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值此全國人民熱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4周年的大喜日子里,《紅星閃耀歲月》美友圈開展了《紅色記憶中的老物件》征文活動。旨在喚起紅色記憶,傳承時代精神,以物思人,以物述事,以物勵志,感恩祖國,不忘黨恩。作為一名老兵,我出身平凡,成長于農(nóng)民家庭,未曾有顯赫的經(jīng)歷,更沒有留下什么可紀念的老物件。雖參軍30多年,但未守過邊疆,未上過戰(zhàn)場,亦未有軍功章。原本無意參加這次征文活動。但轉念一想,《紅星閃耀歲月》美友圈如“網(wǎng)上軍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軍人的基本要求,豈能有令不行?于是,我翻閱記憶長河,選出三件對我人生的三個階段,影響最深遠的“老物件”與大家分享,以實際行動響應圈內(nèi)號召,獻禮黨的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件是軍用小鐵锨,它是我2002年退休后,在西倉舊貨市場淘來的“老伙計”。雖然銹跡斑斑,卻承載著我最苦最累卻也最值得回憶的軍旅歲月。那是在1964年,全軍掀起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熱潮,寧夏軍區(qū)獨立師于1963年7月組建了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示范班,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在半年多的單兵戰(zhàn)術訓練中,抅筑掩體、工事的土工作業(yè)是最艱苦的科目之一。我身后揹的小鐵锨就是戰(zhàn)時抅筑掩體的唯一工具,也是丈量掩體標淮的“尺子”,這個全長55厘米,重0.56公斤,其中锨頭寬15厘米,長20厘米的小鐵锨,陪伴我挖立、跪、臥姿三種掩體和前沿陣地與交通壕。這項科目訓練兩周,大家每天都在土中挖、泥里滾,揮汗如雨,滿身泥土,訓練結束時,各個都像才出土的“兵馬俑”,走路時腿上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回到宿舍有時連床都上不去。但我們深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較好地完成了訓練任務。1964年3月,獨立師在銀川舉行了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現(xiàn)場會,示范班作了單兵進攻戰(zhàn)術匯報示范,受到寧夏軍區(qū)朱聲達司令員和師領導的表揚及接見合影。隨后,我回到原連隊,擔仼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小教員,為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并于同年10月被提拔為排長,邁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所以說,這把小鐵锨,是我軍旅生涯中最具紀念意義的伙伴。我一直保管到今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毛 主 席 繡 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件是毛主席繡像及題詩,那是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我連奉命到安康“支左”,在慶祝八.一建軍節(jié)的軍民聯(lián)歡晚會上,紅衛(wèi)兵贈送的紀念品之一。繡像上毛主席的詩句“暮色蒼??磩潘桑瑏y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至今仍激勵著我。彼時,安康局勢復雜,兩派“武斗”激烈。致安康成為與外界失去一切聯(lián)系的“孤島”。我們身處困境,直接領導遠在西安,聯(lián)系不上,臨時隸屬的安康軍分區(qū),因受沖擊而不能堅持正常工作,我連遇到重大問題需要請示時,有時都找不到領導,很多問題都要連隊自己決斷。正是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毛澤東思想,成為我們堅定信念的精神支柱。我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將會走出困境,迎來勝利。在“亂雲(yún)飛渡仍從容”的信念鼓舞下,我連園滿完成“支左”仼務。連隊連年被評為“四好連隊”,50多名戰(zhàn)士立功受獎,20多名正副班長被提拔為干部,我本人也由副連長晉升為連長,并參加了蘭州軍區(qū)“雙先”表彰大會。萬興華副指導員還作為陜西省軍區(qū)唯一的連隊代表,赴北京參加建國二十周年慶典,受到毛主席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這幅繡像,至今仍珍藏在我家中,見證那段崢嶸歲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慶八.一軍民聯(lián)歡會演員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件是“從警三十年榮譽章”。這是1994年2月陜西省公安廳,頒發(fā)給被任命為廳機關一處科員——我的榮譽章,是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給予我極大鼓勵的紀念品。1992年,我由武警西安指揮學校副校長(上校軍銜)崗位上轉業(yè)到省公安廳工作,初來乍到,業(yè)務生疏,只能被安排到秘書科打雜。正如網(wǎng)上調侃軍轉干部“少校上校,轉業(yè)一律無效”一樣,那段日子是我人生最迷茫的時期,然而,這枚“從警三十年榮譽章”的頒發(fā),讓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懷——原來我的軍齡也被計入警齡。這不僅是對我過去貢獻的認可,更是對我未來工作的激勵。使我重拾信心,決心繼續(xù)發(fā)揚軍人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學習公安業(yè)務知識的基礎上,我開拓進取,砥礪奮進,做好本職工作,受到了領導的肯定與大家的贊揚。不久,就被任命為一處協(xié)理員(副處級領導)。1995年2月,又被任命為陜西省人民警察學校校長。被戰(zhàn)友們笑稱我“又轉正了”。這枚金色的榮譽章照亮了我后半生的奮斗之路,成為我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三十年來,一直擺放在我的書架上,不時在激勵著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慶祝陜西省人民警察學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成 立 十 五 周 年 大 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前右一為筆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黨在我心中 永遠跟黨走(網(wǎng)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件紀念品,三段人生印記,串聯(lián)起我平凡而堅定的人生軌跡。它們不僅是歲月的見證,更是精神的傳承。從軍營到警營,從青春年少到鬢發(fā)斑白,它們始終激勵著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深知,正是黨的培養(yǎng)和組織的關懷,才讓我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能挺身而出,不負使命。如今,雖已退休,但赤子之心不改,我將繼續(xù)用實際行動踐行“永遠跟黨走”的誓言,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繼續(xù)奮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