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亞大陸的交匯處,有一片充滿神秘與魅力的土地——高加索。 這里不僅有壯美的大自然風光,由于其獨特的宗教歷史與文化,還蘊藏著無數古老而神秘的傳奇。2024年的夏天,我們踏上了高加索這片土地,開啟了一場跨越自然與人文邊界的探秘之旅。 <br> 聽到“高加索”這三個字,很多人都感到有些陌生和好奇。其實,在我剛聽到這個行程時,也是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才對它有了初淺的認識。百度上的解釋是“外高加索,亦稱南高加索和后高加索。大約指高加索山脈以南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三國所在地區(qū)”。我們的行程是從烏魯木齊直飛到格魯吉亞,然后又乘大巴車前往亞美尼亞,因為當時還沒有國內直飛亞美尼亞的航班,不過2024年9月這趟航班就開通了。 <b> “神之國”亞美尼亞 —— 諾亞方舟的??康?lt;/b><br><br> 亞美尼亞被稱為“神之國”,不僅是因為這里是諾亞方舟的停靠地,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亞美尼亞的宗教和文化傳統深厚,為這片土地賦予了既神秘又神圣的氣息。 <b>一、悠久的宗教歷史</b><br><br>亞美尼亞是一個擁有悠久宗教歷史的國家,以其眾多的教堂和修道院而聞名。據說亞美尼亞現有的教堂和修道院數量超過了4000座。作為世界上首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其修道院與教堂承載著宗教起源的象征意義,因而成為來此旅游觀光者們不可放棄的重要部分。我們的游覽也是先從修道院開始的。<br> <ul><li><b> 哈格帕特修道院</b></li></ul> <p class="ql-block">這個修道院始建于公元4世紀,它不僅是亞美尼亞宗教文化的杰出遺產,更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1996年,哈格帕特修道院和附近的薩那欣修道院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當我們走近它時,仿佛穿越時空,踏入了一個充滿神秘與神圣的夢幻世界。</p> 修道院的主教堂,圣尼山主教堂,建于 991 年,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建筑,周圍還有禮拜堂、墓地、鐘樓、藏書館等建筑。這些建筑以非對稱形式分布,錯落有致、緊湊和諧,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來此拜訪。 主教堂墻面保留著以圣經故事和圣徒生平為主題的壁畫,體現了10-13世紀拜占庭藝術與亞美尼亞本土技法的融合。 上千年的壁畫保存完好。 <p class="ql-block">來此祈禱的人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內還保存著大量雕刻精美的十字架碑,所以也有人稱其為“十字架碑紀念館”。</p> 教堂內這塊石碑上的上帝形象有些蒙古化,據導游介紹,13世紀,由于蒙古人的入侵,修道院許多建筑遭到破壞。為了保護修道院,他們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主動迎合蒙古貴族,以換取政治庇護與經濟支持,或許也可以視作修道院在異族統治下的適應性妥協吧。 看到地面上密集的圓洞,來訪者無不感到好奇,其實他們是中世紀建筑智慧的直觀體現,設計兼具實用性與科學性:實用性在于圓洞連通地下儲藏空間,用于存放修道院的宗教文獻、手抄本及羊皮卷;而科學性則體現在洞穴深度通常超過2米,利用巖石地層的自然隔熱性,維持儲藏空間穩(wěn)定的溫濕度。 教堂的外墻上有一處“兩人手捧教堂樣建筑”的雕塑,是中世紀宗教藝術的隱喻性表達,你認為它的寓意是什么呢? <p class="ql-block">在參觀過程中我們還巧遇了一對新人在此舉行婚禮。</p><p class="ql-block">這里的教堂和修道院人氣旺盛,每到一處都會遇到類似的儀式,讓游人充分體驗到當地的文化習俗。</p> <ul><li> <b>格加爾德修道院</b> </li></ul> 格加爾德修道院始建于公元4世紀,原名艾里凡克,在亞美尼亞語中是“巖洞教堂”的意思,因為當時有很多苦行僧在山壁狹窄的洞穴中生活。 信徒們在峭壁上懸掛的十字架。 格加爾德修道院令人驚嘆之處就是大部分建筑物是在巖石中鑿成。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13世紀所建的圍墻中,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兩個巖洞教堂和一座王公寢陵,出口處還有依山勢修鑿的許多禮拜堂和小密室,層層疊疊,每一處都透著匠心獨運。 主教堂內 “格加爾德”意為“圣矛”,指傳說中耶穌上十字架前,羅馬士兵刺過耶穌身體的矛。據說修建該修道院就是為了收藏圣矛的一部分,因而修道院為此聲名鵲起,也被稱為“圣矛修道院”。雖然“圣矛”現在并沒有保存在此,但它的名聲依舊。 <ul><li><b> 霍爾韋拉普修道院</b></li></ul> <p class="ql-block">霍爾韋拉普修道院也被稱為“深坑修道院”,地處亞美尼亞南部,與伊朗和土耳其兩國的交界處,歷史上這里曾是一座城堡,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宗教意義。</p><p class="ql-block">這個修道院被稱為“深坑”是與一個重要傳說有關。據傳,啟蒙者圣格列高利因為拒絕放棄基督教信仰曾被當時的亞美尼亞國王特里達特斯三世囚禁在一個深坑中長達13年。后來,由于圣格列高利治愈了國王的疾病,國王皈依了基督教,并釋放了他,最終將基督教定為國教。</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建在一片廣闊的平原上,遠處可見雄偉的阿拉拉特山,盡管現屬土耳其境內,但它也是亞美尼亞象征性地標之一。 </p> <p class="ql-block">站在修道院的山坡上,可以遠眺亞拉拉特山,據說這里是諾亞方舟最后停靠的地方。雖然此山現不在亞美尼亞境內,但是亞美尼亞人仍把它看作是精神象征和崇拜對象。</p> 這次我們又遇到一對小兄弟在此舉行洗禮儀式。 <ul><li><b>埃奇米阿津大教堂</b></li></ul>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大教堂,修建于公元4世紀年間?!鞍F婷装⒔颉痹趤喢滥醽喺Z中意為“耶穌降臨之地”,它通常被認為是古代亞美尼亞建造的第一座大教堂,被譽為“亞美尼亞教堂之母”,由亞美尼亞的啟蒙者格列高利在國王提里達特三世將基督教作為國教之后建造。教堂在其歷史中經歷了多次重建與修復,現存建筑大部分是在17世紀后重建,2000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提里達特三世將權杖交于圣格里高利主教的神圣場景。象征“君權神授”的浮雕,左邊是國王,右邊是主教<br> 主教堂 <p class="ql-block">主教堂旁邊還有一系列的教堂群及其它建筑。</p> 最有價值的是一個珍寶館,展示了大量與亞美尼亞教會歷史相關的珍貴文物和古老的法器、宗教藝術品、歷史文獻等圣物,其中,諾亞方舟的木片、刺入耶穌胸口的矛頭、釘耶穌的十字架的木片等文物,在基督教歷史中具有極為特殊的意義和象征,堪稱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p class="ql-block">諾亞方舟的木片鑲嵌在中間的寶石內: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在大洪水后??吭诎⒗厣?,據說這塊木片是從方舟上找到的。</p> <p class="ql-block">刺入耶穌胸口的矛頭:據說這是長矛的一部分,也就是前面格加爾德修道院中提到過的。</p> 釘耶穌的十字架的木片鑲嵌在中間的寶石內:同樣屬于基督教傳說中的圣物。 千年彩繪的《福音》書:這是一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手抄本。<div><br></div><div>埃奇米阿津大教堂不僅是建筑杰作,更是基督教歷史的活化石,其千年變遷見證了亞美尼亞的信仰堅守與文化韌性。</div> <ul><li><b>加尼神廟</b></li></ul> 加尼神廟與前面看到的基督教修道院和教堂不同,它是亞美尼亞唯一一座希臘式神殿。 神廟頂部由 24 根支柱所支撐,采用青色和黑色的玄武巖修建,仿造雅典的帕特農神殿,格調非常優(yōu)雅。加尼神廟是整個亞美尼亞唯一幸存的基督教外的神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因而也是亞美尼亞前基督教時代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加尼神廟位于高山平臺之上,旁邊是加尼峽谷,三面深壑隔開周邊的崇山峻嶺,視野格外開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壯美的自然風光</b></h3><div>亞美尼亞不僅承載著厚重的宗教發(fā)展歷史,還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b></b></div> <ul><li><b> 塞凡湖</b></li></ul> 塞凡湖是亞美尼亞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也被譽為高加索地區(qū)的一顆“藍寶石”,以其寶石般的碧藍湖水和雪山環(huán)繞的美景而聞名。塞凡湖海拔1900米左右,由于海拔高,這一帶氣溫低,湖水水溫也低,夏天是避暑勝地。 湖水與藍天相接,美得令人心醉。 塞凡湖周邊分布著數座古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是始建于公元9世紀的塞凡湖修道院。在古老語言里“塞凡”就是黑色的意思,所以這個修道院也被稱“黑色修道院”。這座小修道院在塞凡湖的襯托下,有著相得益彰的感覺。 <ul><li><b>石頭交響曲</b></li></ul> 緊鄰加尼神廟有一處讓人感到十分震撼的自然奇觀。它是位于加尼峽谷中的一處不同尋常的地質構造景觀。 漫步在峽谷深處,兩側巖壁形成天然“石墻”。 有人說這里是亞美尼亞的火星碎片,也有人說這里是上帝的管風琴。保存完好的玄武巖柱是這里的主要特色,與其說他們是大自然的杰作,不如說他們更像一場現代藝術展覽,其整齊的排列和自然雕琢的紋理極具震撼力。有的巖柱筆直,形似管風琴的管子,它們共同組成了這場石頭編織的交響樂,“石頭交響曲”也因此得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豐富的人文藝術</b></h3><div><b><br></b></div><div>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擁有許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點。例如,共和廣場是城市最引人注目的公共空間之一,也是亞美尼亞歷史文化象征和舉行重大集會活動的場所。廣場周圍有許多重要的政府機構和文化設施,如總理府、國家博物館、國家畫廊等。夜晚的廣場在燈光的裝飾下顯得更加迷人。<b></b></div> <p class="ql-block">“大臺階”是首都埃里溫的標志性建筑,以其壯觀的階梯設計和豐富的藝術展覽而聞名。這是一個廣場式的建筑,最初被稱為“社會主義大階梯”,是前蘇聯時期的產物。它的設計者,俄羅斯建筑師塔曼揚,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建造了這座超大型的階梯建筑。建筑依山而建,全長500米,共有675個臺階,每層平臺均裝飾有花園、噴泉,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雕塑,堪稱一座露天博物館,彰顯出埃里溫空氣中彌漫的浪漫藝術氣息。</p> <p class="ql-block">“大臺階”的設計者,俄羅斯建筑師塔曼揚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臺階”的頂端可以俯瞰城市全景。</p> 漫步在埃里溫的街頭,同樣可以看到許多具有藝術氛圍的街景。 埃里溫歌劇院 <p class="ql-block">埃里溫的一頓晚餐,不僅餐品豐富,演員們的表演也為游客們創(chuàng)造了快樂的氛圍,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埃里溫的行程只有不到三天的時間,但是卻領略到非同尋常的體驗,它以神秘而悠久的宗教歷史、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無數的旅行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