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嶗山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東北20多公里的海邊。嶗山風景區(qū)游覽面積很大、景區(qū)景點眾多,主要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等9個風景游覽區(qū)和沙子口、王哥莊、北宅、夏莊、惜福鎮(zhèn)等5個風景恢復區(qū)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要想全部游完,可能至少需要十天半個月。我們在青島呆了五天,選擇一天的時間游覽嶗山。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于是就選擇了巨峰風景游覽區(qū),因為這兒有嶗山最高峰-海拔1132.7米的嶗頂!</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從嶗山大河東游客服務中心坐景區(qū)公交到巨峰景區(qū)入口處。下車可見的巨峰入口標志性牌坊:天地淳和。</p> <p class="ql-block">嶗山自古以來被譽 “海上名山第一”。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shù)赜幸痪涔耪Z說:“泰山云雖高,不如東海嶗?!鄙焦夂I?,道教名山。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也有言贊嶗山之氣勢:“一山鎮(zhèn)海,萬象歸懷”。</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峰”:環(huán)列的群峰,嵯峨的山勢,奇景天成,妙趣橫生。</p> <p class="ql-block">這些冰蝕地貌,是第四世紀冰川這個扭轉乾坤的大自然雕刻家,在嶗山為我們留下的藝術作品!</p> <p class="ql-block">巨峰聳立、直入云宵,名符其實、真有氣勢!</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上,有很多的“洞”、很多的“碑”,很多的“槽”,很多的“門”,很多的“壑”很多的“峰”,很多的“谷”,很多的“埡”,很多的“穴”……當然,更多的,還是那奇形怪狀的象形石了。</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洞”:嶗山有許多的花崗巖疊加石洞,多是冰川拖動后在冰消期形成。這塊巨石原是自然碑的一部分,經(jīng)凍融松動而被移動至此,形成石洞。</p> <p class="ql-block">自然碑是崛起于山半的一塊巨石,寬約7米,高約40米,巨石四面平削,突兀立于半山之中如一座巨碑。</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碑”:冰川運動具有非常強大的拖蝕(拔蝕)作用,自然碑原來是一座突兀的山峰,因四周的巖石被冰川拖走,如今只留下這子然一身的孤影。</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槽”:石頭上的刻槽是冰川消融時自上而下的流水沖刷形成的?;鶐r上的流水槽是識別冰川活動的標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谷”:嶗山有許多“U”型山谷,由冰川侵蝕和展寬而形成。其中以流清河上游的束住嶺一帶最典型,顯示了其與古冰川活動的關系。</p> <p class="ql-block">嶗山巨峰的離門位于嶗山的正南方。《易經(jīng)雜卦傳》說:“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于此也”。離門后面是巍峨的嶗頂,前面是波瀾壯闊的大海,上面是高懸于天的太陽,每個人攀登至此,就會心懷光明,坦坦蕩蕩。</p> <p class="ql-block">嶗山離門是巨峰上下山必由之路,面前是非常寬闊幽深的山谷,谷內(nèi)溪水長流,林海蕩波。離門的腳下是高高挺立的自然碑,不表一字,盡得風流。站在此處,觀景聽濤,攬勝悟道,還有什么解不開的心結,看不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朱雀石,這是巨峰游覽區(qū)內(nèi)著名的象形石“朱雀石”,又名“孔雀石”。朱雀在道教文化中代表南,在五行中代表火,有“南方朱雀火”之稱。這只天然生成的“朱雀” 正好位于巨峰之南,也是“海上名山第一”石刻中“石”字的形象展示。</p> <p class="ql-block">“海上名山第一”石刻是我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95歲時為嶗山題寫的,蒼勁的筆力和游龍飛鳳般的書法,深蘊著這位老人對 嶗山 的無限深情。有人還從題刻中發(fā)現(xiàn)了很有見地的寓意。說是“海”字的三點水像一只喜鵲,“每”像只狐貍;“上”字像是一個人在一只小船上作揖;“名”字是一只鳳凰;“山”字是一個人正在劃船;“第”字分明是兩只鳥同在一棵樹上;“_”字像一只元寶。</p> <p class="ql-block">巽門位于嶗山巨峰的東南方向。面向東南,右邊是高高的巨峰頂。左邊是隨風招展的靈旗峰。其間還有兇險幽深的靈旗峽。</p> <p class="ql-block">嶗山由于身處大海(黃海)邊,云層相對內(nèi)陸就比較低矮,盡管嶗山總體海拔不算高,但整個山脈經(jīng)常被云霧籠罩,顯得神秘、神圣!</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埡”:巽門所處是一處埡口。古冰川以此為分界線,向左右兩個方向運動,將冰磧物搬運后形成的多種冰磧地貌。</p> <p class="ql-block">埡口旁的山峰,叫它“碎石峰”吧,山峰由大小不一的無數(shù)石塊兒堆成,似墜不墜,呈欲落之勢。</p> <p class="ql-block">靈旗峰又名“仙臺峰”,位于巨峰東南,秀削而薄,如旗展開,故名。又因山頂有三小峰東西排列,俗名“三層崮子”。藍水《嶗山古今談》記力“靈旗峰,又名仙臺峰,在巨峰左側,其高僅次于巨峰?!?lt;/p> <p class="ql-block">從遠處觀望“摘星亭” 古韻古調與平常的亭子相比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加上后邊云海的襯托顯得格外精巧玲瓏。</p> <p class="ql-block">走近摘星亭石柱兩側的對聯(lián)十分搶眼上聯(lián)“亭中對弈斜摘星斗排棋子”下聯(lián)“腳下生云平禮神仙煮綠茶”不得不讓人停下腳步細細品味一番。</p> <p class="ql-block">先天橋橫跨于靈旗峰兩峰絕壁之上,橋下即為深淵,靈旗峰下遠望猶如懸空令人驚心。</p> <p class="ql-block">嶗山之“白”:是古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縫流下形成旋轉流,并以旋轉流的方式?jīng)_蝕而產(chǎn)生。冰白是冰川進入冰消期的重要證據(jù)。嶗山的山顛,河谷、冰磧巨礫上存在眾多冰白。</p> <p class="ql-block">嶗山奇石怪異嶙峋,如禽如獸,似人似物,諸峰多片裸露巖石,山石林立,千姿百態(tài)。眾山相連,山間白云飄飄,綠樹環(huán)繞,氣象萬千。</p> <p class="ql-block">一群峰巒如柱石一般拔地而起,峰峰相擠,錯落有致,環(huán)列在一座飯甑形的半圓的山上,群峰嵯峨、峭拔,氣勢磅礴,奇峰怪石,各有所似,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那大自然的奇峰怪石去松弛一下緊繃著的神經(jīng),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怡悅那麻木的心靈,引清風細雨,滌一滌被污染了的情懷,也是一種怡然的活法。</p> <p class="ql-block">最后引用趙孟頫《嶗頂》作為結束語:山海相依水連天,萬里銀波云如煙。揮毫繪成天然畫,筆到窮處難尋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