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海南省東方市江邊鄉(xiāng)的白查村,是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黎族“船型屋”古村落 ,被譽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園。相傳,黎族的祖先當(dāng)年從沿海乘舟登上海南島時,由于沒有棲身之地,就將木船翻倒過來居住。黎族的后人為了紀(jì)念自己的祖先,于是仿造著船型,建造船型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白查村保存著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船型屋聚落,有著81座茅草“船型屋”和6間谷倉,還有專供黎族青年男女聚會的“隆閨” 。</p> <p class="ql-block">船型屋巧妙運用當(dāng)?shù)氐臉淠?、藤條、紅泥等天然材料。以樹干為梁柱,用藤條固定、編織房屋主體框架,墻體采用紅泥與草根混合的泥漿,屋頂用藤條緊密編織成倒扣船型拱頂,覆蓋厚實的茅草。</p> <p class="ql-block">屋內(nèi)中間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語叫“戈額”,象征男人;兩邊立6根矮的柱子,黎語叫“戈定”,象征女人,代表一個家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組成。</p> <p class="ql-block">2009年,白查村村民集體搬遷至不遠處的新村,住進磚瓦房,老村被整體保存下來。</p> <p class="ql-block">2012年,白查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 ,2015年被列為海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7月4日,我們驅(qū)車來到這里,踏上這片充滿黎族風(fēng)情的土地,仿佛闖入了時光的縫隙,古老的故事正從船型屋的茅草尖、紅泥墻的紋理里,緩緩流淌出來。</p> <p class="ql-block">船型屋,是白查村最亮眼的符號。八十余座茅草屋錯落分布,像一艘艘倒扣在大地上的船,靜靜停泊。</p> <p class="ql-block">走近細看,原木為梁、藤條作筋,紅泥混合草根筑成的墻,散發(fā)著質(zhì)樸的煙火氣。屋頂茅草厚實,歷經(jīng)風(fēng)雨卻依舊堅挺,那是黎族同胞順應(yīng)自然、巧用材料的智慧結(jié)晶。</p> <p class="ql-block">白查村的時光,走得很慢。曾經(jīng),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織錦的經(jīng)緯里藏著歲月溫度,制陶的煙火映著生活模樣,鉆木取火的火星,點亮過無數(shù)個黎族夜晚。</p> <p class="ql-block">如今,雖大部分村民搬入新村,老村卻成了活著的歷史標(biāo)本。入選“中國傳統(tǒng)村落”、列為省級文保單位,它不再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是黎族文化的傳承容器。</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們漫步在村道,觸摸著斑駁的墻垣,聽著遠處偶爾傳來的黎語,感覺與古老文明撞了個滿懷。</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都在訴說:有些傳承,從未遠去;有些故事,值得被聽見。</p> <p class="ql-block">白查古村落,是黎族文化的根脈,更是我們不該遺忘的寶藏,走進它,就走進了一段關(guān)于堅守、關(guān)于傳承的動人篇章,讓心靈在古老與現(xiàn)代的交融里,尋得一份寧靜與敬畏。</p> <p class="ql-block">走出古村落,游覽車載著我們徐徐穿過白查新村,只見一排排新屋徐徐展現(xiàn)在眼前,院落前??恐≤嚒⑥r(nóng)用車,可以看出如今黎族同胞的生活日新月異。</p> <p class="ql-block">游覽車師傅指著新村告訴我們,近年來該村新增投入約90萬元為村民改造家庭庭院、墻體等;投入約80萬元新建2條共計約1公里生產(chǎn)道路 。定點幫扶單位省交通運輸廳配套建設(shè)了2公里白查村進村支線和白查游客服務(wù)中心(白查驛站),白查村的黎族同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p> <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白查村的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