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印尼歷史上針對華人的系統(tǒng)性暴力事件,是殖民政策、政治操弄、經(jīng)濟矛盾與種族仇恨交織的惡果。其主要事件及脈絡(luò)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三次主要排華屠殺事件**</p><p class="ql-block">1. **1740年“紅溪慘案”(殖民時期的開端)** </p><p class="ql-block"> - **背景**:荷蘭殖民者為開發(fā)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大量招募華工,但后期因經(jīng)濟競爭和恐懼華人與土著聯(lián)合反抗,轉(zhuǎn)而推行排華政策。 </p><p class="ql-block"> - **暴行**:1740年10月,殖民當局以“搜查武器”為名,煽動土著對華人進行屠殺。持續(xù)7天,近萬名華人被殺,尸體堵塞紅溪河,河水染紅,華人聚居區(qū)被焚毀。 </p><p class="ql-block"> - **本質(zhì)**:殖民者“分而治之”策略的典型——將土著對高額稅收的怨恨轉(zhuǎn)嫁給華人。</p> <p class="ql-block">2. **1965–1966年“九三〇事件”(冷戰(zhàn)背景下的政治清洗)** </p><p class="ql-block"> - **導(dǎo)火索**:1965年9月30日,印尼總統(tǒng)蘇加諾的衛(wèi)隊長翁東先發(fā)制人,逮捕并處決6名親美陸軍將領(lǐng),試圖阻止軍方政變。陸軍司令蘇哈托借機反撲,指控事件由“印尼共產(chǎn)黨策劃”。 </p><p class="ql-block"> - **針對華人**:因印尼共產(chǎn)黨(當時世界第三大共產(chǎn)黨)中大量成員為華人,蘇哈托將政治清洗擴大為種族屠殺。軍方散布“華人殺害土著長老”謠言,煽動達雅族等土著對華人“復(fù)仇”。暴徒在華人門前放置“紅碗”(血仇標記),引發(fā)滅門慘案。 </p><p class="ql-block"> - **慘狀**:約 **30萬華人被屠殺**,尸體堵塞河道,頭顱懸掛路邊,部分村落遭“屠村”。美國中情局稱為“20世紀最慘集體謀殺”。 </p><p class="ql-block"> - **政治結(jié)果**:蘇哈托借此推翻蘇加諾,建立親美獨裁政權(quán)(1966–1998),并頒布《反華禁令》:禁用中文、強制改印尼名、禁止參政。</p> <p class="ql-block">3. **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經(jīng)濟危機下的轉(zhuǎn)移矛盾)** </p><p class="ql-block"> - **背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印尼,民眾不滿蘇哈托家族腐敗。學生示威遭軍警鎮(zhèn)壓,6人死亡。蘇哈托女婿普拉博沃策劃將矛盾轉(zhuǎn)向華人。 </p><p class="ql-block"> - **暴行**:1998年5月13–15日,雅加達等6城爆發(fā)有組織暴亂。暴徒高呼“殺死中國人”,焚燒華人商鋪、住宅,**當街強奸華人女性**(上至55歲下至9歲),甚至切割器官。軍方公開懸賞:強奸1名華人女性獎2萬印尼盾(約2.5美元),殺1名華人獎1萬印尼盾。 </p><p class="ql-block"> - **傷亡**:官方稱1200人死亡,但人權(quán)組織估計超50萬華人受害,逾5000名女性遭系統(tǒng)性性暴力。 </p><p class="ql-block"> - **結(jié)局**:暴動迫使蘇哈托下臺,但印尼政府2008年報告僅承認“個別強奸案”,否認軍方參與。</p> <p class="ql-block">二、深層原因:歷史積怨與政治工具化**</p><p class="ql-block">- **殖民遺留的“分而治之”**:荷蘭殖民時期將社會分為三等級(歐洲人、華人、土著),利用華人管理稅收和商業(yè),使土著將經(jīng)濟壓迫的仇恨轉(zhuǎn)向華人。 </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濟差距與仇富心理**:華人占印尼人口3%,卻控制70%私營經(jīng)濟。土著貧困階層長期不滿,政客借機渲染“華人竊取財富”。 </p><p class="ql-block">- **宗教與文化沖突**:土著多信奉伊斯蘭教,與華人文化差異顯著,易被煽動為“異教徒威脅”。 </p><p class="ql-block">- **政治替罪羊**:從蘇哈托到1998年軍政府,均以排華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尤擅利用底層暴力實現(xiàn)權(quán)力目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三、國際反應(yīng)與后續(xù)影響**</p><p class="ql-block">- **中國政府的行動**: </p><p class="ql-block"> - 1965年事件后派船撤僑,但因多數(shù)華人已入印尼籍,僅少數(shù)接受庇護。 </p><p class="ql-block"> - 1998年暴動前預(yù)警華人,暴動后營救中國籍及港澳臺同胞,但未武力干預(yù)(屬印尼內(nèi)政)。 </p><p class="ql-block">- **西方態(tài)度曖昧**:美國雖譴責暴行,但冷戰(zhàn)期間支持蘇哈托反共;1998年事件后,《紐約時報》揭露軍方角色,但未推動國際制裁。 </p><p class="ql-block">- **華人處境改善**:1998年后印尼廢除部分歧視法令,允許中文教育,但歷史傷痕未平,反華情緒仍潛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四、歷史教訓(xùn)** </p><p class="ql-block">印尼排華事件本質(zhì)是弱勢群體被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反復(fù)犧牲的悲劇:殖民者埋下仇恨種子,獨裁者澆灌它以鞏固權(quán)力,底層民眾在蠱惑中釋放惡念。華人以百年血淚警示世人——**經(jīng)濟成功若脫離政治權(quán)利與文化共融,終成浮萍;而任何以族群為代價的“矛盾轉(zhuǎn)移”,必釀人類之恥**。 </p><p class="ql-block">> “溝水都變成紅色,殺華人就像殺雞殺鴨一樣。” </p><p class="ql-block">> ——1965年大屠殺幸存者證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