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文/肖瀟</p><p class="ql-block">(原創(chuàng))</p> <p class="ql-block">攝影在藝術的蒼穹中,總折射出別樣的光華。許多藝術之路鋪滿了汗水澆灌的臺階,以千錘百煉的技藝為梯,登高一步,便多一分耀目的成就。然而攝影,卻在靈魂深處藏匿著微妙的悖論——它固然需要漫長的拍攝實踐與技術的精雕細琢,但最核心的魔力,卻常常超越于那些可被習得的外殼之上,而更依賴于一種“與生俱來的心境”,一種“對世界獨特的感知方式”。</p><p class="ql-block">當鏡頭面對紛繁萬象,那瞬間噴涌的創(chuàng)作靈感,那在方寸之間精準捕捉并鐫刻下的主題內核與畫面詩意——此種深層的審美直覺與洞察力,常常難以在課堂或手冊中被完整傳授。這并非要貶低學習與技藝的基石價值,而是為道出攝影本質中那縷難以言喻的靈光:它關乎你如何“看”,而非僅僅如何“操作”。</p><p class="ql-block">平庸的視野掠過荒原,天賦者的瞳孔卻能在碎石裂痕中窺見地質的詩篇;常人眼中嘈雜的市集,于攝影家卻成光影交響的舞臺。布列松所言“決定性瞬間”,正是那驚鴻一瞥的剎那,被天賦者以閃電般的視覺悟性捕獲,令平凡升華為永恒。這天賦的敏感,是一種穿透表象直抵核心的視覺悟性,它使相機成為靈魂的第三只眼——在無序中提煉秩序,于混沌里掘出詩性,將流逝的瞬間凝結為生命的琥珀。</p><p class="ql-block">技術誠然能精進,構圖、光影、暗房技術,皆可于勤學苦練中趨于精湛。但那種對世界獨特而深刻的“觀看”方式,那種瞬間穿透事物外殼,直抵靈魂共振處的視覺悟性,卻如內心深處的光源——它難以被課堂完全點燃,更難以在操作手冊中尋覓蹤影。有人傾盡一生鉆研技法,快門響動萬千,卻始終未能觸及那真正撼動人心的“決定性瞬間”。因為那幀映照靈魂、凝結永恒的杰作,終究源于內心深處的光源,由獨特的生命體驗所暈染。</p><p class="ql-block">攝影,實則是技藝與心境的交融,更是天賦洞察力在時間之流上的驚鴻一瞥。技術是骨骼,撐起表達之軀;天賦則是流淌其中的血液與靈魂,賦予作品以生命的溫度與呼吸。</p><p class="ql-block">當你舉鏡凝望,鏡頭前是塵世萬象,而鏡頭后則是整個的你——你的歷史、你的悲歡、你靈魂的深度。那幀真正撼動人心的杰作,終究是天賦在時間暗房中,以生命為顯影液沖洗而出的靈魂映像。</p><p class="ql-block">故而攝影之道,是天賦在光影中的顯影。它要求我們雙手磨礪技藝,更呼喚心靈常駐于發(fā)現的驚奇之中。當技藝的骨架日益堅實,唯有天賦的靈魂才能令影像真正呼吸起來,在時間長河中留下那不可磨滅的驚鴻一瞥——最終那幀真正撼動人心的杰作,終究是天賦在時間暗房中,以生命為顯影液沖洗而出的靈魂映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