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開春,桃紅柳綠,生機(jī)勃發(fā)。忍不住“春心蕩漾”,決定出去走走,便來了一次往返八千里的西游。</p> <p class="ql-block">“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第一站來到易縣易水湖,原來叫安格莊水庫。風(fēng)景不錯,游人如織。周未“翼F”本地車輛也不少,附近道路和停車場都有些堵車,怕被包圍出不來,只好看一眼趕快離開。</p> <p class="ql-block">沙河有個紅薯嶺,正值油菜花盛開,成了觀花勝地。</p> <p class="ql-block">磁州窯山體浮雕坐落于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磁州窯路,此地乃古代磁州窯發(fā)祥地之一。浮雕綿延近千米,平均高度約 25 米,規(guī)模宏大?!扒甏啥迹袊沁z ”,它以磁州窯悠久歷史為藍(lán)本,借 20 多組生動浮雕,把磁州窯從創(chuàng)燒直至繁榮的歷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不僅是藝術(shù)佳作,更是歷史教材,將磁州窯 7000 余年歷史濃縮于山體,十分壯觀。</p> <p class="ql-block">媧皇宮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索堡鎮(zhèn),占地面積5平方千米。媧皇宮景區(qū)由入口區(qū)、補(bǔ)天園、補(bǔ)天湖、媧皇宮和補(bǔ)天谷五部分組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bǔ)天”之處,乃中國五大祭祖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媧皇宮自漢代創(chuàng)建神廟三楹,現(xiàn)存北齊石刻、唐代題記、宋代磚墻、明清建筑等古遺址,有林地、山谷、園林、水系等自然景觀,其中,北齊摩崖石刻、主體建筑媧皇閣、女媧祭典為景區(qū)三大精髓,分別以“天下第一壁經(jīng)群”、“活樓吊廟”、“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殊榮享譽(yù)國內(nèi)外,是研究中國根祖文化的重要基地。非常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觀光滑道上山直坡機(jī)械驅(qū)動,下山靠重力滑行,為安全考慮減少坡度盤旋而下,且由游人操控,有點意思。號稱“天下第一滑”。</p> <p class="ql-block">上黨門位于山西長治市西大街,是隋代上黨郡署的大門,始建于隋開皇年間(約公元581年至600年)。只此一門樓,也是全國文保單位。它是長治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點和當(dāng)?shù)匚幕厣?,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p> <p class="ql-block">?長治觀音堂是一處明代古建筑,規(guī)模不大,但以其精美的懸塑藝術(shù)聞名,被譽(yù)為“海內(nèi)懸塑之冠”。? 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81-1583年),現(xiàn)存約500尊彩塑,融合儒、釋、道三教文化,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總體感覺“五彩紛呈小而精”。</p> <p class="ql-block">?長子縣法興寺的“三絕”為唐代石舍利塔、唐代燃燈塔和宋代十二圓覺彩塑?,三者分別以獨特的建筑形制、精巧的石雕工藝和精湛的彩塑藝術(shù)聞名,被譽(yù)為中國古建筑與佛教藝術(shù)的瑰寶。</p><p class="ql-block">唐代石舍利塔?。</p><p class="ql-block">建于唐咸亨四年(673年),通體由砂石板砌成,平面呈回字形,重檐樓閣式結(jié)構(gòu),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國內(nèi)現(xiàn)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塔內(nèi)曾藏有鄭惠王李元懿供奉的37顆舍利子及大藏經(jīng),兼具宗教與建筑研究價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唐代燃燈塔?。</p><p class="ql-block">建造于唐大歷八年(773年),高2.26米,八角形青石結(jié)構(gòu),燈亭四門設(shè)計可防風(fēng),確保燈火長明不滅。塔身浮雕伎樂天、跑獸等圖案,雕刻精細(xì),是我國現(xiàn)存三座唐代燃燈塔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宋代十二圓覺彩塑?。</p><p class="ql-block">塑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現(xiàn)存于圓覺殿內(nèi)。殿門半掩,游人入內(nèi)即關(guān)上,減少陽光直射文物,保護(hù)有加,令人稱贊。塑像以女性形象呈現(xiàn)居多,面容慈悲,衣飾飄逸,動態(tài)自然,原彩原塑,被譽(yù)為“宋塑菩薩之冠”,是研究宋代佛教藝術(shù)與雕塑技法的珍貴實物。</p> <p class="ql-block">?長子崇慶寺是長治市長子縣紫云山腰的宋代古建筑群,以其保存完好的北宋木構(gòu)建筑和彩塑藝術(shù)聞名,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該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現(xiàn)存千佛殿、大士殿、天王殿等核心建筑,尤以宋代彩塑十八羅漢像最具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長治五鳳樓是玉皇觀的山門古樓,始建于宋末元初,為世界僅存的三座五鳳樓之一(另兩座位于北京故宮和日本東京)。其建筑融合了元代至明清的工藝特色,以無釘榫卯結(jié)構(gòu)、五重飛檐和琉璃脊獸著稱,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五鳳樓三個獨特之處在于其罕見的建筑材料和精巧的構(gòu)造工藝,具體表現(xiàn)為荊木大梁、桑木獨梯與八卦藻井三大建筑奇跡?。??荊樹多為灌木,能成棟梁之材,實屬不易。而桑樹獨木成梯,也是獨一份吧?</p> <p class="ql-block">木質(zhì)八卦藻井,卯榫結(jié)構(gòu),構(gòu)思精巧,無一顆鐵釘,保存數(shù)百年。</p> <p class="ql-block">廣勝寺,位于臨汾市洪洞縣,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p> <p class="ql-block">“國人只知藏經(jīng)之可貴,而不知廣勝寺建筑之珍奇”。這是林徽因與梁思成考察廣勝寺時最廣為流傳的評價?。</p><p class="ql-block">《趙城金藏》是宋代中國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經(jīng)《開寶藏》的版式,這部藏經(jīng)是唐代三藏大法師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經(jīng)卷中譯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視為稀世瑰寶,是國家圖書館四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F(xiàn)在只能看到藏經(jīng)的木柜,置于飛虹塔中,壯觀的琉璃寶塔可親眼看到,還可置身其內(nèi)。</p><p class="ql-block">飛虹塔為樓閣式塔,琉璃塔,呈八角形共十三層,塔通高47.31米,全部由磚砌而成,全塔的琉璃貼面反映了山西民間高超的琉璃燒造技藝和智慧結(jié)晶,為中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包含飛虹塔在內(nèi)的廣勝寺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2018年8月,經(jīng)世界紀(jì)錄認(rèn)證官方工作人員現(xiàn)場測量審核,該建筑被確定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東明禪師創(chuàng)建,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全庵建筑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環(huán)山,庵前臨河,古木參天,清流涓涓,鳳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巔,借山布景,格局靈活,重樓疊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名聲很大,是因為大雄寶殿的巨型彩色懸塑。感慨其富麗堂皇,氣勢如虹!</p> <p class="ql-block">跨過黃河經(jīng)韓城沿黃河大道去華山,比走高速還近,費時也相差無幾。沿途風(fēng)景優(yōu)美,水利設(shè)施很多。</p> <p class="ql-block">西岳華山,五岳之一,“華山天下險”,以險峻聞名,國家五A級景區(qū)。武俠小說中此山高手云集,華山論劍,均為美談,是一定要去的。只是當(dāng)日天氣霧霾,看不到雄奇的群山峻嶺;且風(fēng)大只有一條索道上山,排隊就花了兩小時,體力難支,只登北峰就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甘肅天水市麥積山石窟形似麥垜而得名,始建于五世紀(jì)初,保存了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000多平方米壁畫,題材豐富。麥積山石窟以泥塑、石胎泥塑為主要藝術(shù)形式而聞名,是中國唯一保存北朝造像體系最為完整的石窟,同時還是唯一保存有中國北朝崖閣式建筑實例的石窟,被譽(yù)為“東方雕塑藝術(shù)陳列館”,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入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來此一游,中國四大石窟就都到過了。</p> <p class="ql-block">夜宿天水,附近的古城靜謐而熱鬧。</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nèi)相傳有飛將軍李廣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來天水只為游覽麥積山,拜謁伏羲廟。伏羲廟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1483-1484年),原名太昊宮,是專門祭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宗廟建筑群。作為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伏羲祭祀建筑,其歷史可追溯至500余年前,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天水因伏羲誕生于此而被稱為“羲皇故里”,伏羲廟也成為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核心場所,研學(xué)《易經(jīng)》必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首,也稱太昊,宓羲、庖犧、包犧、伏戲、犧皇、皇羲、伏犧、黃熊氏。</p><p class="ql-block">《易·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lt;/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本作篇》:“</span>教民結(jié)繩,以作網(wǎng)罟,捕魚獵獸,嫁娶以儷皮為禮,又創(chuàng)制琴瑟?!?lt;/p><p class="ql-block">《帝王世紀(jì)》:“伏羲嘗百藥而制九針”,中國醫(yī)界千余年來尊奉為醫(yī)藥學(xué)、針灸學(xué)之始祖。</p> <p class="ql-block">離開天水計劃取道漢中返程,查導(dǎo)航不到400公里。漢中青木川古鎮(zhèn)十分有名,距天水只有360多公里,以為可以路過順訪,夜宿漢中。于是打開導(dǎo)航直奔青木川而去,走著走著,路邊竟出現(xiàn)“歡迎進(jìn)入中國熊貓之鄉(xiāng)”的標(biāo)識,一查地圖,原來青木川在天水正南方陜甘川交界處,而漢中在天水東南方。青木川雖屬漢中地區(qū),卻相距200公里。學(xué)問不精,一知半解的毛病暴露無疑!不過歪打正著,沿途風(fēng)景如畫,如此偏僻之處難得一來。</p> <p class="ql-block">青木川古鎮(zhèn)是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寧強(qiáng)縣西南部的歷史文化名鎮(zhèn),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和“雞鳴三省”之稱,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獨特的邊陲文化和自然風(fēng)光聞名。</p><p class="ql-block">青木川古鎮(zhè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鎮(zhèn)始建于明朝中葉,成型于清朝后期,鼎盛于民國年間。</p> <p class="ql-block">青木川地處三省交界,人員往來頻繁,商業(yè)發(fā)達(dá),這條古街屬全國文保單位,古稱迴龍場。當(dāng)?shù)厝硕颊f四川話,私下介紹有三大歷史遺跡:煙舘、賭場、妓院。對外不宣傳,但可購票參觀。</p> <p class="ql-block">青木川古鎮(zhèn)的建筑保存較好,其中以特色鮮明的魏輔唐大院最為顯眼,青磚素瓦,雕梁畫棟。魏氏莊園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jì)建筑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魏輔唐(1902-1952)是民國傳奇人物。</p><p class="ql-block">原名魏元貴,陜西省寧強(qiáng)縣青木川人,民國時期地方豪強(qiáng),曾統(tǒng)治青木川二十余年,以販毒起家但亦推動地方經(jīng)濟(jì)文化發(fā)展,1987年其歷史案件被重新審理并平反。</p><p class="ql-block">魏輔唐出生于貧寒家庭,早年加入民團(tuán),1926年通過謀殺前任團(tuán)總魏征先上位,逐步掌控青木川軍政大權(quán)。他通過武裝販毒(鴉片)積累財富,壟斷商業(yè),兼并土地達(dá)200余畝,并私設(shè)公堂、酷刑統(tǒng)治,被稱為“土皇帝”。??他通過聯(lián)姻籠絡(luò)當(dāng)?shù)厮拇蠹易?,以鞏固統(tǒng)治防止內(nèi)訌。1952年因“惡霸殺人反革命罪”被處決。??</p><p class="ql-block">但在他統(tǒng)治期間興修水利、道路橋梁,改善交通;創(chuàng)辦輔仁中學(xué)、組建戲班,推動教育文化;維護(hù)治安,促進(jìn)陜甘川邊貿(mào)繁榮。????他種毒販毒,卻嚴(yán)禁鄉(xiāng)民吸毒。解放時他率部起義投誠,終得平反。</p><p class="ql-block">有一部孫紅雷主演的電視劇《一代梟雄》說的就是他。</p> <p class="ql-block">由青木川去漢中走大青公路,行走在油菜花海之中,花田隨丘陵起伏,不時紅花點綴其間,真是美不勝收!漢中油菜花海,是中國最有名的風(fēng)景區(qū)之一??上оl(xiāng)間公路道窄車多,不好隨便停車拍照,錯失不少鏡頭。</p><p class="ql-block">圖為嘉陵江第一灣。</p> <p class="ql-block">車到勉縣,這里有兩個著名景點,武侯祠和定軍山下諸葛先生墓。</p><p class="ql-block">?來到這里最先想起的經(jīng)典名句是杜甫《蜀相》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p><p class="ql-block">漢中武侯祠由蜀漢后主劉禪為紀(jì)念諸葛亮而下詔修建,比成都武侯祠早約50年,其“唯一皇家敕建”的歷史背景使其在眾多武侯祠中獨樹一幟。我國有武侯祠共九處,分布在川陝豫鄂甘滇等諸葛亮活動過的區(qū)域。我拜訪過其中五個,這里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諸葛先生神像是其他武侯祠的范本,甚至現(xiàn)代影視劇中諸葛亮的形象也是參照此處。</p> <p class="ql-block">歷代名人牌匾楹聯(lián)琳瑯滿目。</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李訥的書法。</p> <p class="ql-block">定軍山下武侯墓。墓區(qū)環(huán)境清幽,古柏環(huán)繞,并有“九龍捧圣”的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墓前擺滿了鮮花,可見孔明先生在現(xiàn)代人心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古漢臺,位于陜西漢中市漢臺區(qū),楚漢相爭時期筑建,面積約8000平方米,由三級臺地構(gòu)成,臺高7米。</p><p class="ql-block">劉邦駐漢中發(fā)跡而定鼎,故將國號定為漢,他駐過的高臺就被后人尊稱為古漢臺。宋代的張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猶是漢家基”的詩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殘存的高臺。</p> <p class="ql-block">古漢臺也是漢中市博物館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司馬遷祠坐落于韓城市芝川鎮(zhèn)東南的高崗上,始建于西晉永嘉四年(310年)。東眺黃河,西枕梁山,芝水環(huán)繞,綠樹掩映。</p><p class="ql-block">司馬遷銅像?:高12米象征十二本紀(jì),重26噸對應(yīng)五十二萬字《史記》,塑像呈現(xiàn)執(zhí)簡沉吟的創(chuàng)作姿態(tài)。??</p> <p class="ql-block">其核心建筑群依山勢分為四個高臺,以九十九級石階相連,象征《史記》"究天人之際"的哲學(xué)追求。??其最高處為司馬遷墓。祠內(nèi)保存有宋塑司馬遷坐像、清代"漢太史公墓"碑等珍貴文物,并設(shè)有《史記》主題展館與碑林。??</p> <p class="ql-block">司馬遷墓(衣冠冢)元代改用八卦紋磚砌蒙古包形制,墓頂植五枝古柏喻"五子登科",周長13.19米對應(yīng)《史記》成書年份(約前91年)。??突然想起兩千里外云南建水的全國第二大文廟,<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建于元代。元朝不過百年,為統(tǒng)治華夏,在皈依中華文化,民族融合上多有建樹。</span></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來過司馬遷祠,以前只見黃河一線天際流,而今天G5高速公路一橋飛架現(xiàn)眼前,歷史在此延伸,精神為之振奮!</p> <p class="ql-block">邯鄲市歷史悠久,城中的叢臺公園得名于園中心的武靈叢臺,相傳建于趙國武靈王時期(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武靈叢臺得名于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的背景,既用于檢閱軍隊、操練士兵,也兼具宮廷歌舞表演的功能。其名稱源于臺閣建筑群“連聚非一”的形態(tài)特征,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國力強(qiáng)盛的直接見證。??</p> <p class="ql-block">“梅開二度”成語源于邯鄲民間傳說:唐代美女陳杏元與書生梅良玉相愛,因北國入侵被迫分離。陳杏元跳崖自盡后被救,并與梅良玉重逢成婚,感動梅花樹二次綻放,由此誕生此典故。 ?公園雕塑添光彩。</p> <p class="ql-block">邯鄲市博物館是國家一級館,規(guī)模宏大。作為趙國都城,歷史悠久;石窟磁窯,文物眾多;成語之鄉(xiāng),文化豐富。眾多展廳,值得細(xì)看。</p> <p class="ql-block">五一期間,再游河北。來到野三坡百里峽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蒼巖山位于石家莊井陘縣,以‘山雄、谷幽、林秀、樓絕’著稱,擁有五千年人類活動史和隋代佛教文化遺存,核心景觀包括橋樓殿、白檀樹等‘蒼巖三絕’。以“五岳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著稱。</p><p class="ql-block">蒼巖山很美,乘索道上山,步行眾多景點下山,適合老年人游覽。</p> <p class="ql-block">山頂?shù)烙^廟宇建筑眾多。</p> <p class="ql-block">橋樓殿是蒼巖山的標(biāo)志性建筑,被譽(yù)為“蒼巖三絕”之首。它橫跨百米深澗,建于敞肩拱橋之上,橋上建閣、殿內(nèi)供佛,云霧中如懸空仙境,是中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殿內(nèi)保存有16尊北宋彩塑,建筑風(fēng)格獨特,斗拱飛檐,雕梁畫棟,工藝精湛絕倫。????</p> <p class="ql-block">“三絕”之一白檀樹,根系盤抱巨石,樹干中空,千年檀王可容人休憩,檀林蔽日如海。</p> <p class="ql-block">蒼巖山柏樹、崖柏也是“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高邑縣劉秀公園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的核心歷史地標(biāo),以東漢光武帝劉秀登基遺址“千秋臺”為核心。</p> <p class="ql-block">千秋臺,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于公元25年登基稱帝的告天壇遺址,史書記載其在此頒布《祝文》建立東漢王朝,確立其歷史地位。??想起不久前去過漢中古漢臺,劉邦發(fā)跡建立西漢王朝,兩漢肇始如此相似!</p> <p class="ql-block">抱犢寨位于石家莊市鹿泉區(qū)西部2千米蓮花山西,是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fēng)光為一體的景區(qū),占地660畝,海拔580米,有“天下奇寨”“抱犢福地”之譽(yù)。</p><p class="ql-block">抱犢寨景區(qū)修建有中國最大山頂門坊—南天門,中國第一座山頂?shù)叵率裎灏倭_漢堂,以及環(huán)寨長城、萬佛洞、牛郎織女家、金闕宮、千龍壁、天堂街、鹿隱源等諸多景點。雖然都是九十年代新造的仿古建筑,但也非粗質(zhì)爛造,相信百年之后也會成為古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