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8日,星期日,天氣晴,今天是進藏的第十二天。因提前預約布達拉宮的門票就只剩下午時間段了(提示:去布達拉宮游玩一定要提前一周預約),我們上午在領隊鍛煉的帶領下先去“大昭寺”游覽,然后打車去“拉薩山莊”也就是拍“旱地拔蔥”的地方拍“S彎+布達拉宮”,再打車去“南山公園”拍“湖面+布達拉宮”,下午游覽“布達拉宮”,晚上看布達拉宮廣場夜景,今天一直在串場走了18425步行程13公里。</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拉薩市內旅游景點還有羅布林卡、小昭寺、藏王陵、拉薩清真寺等,商業(yè)街有宇拓路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今天不急于趕路,早餐后乘坐公交車去大昭寺,路過“藥王山”</p> <p class="ql-block">路過拉薩布達拉宮</p><p class="ql-block"> 拉薩市別稱邏些、日光城,是西藏自治區(qū)轄地級市、首府,面積2,064萬平方平米,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拉薩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于世。七世紀,松贊干布統(tǒng)一全藏,將政治中心從山南遷到拉薩。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成為自治區(qū)首府。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拉薩為地級市。</p><p class="ql-block"> 來拉薩旅游重點是防紫外線,做好防曬工作。</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在八廓街里面,昨天已來過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城關區(qū),是拉薩著名的轉經(jīng)道和商業(yè)中心,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tǒng)面貌和居住方式。在藏語中,“八廓”是“中轉經(jīng)道”的意思, 它是拉薩三大轉經(jīng)道(大轉、中轉、小轉)之一。</p><p class="ql-block">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順時針繞行的轉經(jīng)道,藏族人稱為“圣路”?,F(xiàn)逐漸擴展為圍繞大昭寺周圍的大片舊式老街區(qū)。八廓街是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多邊形街道環(huán),周長約1000余米,街內岔道較多,有街巷35個,199個居民大院。</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內磕長頭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釋迦牟尼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后,經(jīng)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xiàn)今的規(guī)模。</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guī)式。環(huán)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huán)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huán)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jīng)儀式的路線。</p><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者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從大昭寺金頂可以看到大昭寺廣場,右邊運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布局結構上再現(xiàn)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擁有各種木雕、壁畫。</p> <p class="ql-block">從大昭寺正門進去是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于博士)的產生地。公元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chuàng)立傳昭大法會,并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鵲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云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杰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院落東側有數(shù)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里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p> <p class="ql-block">酥油燈后是大昭寺主殿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從正門開始;外院是后來修建、擴充的,而主殿是1400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光亮如鏡。大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左側為紅教創(chuàng)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他本來是印度的佛學家,公元八世紀進藏,在他入藏以后藏區(qū)開始出現(xiàn)密宗。右側是未來佛。</p><p class="ql-block">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于大昭寺建寺故事的璧畫,主要內容是7世紀時的早期布達拉富的樣子,以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從左向右依順時針旋轉第一間小殿,里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為弘揚黃教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都位于八大弟子之列。黃教六大寺廟,甘丹寺為宗喀巴本人親建,哲蚌寺、色拉、扎什倫布寺均為其弟子所建。</p> <p class="ql-block">繞大殿一周共有380個轉經(jīng)筒,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jīng)筒是很多虔誠的信徒必做的功課。</p> <p class="ql-block">在西墻與北墻拐角之處矗立了一座白塔,據(jù)說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從臥塘湖中所顯現(xiàn)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著八大“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藥師佛。緊挨小殿,是手置耳側,白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小殿內置三世佛。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當?shù)厝斯B(yǎng)佛的方式很虔誠,在殿內經(jīng)常能遇到當?shù)匾恍┘彝ソo觀世音菩薩臉上涂金粉。此殿右側有松贊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p> <p class="ql-block">右繞,穿過兩邊的夜叉殿和龍王殿,數(shù)百盞點燃的酥油供燈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覺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體,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堂呈密閉院落式,樓高四層,中央為大經(jīng)堂。藏傳達室佛教信徒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處。這里是大昭寺僧人誦經(jīng)修法的場所。從大經(jīng)堂正可遙遙看見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觀世音塑像,兩側有兩尊佛像,左為蓮花生,右為強巴佛塑像。大經(jīng)堂的四周俱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釋迦牟尼佛堂外,開間均不大但布置簡潔。釋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這里是朝圣者最終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釋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帶的佛像。</p><p class="ql-block">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為圓滿。拉薩主要的轉經(jīng)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除“內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yè)街--八角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p> <p class="ql-block">無量光佛殿</p><p class="ql-block">這座佛殿的入口處由兩尊憤怒相的護法神鎮(zhèn)守。左邊是藍色的金剛手菩薩,右邊是紅色的馬頭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麥瓦次嘎巴。在佛殿里,主尊無量光佛兩側是兩尊小的憤怒相護法神,兩側的墻邊分別供有四尊跏跌的佛像。這座佛殿有時又被叫做“業(yè)障之殿”。由于這座佛殿緊挨著釋尊殿前,信徒們在這里祈禱能夠排除他們朝拜釋迦牟尼的障礙。</p> <p class="ql-block">從庭院出來,到側門的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臺。二樓只在早上開放。松贊干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樓的西南角。里面供有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大臣祿東贊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這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二樓天井的東北角有一個梯子,通向三樓的小門,是上金頂?shù)娜肟?。大殿的三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們在這里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于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p> <p class="ql-block">拉薩山莊,在這里可以拍“S彎”和“旱地拔蔥”,這是一個網(wǎng)紅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南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來這里主要是拍湖面與遠處的布達拉宮,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下午來到布達拉宮游覽</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區(qū)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海拔3700多米。布達拉宮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主持興建,建于631年,后隨著吐蕃王國解體,其因天災人禍而遭嚴重破壞。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重建布達拉宮,往后不斷擴建逐至形成現(xiàn)之規(guī)模。</p><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按佛教壇城布局設計建造,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是集宮殿、靈塔殿、佛殿、行政辦公機構、僧官學校、僧舍等諸多功能共計1267間房舍的大型宮堡式建筑群。建筑主體工程有白宮和紅宮兩大系統(tǒng),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紅宮是宗教活動場所和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供奉之地,白宮圍繞紅宮的建筑形制,體現(xiàn)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體制。</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城墻</p> <p class="ql-block">無字碑</p> <p class="ql-block">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辦事機構所在地,高7層。位于第4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這里是達賴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第5、6兩層是攝政的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7層有兩套達賴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于這里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p> <p class="ql-block"> 五世達賴喇嘛時期所建白宮分三個部分:以白宮為主體的山頂宮殿區(qū),山前的宮城和山后的湖區(qū)三個部分。山頂宮殿在松贊干布時代宮殿的遺址旁,依次修建了白宮的德央夏(東廣樂殿)、德央奴(西廣樂殿);同時為了防御的需要,在白宮的四面建造了四大堡:丹瑪覺(地神甬樓)、杰布覺(國王甬樓)、玉結覺(凱旋甬樓)、夏欽覺(東方甬樓):白宮正中的叢欽(集會大殿),后來稱之為東大殿,樓頂北面建東西寢室(森瓊夏和森瓊奴),初建時期白宮主要體現(xiàn)了政治和防御功能。</p><p class="ql-block"> 東日光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擴建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喜足光明宮、永固福德、護法殿、長壽尊勝宮和寢宮組成。這些殿堂建筑和陳充精美豪華。達賴寢宮更為突出,茶幾上金壺玉碗玲瓏剔透,錦緞的被褥光彩奪目。十四世達賴原來的起居殿堂里現(xiàn)在仍擺著純金佛像、玉雕觀音、線裝經(jīng)卷、鐘表、電器以及其他許多的珍玩。</p><p class="ql-block"> 西日光殿是早期修筑的達賴喇嘛的起居宮,位于白宮頂層。由福地妙旋宮、福足欲聚宮、喜足絕頂宮、寢宮和護法殿組成。</p><p class="ql-block"> 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系白宮主殿,也是白宮最大的殿,內有34根柱。北側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懸清同治皇帝御書“振錫綏疆”匾額。殿內四璧繪有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清朝駐藏大臣管在此為達賴喇嘛主持坐床、親政大典等儀式,是西藏地方進行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白宮門廊有通往白宮的大門,四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北壁的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南壁的五世達賴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為第斯(執(zhí)政)的文告以及下面用玻璃罩住的五世達賴喇嘛留下的手印都是無比珍貴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東庭院(德央夏)系白宮正門前面平坦廣闊的平臺,位于在半山腰上,面積1500余平方米。其是歷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過去每逢喜慶節(jié)日,總要在此舉行跳神和歌舞表演。其西面為白宮主樓,東面為借官學校,南北兩側都是住房。</p> <p class="ql-block"> 紅宮建筑平面近似方形,總高九層,下面四層為地壟墻基,第五層中央為西大殿司西平措,大殿上面四層為天井,其余靈塔殿、佛殿均沿天井的周圍布置。西大殿是紅宮的中心,在其四周布置有三個佛殿和一個靈塔殿,東面是菩提道次殿,南面為持明佛殿,北面為喇嘛世系殿,西面為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靈塔殿中央部分供奉有五世達賴喇嘛靈塔,上下貫通,直至屋頂。紅宮主體竣工后舉行了竣工儀式,并在布達拉宮山腳下立一塊無宇碑以示紀念。</p><p class="ql-block"> 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筑物,內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西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努西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25平方米。一些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此舉行。西端設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門楣上部、殿堂四周和內院回廊繪有五世達賴一生事跡、功績的壁畫,面積達280平方米,其中五世達賴喇嘛進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和歷史資料。殿內還保存著康熙皇帝賜給達賴的大型錦鄉(xiāng)幔帳。西大殿四周為達賴世系殿、持明殿和菩提道次殿等4座佛殿。</p><p class="ql-block"> 殊勝三界殿(薩松朗杰)是紅宮最高的殿堂。殿內供奉一塊用藏、漢、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牌位上方所供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圍有金剛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內尚有十三世達賴喇嘛用萬兩白銀儔造的十一面觀世音像。這是紅宮中一座重要的佛殿,許多重大活動都在此殿舉行。清代,每逢藏歷年初一和皇帝過生日,達賴喇嘛都要率領西藏百官來此向中央政府朝拜。</p><p class="ql-block"> 紅宮二回廓有畫廓之稱?;乩闹軡M繪布達拉宮修建史、紅宮落成慶典和佛事活動等璧畫。壁畫多達698幅,有當年修建紅宮時的情景,還有當時藏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如賽馬、射箭、摔跤等。</p> <p class="ql-block">宗角祿康公園</p> <p class="ql-block">進入布達拉宮廣場</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廣場夜景</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拉薩市玩了兩天,明天準備離開拉薩去往納木措。</p> <p class="ql-block">拉薩山莊S彎打卡</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入口</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白宮</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出口</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廣場噴泉</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廣場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