叫“木排出水”。再從岸上運(yùn)到橋邊,進(jìn)行削尖、打樁、鋪軌、架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搶修隊選隊長,大家一致同意貨運(yùn)員蘆樹仁擔(dān)任隊長。蘆樹仁,人稱蘆大個,1941年參加鐵路,當(dāng)過車站驛手、貨運(yùn)員,日偽統(tǒng)治時期,當(dāng)亡國奴,吃不飽穿不暖,在國民黨占領(lǐng)時期,他看清國民黨的本質(zhì),就是刮民黨。成立搶修隊,他一直搶重活干,哪里艱苦,哪里勞累,他就在哪里出現(xiàn)。黨組織號召的事情,他都爭著去做。上級指示的,他都積極響應(yīng),盧樹仁后來成為黨的一名好干部。</p><p class="ql-block">當(dāng)時生活非常艱苦,每月發(fā)給幾十斤玉米和每人幾元錢的菜金。糧食是單一品種——玉米,做飯也成問題。車站轉(zhuǎn)撤員孫文禮一個人主動承擔(dān)了負(fù)責(zé)給34個人做飯的工作。他每天起早貪黑。一個人推磨、做飯,他總是不辭辛苦,任勞任怨。他將玉米磨成大小不同的碴子或是玉米面,想方設(shè)法讓工友們吃飽,有點時間就一個人上山采些山菜,回來做給大家吃。</p><p class="ql-block">上級發(fā)給了錢磨玉米,但是,孫文禮卻自己承擔(dān)起來磨玉米這份工作,他將這份錢省下來買黃豆,生豆芽或磨水豆腐給工友們吃。他還用玉米皮子到百姓家換點大醬,想方設(shè)法改善大家的生活。這樣,才稍稍改變了天天大餅子加土豆湯的生活。工友們非常理解他的辛苦,常常勸他要注意身體,他說“你們干的活比我要累上多少倍,我雖然是不停的干,但只要看到你們每頓能吃飽,我也就心滿意足了”。所以大家非常感激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車站工人組織運(yùn)輸是行家,鋪鐵道架橋梁第一次,削尖、打樁、抬木頭,還說的過去,只要舍的力氣就行,可是在橋上扣鐵道、鋪枕木卻是個技術(shù)活。橋梁是用枕木在江水中搭起垛,在垛與垛之間,扣上鐵軌,上面再鋪枕木,枕木上再鋪鋼軌。當(dāng)時條件所限,沒有跳板,工友們只能在兩個枕木垛之間擔(dān)上一根鋼軌當(dāng)跳板,然后在這有10米高枕木垛上抬著400公斤重的鋼軌,踏著單根軌的軌面,在間隔有10多米遠(yuǎn)的枕木架上,從這個垛走向另一個垛,下面是滾滾奔流的江水。稍不注意,就有掉下去的危險。</p><p class="ql-block">他們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里工作,沒人叫苦,沒人后退,不畏艱難,在干中學(xué),學(xué)中干。他們只有一個信念,趕快修好鐵路,支授前方打仗,建設(shè)我們的國家。于輝喜、姜惠文等人抬木頭。抬原木要八個人,他們四人抬,減著口號,鼓勵工友加油干,綁手腳架,別人不敢上,他帶頭上,不久大家選于輝喜為班長。</p><p class="ql-block">史華昌和姜科等幾人負(fù)責(zé)給枕木鉆眼,工具數(shù)量少,只能分幾潑輪換著干,這樣影響工作效率,他們就動腦筋想辦法,在手鉆杷上加上一根橫鐵,這樣手鉆變成十字把。兩個人能同時工作,增強(qiáng)了壓力,也加快了速度,使效率增加一倍以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樁是力氣活,蘆樹仁和門貴章等幾人負(fù)責(zé)這項工作,他們整天整天的砸夯,200多斤重的大夯,一天不知要舉多少次,手上布滿了血泡,破了更是鉆心的疼,為了早日完成任務(wù),他們不休息,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工作,胳膊舉累了,他們就想辦法把夯掛上繩子,利用架子上的滑車進(jìn)行打樁。手掌磨破了,他們就把繩子系在腰上一蹲一起,使夯拉起來,再砸下去。通化站的工友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克服困難,完成了修橋任務(wù)。</p><p class="ql-block">8月份,到了雨季。一天深夜,工友們正在熟睡,忽然,睡在地鋪上的人被水泡醒了,原來大水進(jìn)了屋子,這時大家趕緊起來。衣服來不及穿,留下幾個人收拾衣服、收拾行李和糧食,大家都奔向架橋的地方,在他們的心目中,什么也沒有修路架橋重要,早一天修完。早一天通車,早一天解放全中國,這是他們的愿望。</p><p class="ql-block">當(dāng)他們看到親手架起的橋梁安全無恙的時候,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但就在這時,有人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出水,在岸上的木排,由于大江漲水,又漂了起來,有的木排已經(jīng)向江中心漂去,蘆樹仁大喊一聲:“不會水的,在岸邊釘木樁,會水的跟我來。</p><p class="ql-block">然后,盧樹仁第一個帶頭向江心游去,于輝喜、程金貞、皮平昌、門貴章等十幾個人都隨著下水了,水性好的,阻截江里的木頭,水性差一點的,往岸上拖。他們冒著危險,將木頭全部拖上了岸,直到把木頭全部釘牢,沒有再被水沖走危險的時候,他們才感到已經(jīng)累的筋疲力盡了?;ハ鄵椒觯抗?,向駐地走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圖片:選用于網(wǎng)絡(lu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文字:行 者★無 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