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浙江<span style="color:rgb(1, 1, 1);">嘉興</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湖</span>之畔,碧波蕩漾的湖面倒映著千年歷史與紅色記憶。這片看似平靜的湖面,在百年前卻掀起了改變中國命運(yùn)的驚濤駭浪。這里不僅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明珠,更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搖籃。南湖不僅以“輕煙拂渚,微風(fēng)欲來”的景致而聞名,更因中國共產(chǎn)黨在此誕生而載入史冊。只有大樹的葳蕤,才是蓬勃的壯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多次來到這里。南湖在我記憶深處留下了永恒的底色,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大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湖</span>,與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并稱浙江“三大名湖”。這里的美,每每蕩起我激情的漣漪,喚起我柔情的筆墨。今天依然如此,看那湖光瀲滟,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翡翠鏡子,在晨曦中熠熠生輝。遠(yuǎn)處煙雨樓亭臺錯落,飛檐翹角若隱若現(xiàn),仿佛一幅水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岸邊垂柳依依,柔枝隨風(fēng)搖曳,似佳人輕舞衣袖,又如詩仙醉筆揮毫。</p> 紅船 <p class="ql-block"> 南湖最令人心潮澎湃的,莫過于停泊在湖心的那艘<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紅船</span>。</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杭嘉湖平原,艷陽和風(fēng),蝶舞花香與婀娜柳線交織,望之若煙紗霧帳,為南湖平添了一番獨(dú)特神韻,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隨親友坐在駛向湖心島的游船上,望著清澈如玉的水面,聞著湖風(fēng)吹來桃花柳絮的芳菲,想象著當(dāng)年許多名人墨客、文壇泰斗、藝術(shù)巨擘都曾在此蕩舟,真是詩情畫意難與君言。</p> <p class="ql-block"> 行至南湖煙雨樓前,一葉扁舟靜靜停泊在歷史的港灣。這艘長不過十六米、寬僅三米的畫舫,在1921年的夏天承載起一個民族復(fù)興的夢想。百年滄桑巨變,<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紅船</span>精神始終如北斗星般指引著中國航程,其光芒穿透時空,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的這一天,這艘小船閃耀著開天辟地的首創(chuàng)光芒。那是1921年7月,<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span>從上海轉(zhuǎn)移到南湖的這艘畫舫中秘密舉行。當(dāng)十三位平均年齡二十八歲的青年在船艙里壓低聲音討論<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個綱領(lǐng)》</span>時,他們或許不曾想到,這個在游船上誕生的政黨將改寫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命運(yùn)。就像錢塘江大潮初起時的第一朵浪花。他們是毛澤東、董必武……一群心懷熾熱理想,肩扛救國大義的先驅(qū)者。船內(nèi)昏暗燈光搖曳,每一個人的臉龐剛毅,激昂的話語穿透船板,傳遍全國各個黨小組。他們商討建黨章程,謀劃革命的路徑。商討的話題皆是火種,在舊中國的土地上燃燒起燎原的烈火。在這個船艙里回蕩著激昂的討論發(fā)言,那是對未來的憧憬,是對理想的執(zhí)著宣言,是對民族解放的吶喊,從這里出發(fā),中國共產(chǎn)黨揚(yáng)帆起航,在風(fēng)雨中砥礪前行開新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艘游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紅船</span>。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黨的星星之火,從這里開始,以燎原之勢蔓延到全國各地。</p> <p class="ql-block"> 我登上了這艘“<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紅船</span>”,鉆進(jìn)了召開“一大”會議的中艙,歷史的畫面在腦海中被一次次喚醒,讓我感受到了那如火如荼年代的激蕩,心中不免產(chǎn)生了神圣的莊嚴(yán)感。窄窄的船艙里,一張八仙桌,幾只白瓷茶杯,幾把椅子,靜靜地立在那里。然而,此地?zé)o聲勝有聲,我仿佛聽到了“一大”代表們那低沉而激烈的爭論聲,同時也仿佛聽到了宣讀“一大”決議的聲聲“驚雷”。</p> <p class="ql-block"> “七月南湖水漣漣,煙雨樓臺雨如煙,荷花深處搖來一只船。南湖的船,黨的搖籃,歷史將從這里揭開新篇?!边@是喬羽創(chuàng)作的歌曲<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湖的船 黨的搖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代變遷,精神永恒。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小小紅船領(lǐng)航百余年,一路砥礪前行,已經(jīng)成為一艘民族復(fù)興的巍巍巨輪,勝利駛向光明的彼岸。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火種,是催人奮進(jìn)的光輝力量,更是鑄就在我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p> 煙雨樓 <p class="ql-block"> 南湖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煙雨樓</span>最是應(yīng)景。它與紅船相伴百年,它見證了紅船的驚天動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紅船岸邊的湖心島上,矗立著威嚴(yán)雄壯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煙雨樓</span>”。解放后,這里曾是“紅船紀(jì)念館”,如今還保留著偉大的革命家董必武、郭沫若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墨寶。登樓眺遠(yuǎn),南湖上下湖波浩渺、煙雨朦朧、水天相連、如夢如幻。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多次登上“煙雨樓”,至今還留有兩塊御碑、十四首詩篇,南湖美景,盡收詩中。乾隆帝還把“煙雨樓”盛景按1:1比例移植到承德避暑山莊。我去避暑山莊時,就有幸看到了乾隆的“克隆”大作。</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內(nèi),“克隆”的煙雨樓。</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站在建于五代的湖心島最高建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煙雨樓</span>上,極目遠(yuǎn)眺,碧水環(huán)抱,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也曾登過煙雨樓,并與同盟會會員在樓前合影。他雖然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數(shù)千年的君主專制,對中國社會進(jìn)步具有劃時代意義,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和人民的悲慘命運(yùn),沒有找到一條解救中國之路。而這條路,卻由紅船上誕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走出來了,完成了這一改天換地的偉大創(chuàng)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下樓來,我穿過幾道游廊,看過幾座殿堂。<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煙雨樓</span>是雙層重檐的建筑,青磚琉瓦,飛檐畫棟,給人以巍峨壯麗、古樸典雅的印象。特別是一大代表董必武為“煙雨樓”題寫的匾額和撰寫的“<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fēng)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span>”這副楹聯(lián)更引人注目。大廳周圍陳列著許多珍貴的照片、史料和其他革命文物,讓人感慨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煙雨樓匾額為董必武題寫</p> <p class="ql-block">??煙雨樓正廳中的一副楹聯(lián)為董必武親筆題寫。</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題寫楹聯(lián)的手稿復(fù)印件。</p> 南湖革命紀(jì)念館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湖革命紀(jì)念館</span>,是中國近現(xiàn)代的革命歷史的縮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光輝歷程和紅船精神的展示?!澳虾锩o(jì)念館”金光燦燦筆力遒勁宏偉的建筑里面,展示的是殷紅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踏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湖革命紀(jì)念館</span>,我被這里的歷史厚重感所震撼。在這里,我得以窺見中國共產(chǎn)黨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堅(jiān)定信念與無畏擔(dān)當(dā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跨進(jìn)紀(jì)念館厚重的大門,紛至沓來的是偉大的英烈之魂。他們的臉上顯現(xiàn)的是如初般的堅(jiān)毅神情,眼中流露的是心懷家國的深切憂思,而手中緊攥的是廣闊家園的美好未來。走入展館的陳列區(qū)域,徐徐鋪展的是承載著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今的中國革命、建設(shè)、發(fā)展歷史的見證之物。它們是沾染著血淚的武器、是記載著革命風(fēng)華的書籍、是顯現(xiàn)時代蓬勃發(fā)展的瑰麗圖畫,它們以各異的方式訴說著共同的民族愿望。</p> <p class="ql-block"> 紀(jì)念館中的一幅幅畫卷、一冊冊書籍、一件件文物、一面面浮雕,仿佛讓時光倒流,似乎在這里能夠?qū)ひ挼矫恳粋€近代歷史瞬間。這些畫卷,這些文物以獨(dú)特的視角展現(xiàn)了歷史與嘉興南湖的點(diǎn)滴故事,近現(xiàn)代的風(fēng)云變幻,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再到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都在這里還原。其中每一位英烈的舉手投足都讓人心潮澎湃,每一位先驅(qū)的浴血奮戰(zhàn)都讓人敬佩不已。近代的風(fēng)雨激蕩,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命運(yùn)與之相連。歷史的吶喊,是無數(shù)人民心中的憤怒和堅(jiān)決。而此時站立在展版面前的我,仿佛是歷史的觀察者,穿越時空,站在每一次激昂的奮斗場景之中,目睹著那段波瀾壯闊的不凡歷史。</p> “南湖紅船”郵票 <p class="ql-block"> 南湖紅船作為黨的誕生地,其歷史地位及其它在世界上的影響,以及在全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舉足輕重,建國以來,我國發(fā)行了多次“南湖紅船”的郵票:</p> <p class="ql-block"> 郵電部于1991年7月1日發(fā)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七十周年》紀(jì)念郵票</span>,志號為J178。</p><p class="ql-block"> 全套2枚,分別為“中共一大南湖會議會址”、“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p> <p class="ql-block"> 國家郵政局于1999年12月31日發(fā)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紀(jì)交替千年更始—20世紀(jì)回顧》</span>,志號為1999-20的紀(jì)念郵票。一套8枚,其中一枚為《中共誕生》,圖案是“中共‘一大’南湖會議會址”。</p> <p class="ql-block"> 國家郵政局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于2007年10月15日發(fā)行的紀(jì)念郵票,志號為2007-29。,1套2枚,其中一枚為“一大”會址,圖案為上海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p> <p class="ql-block"> 中國郵政于2017年10月18日發(fā)行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紀(jì)念郵票,志號為2017-26。全套2枚,其中第一枚“不忘初心”,內(nèi)含南湖紅船圖案。</p> <p class="ql-block"> 懷著無限的眷戀,依依告別紅船,告別南湖。當(dāng)我再度回首凝眸時,南湖紅船就如一盞明亮的燈塔,定格在我的心里。我或許讀懂了紅船上的歷史基因,讀懂了這片土地上深層次的密碼——那既是鐫刻進(jìn)民族脊梁的紅色根脈,又是滋養(yǎng)文明基石的文化淵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南湖的小船,今天已成巨型航母;當(dāng)年的13位代表、50多位優(yōu)秀分子,今天已發(fā)展成10027.1萬黨員的宏大組織。正如習(xí)總書記所說:“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跨世紀(jì)航程?!蹦撬倚⌒〖t船承載的偉大精神,正通過一代代人的傳承,匯聚成民族復(fù)興的磅礴力量。紅船精神的光芒,必將永遠(yuǎn)照耀著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的航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景音樂為雷佳演唱的歌曲《南湖的船 黨的搖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