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網(wǎng)絡(luò),作者:風(fēng)過延陵,美篇號:503368309</p> <p class="ql-block">年味深處是糖糕</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河北的Betty-w-美友在評論區(qū)問起那些最具年味的記憶時,我的思緒瞬間被拉回到童年的臘月。蒸糖糕、炸油條、炸豆腐泡、炸薯片、手撕豬頭肉......這些曾經(jīng)光是提起就讓人垂涎欲滴的年貨,如今回想起來,舌尖似乎還能感受到它們獨(dú)特的滋味。而在這些紛繁的年味中,最讓我魂牽夢縈的,莫過于母親親手制作的蒸糖糕。</p><p class="ql-block"> 制作蒸糖糕堪稱年貨準(zhǔn)備中最繁復(fù)的工程。記得每年臘月二十四,母親就開始張羅起來。土灶邊擺滿了各種器具:竹制的蒸籠泛著經(jīng)年的黃褐色,新采的粽葉散發(fā)著清香,糯米粉裝在陶甕里,紅糖塊在陽光下閃著琥珀般的光澤。最引人注目的是墻角那堆早已劈好、碼得整整齊齊的木柴,它們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化作溫暖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制作過程往往從凌晨開始。天還未亮,母親就輕手輕腳地起床,生怕驚醒了還在熟睡的我們。灶膛里的火苗漸漸旺起來,大鐵鍋里的水開始咕嘟作響。這時,難得在家的父親也會加入這場"年度盛事"。父親在鄉(xiāng)政府工作,平日里難得回家,只有年終才能與我們團(tuán)聚。他的任務(wù)是和面——將糯米粉、紅糖和水按特定比例混合,然后反復(fù)揉搓。父親寬厚的手掌在面團(tuán)上按壓、拉伸,直到米粉團(tuán)變得柔軟而有韌性,這個過程往往要持續(xù)一兩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灶上的水沸騰時,真正的重頭戲才開始。父親將揉好的米粉團(tuán)一層層鋪在已經(jīng)鋪上粽葉蒸籠里。這些竹制蒸籠是請外村的老竹匠特別制作的,底部有精巧的縫隙設(shè)計,能讓蒸汽均勻滲透。蒸籠邊緣插著幾根空心竹管,如同小小的煙囪,將熱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層。每層米粉團(tuán)上再放上一層切得薄如蟬翼的五花肉。這樣層層疊疊,通常要重復(fù)三次。一般人家準(zhǔn)備兩三個蒸籠的糖糕就足夠過年了,那時生活條件艱苦其中有一籠是用蕃薯干熬成糊再混糯米粉制作,但我們家平時只有五個人在家,所以母親只有制作兩籠就足夠我們食用了。</p><p class="ql-block"> 蒸制的過程最為漫長。從上午到深夜,灶膛里的火不能斷,鍋里的水不能干。母親像守護(hù)嬰兒般守在灶臺前,時不時添柴加水。我們幾個孩子起初還興致勃勃地圍著灶臺轉(zhuǎn),聞著越來越濃郁的甜香,但隨著夜色漸深,眼皮開始打架。雖然心里惦記著即將出爐的糖糕,但終究抵不過困意,往往不到十點(diǎn)就沉沉睡去。</p><p class="ql-block"> 午夜時分,當(dāng)最后一根木柴即將燃盡,糖糕也終于蒸好了。但我們總要等到第二天清晨,才能嘗到這期盼已久的美味。母親會用特制的竹勺使勁攪起盛出一小碗給我們解饞。那剛出籠的糖糕,軟糯中帶著韌性,甜香里透著肉鮮,入口即化卻又余味綿長。粽葉的清香、五花肉的醇厚、紅糖的甘甜,在口中交織成最動人的年味交響曲。</p><p class="ql-block"> 在所有年貨中,糖糕是最經(jīng)得住時間考驗的。從臘月蒸好那一刻起,它就成了我們餐桌上最忠實的"???quot;,一直陪伴到二月初二。母親總是變著花樣讓我們享用這份甜蜜:有時切成厚片煎至金黃酥脆,有時切成細(xì)條與青菜同炒,但最經(jīng)典的還是原汁原味的蒸食。</p><p class="ql-block"> 每天做飯時,母親都會細(xì)心切幾塊長條狀的糖糕,用瓷碗盛著,放在煮飯的鍋邊同蒸。飯香與糖糕香在蒸汽中交融,揭開鍋蓋的瞬間,那股混合著豬油香和糯米甜的熱氣撲面而來,總能讓人食欲大開。糖糕經(jīng)過蒸汽的洗禮,變得更加綿軟,用筷子輕輕一夾就能拉出晶瑩的絲來。</p><p class="ql-block">對我們這些饞嘴的孩子來說,糖糕更是放學(xué)后最期待的慰藉。放學(xué)一進(jìn)門就直奔廚房,用菜刀使勁切下一大塊。咬下去的瞬間,先是感受到表皮的韌性,繼而嘗到內(nèi)里的綿軟,最后是藏在中間的五花肉帶來的驚喜。那肥瘦相間的肉片經(jīng)過長時間蒸制,油脂完全滲透進(jìn)糯米中,每一口都飽含著醇厚的肉香。我們常常一邊嚼著,一邊在院子里追逐打鬧,糖糕的甜香隨著歡笑在空氣中飄蕩。</p><p class="ql-block"> 母親每次都告訴我們要先將混有蕃薯粉的糖糕先食用,但我們每每都是切好吃的糖糕,剩下混蕃薯粉的糖糕大部份是母親食用。</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來,最難忘的不是糖糕本身的味道,而是那些與糖糕有關(guān)的溫暖片段:母親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全家人圍坐分享的溫馨,以及簡單食物帶來的純粹快樂。那塊夾著五花肉的糖糕,承載的不僅是年的味道,更是一去不返的童年時光。</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來,那蒸糖糕里包裹的,何止是糯米和紅糖?那是父母傾注的心血,是全家團(tuán)聚的溫馨,是歲月沉淀的親情。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我們隨時可以買到各種精致的糕點(diǎn),但記憶中那口母親親手做的蒸糖糕的滋味,卻永遠(yuǎn)無法復(fù)制。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段無法重來的時光,一份難以替代的溫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