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5月25日莫斯科郊外,晨光穿透薄霧,將金頂教堂鍍上一層柔和的金色,我們一行的謝爾蓋耶夫修道院之行,就在這充滿詩意的氛圍中拉開了序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推開謝爾蓋耶夫修道院那扇斑駁的橡木大門時,門軸發(fā)出悠長的吱呀聲,仿佛時光在此刻裂開一道縫隙。踏入這被譽為 “圣境人間” 的謝爾蓋耶夫,鵝卵石廣場上游人如織,身著黑袍的修士穿梭其中,瞬間將我?guī)Щ毓爬系亩砹_斯。這座始建于 1337 年的建筑群,由圣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修士親手奠基,關(guān)于他的傳說早已融入修道院的一磚一瓦。相傳,年輕的謝爾蓋為躲避世俗紛擾,獨自來到這片荒無人煙的森林修行。某日,一只母熊突然闖入他的草廬,眾人皆以為他性命難保,卻見他平靜地?fù)崦鼙?,以面包喂食。從此,母熊每日為他送來蜂蜜,成為守護(hù)這片土地的靈獸。這個故事在俄羅斯民間代代相傳,象征著信仰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讓謝爾蓋耶夫修道院自誕生起便籠罩著神圣而神秘的光環(huá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歷經(jīng)蒙古鐵騎的硝煙與沙俄帝國的興衰,如今的謝爾蓋耶夫修道院依然以俄羅斯東正教精神圣地的姿態(tài),屹立在莫斯科東北 70 公里的原野上。八百年來,它不僅是宗教信仰的燈塔,更見證了無數(shù)朝圣者的足跡在此交織成信仰的經(jīng)緯。其中,1608 年波蘭軍隊圍困修道院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在信徒間傳頌。據(jù)說,在長達(dá) 16 個月的圍城戰(zhàn)中,修道院的糧食即將耗盡,修道院院長向上帝虔誠祈禱。當(dāng)夜,一位白發(fā)老人突然出現(xiàn)在倉庫,輕輕觸碰糧袋,原本見底的谷倉竟奇跡般堆滿了谷物。而當(dāng)波蘭士兵試圖攀爬城墻時,天空突然降下暴雪,城墻表面結(jié)出詭異的冰晶,令入侵者寸步難行。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被視為上帝庇佑的鐵證,也讓謝爾蓋耶夫修道院的神圣地位愈發(fā)穩(wěn)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過刻滿圣經(jīng)故事浮雕的拱門,圣三一大教堂的金色洋蔥頭穹頂率先撞入眼簾。在謝爾蓋耶夫這片圣境人間,七座教堂與塔樓如同星辰環(huán)繞皓月,最醒目的當(dāng)屬高達(dá) 88 米的伊凡大帝鐘樓,它始建于 1741 年,青銅鑄造的 38 座鐘懸掛其中,每逢整點,低沉的鐘聲便會穿透云層,如同遠(yuǎn)古傳來的禱告。陽光下,鍍金穹頂流轉(zhuǎn)著液態(tài)的光芒,連飄落在尖頂上的白鴿,羽毛都被鍍上一層流動的光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著鵝卵石小徑前行,圣三一大教堂厚重的胡桃木門緩緩開啟,一股混合著蜂蠟與乳香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座由安德烈?魯布廖夫繪制圣像壁畫的教堂,內(nèi)部空間被燭光切割成明暗交錯的詩篇。穹頂之下,身著黑袍的神父們身影肅穆。一位身形佝僂、臉上布滿歲月痕跡的老婦人,緩緩走到神父面前,布滿老年斑的雙手輕輕捧起神父布滿皺紋的手,渾濁的眼睛里閃爍著虔誠的光芒,低下頭在神父手上印下一個輕柔的吻,那是對神圣力量的極致信賴。不遠(yuǎn)處,另一位神父正微微低頭,雙手輕搭在一位滿臉愁容的信徒肩頭,雙眼緊閉,口中念念有詞地為其禱告。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幅神圣祥和的畫面,信徒緊皺的眉頭也逐漸舒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入口處,一位神父身著黑色長袍,頭戴高高的帽子,神情莊重肅穆地靜靜佇立著,仿佛與周圍的建筑融為一體。陽光照耀在教堂金頂,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灑在他身上,他深邃平靜的目光越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望向遠(yuǎn)方,似在思索宗教教義與人生真諦,又似在守護(hù)著每一個來到謝爾蓋耶夫修道院尋求精神寄托的靈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遠(yuǎn)處的樹蔭下,身著素色長裙的少婦坐在長椅上,膝頭攤開一本古老的經(jīng)書。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在她的書頁上跳躍,她輕聲誦讀著經(jīng)文,睫毛隨著唇齒的張合微微顫動,周遭的喧囂仿佛都與她無關(guān)。微風(fēng)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似在為她的誦讀伴奏,而她或許正從這宗教的智慧中尋找著內(nèi)心的答案與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修道院的角落,靜謐的走廊上,偶爾能看到獨自遐思的人。他們或是凝望教堂金頂,思索人生意義與命運無常;或是看著周圍往來人群,感慨世間繁華滄桑。遠(yuǎn)離外界喧囂,在謝爾蓋耶夫這片圣境,他們得以審視內(nèi)心,重尋生活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修道院的廣場上,孩童們歡快的笑聲打破了這份寧靜。他們像無憂無慮的小鳥,在草地上奔跑、追逐,手中的面包屑引來白鴿紛飛。家長們站在一旁,眼神里滿是慈愛與欣慰,孩子們的純真與修道院的莊重奇妙融合,詮釋著生命的美好與延續(xù),共同譜寫著謝爾蓋耶夫圣境人間的生活樂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修道院的角落里,有一處靜謐的圣水亭。這里是信徒們心中的圣地,每天都有許多人前來取水祈福。圣水亭的外觀古樸典雅,木質(zhì)的結(jié)構(gòu)和彩色的玻璃窗,營造出一種溫馨而神秘的氛圍。亭內(nèi),清澈的圣水從石制的水槽中緩緩流出,水槽上方懸掛著十字架和圣像,增添了幾分神圣的氣息。我也懷著虔誠的心情,用杯子接了一些圣水,輕輕抿了一口,清涼的感覺瞬間傳遍全身,仿佛洗去了塵世的煩惱和疲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關(guān)于這圣水亭,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在 17 世紀(jì)初,波蘭軍隊圍困了這座謝爾蓋耶夫修道院,漫長的 16 個月里,修道院中的軍民物資匱乏,水源也即將枯竭,局勢岌岌可危。就在眾人感到絕望之時,一位年輕的修士在祈禱中夢到了圣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圣者在夢中指引他來到修道院的角落,告訴他這里將會涌出生命之泉。當(dāng)這位修士醒來后,便迫不及待地按照夢中的指示尋找,果然在那個地方發(fā)現(xiàn)了清澈的泉水汩汩涌出。這突如其來的泉水,不僅解決了軍民的飲水問題,更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氣。最終,修道院的軍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這神奇的泉水,成功地抵御了波蘭軍隊,守護(hù)住了這片神圣的土地。從此,人們便將這涌出的泉水視為圣水,相信它擁有著神奇的力量,能夠祛病消災(zāi)、帶來好運 ,而這個涌出泉水的地方,也就建成了如今的圣水亭,供信徒和游客前來祈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繞到教堂的背后,那里應(yīng)該是謝爾蓋耶夫修道院的墓地。古老建筑的墻影沉默矗立,十字架的輪廓在光影里交錯,像歷史與信仰交織的沉默符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婦人,裹著頭巾,身影微微佝僂,在十字架間緩慢移動。她駐足于某座墓前,從布袋取出鮮花,輕輕擺放。而后,她雙手交握,低頭祈禱。皺紋里藏著歲月沉淀的故事,眼神望向墓碑時,有懷念、有祈愿,亦有對生死的釋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道院的靜謐,讓這份祈禱更顯厚重。陽光斜照,將她的影子與十字架疊在一起,仿佛塵世紛擾被隔絕在外,只剩信仰與思念在這方墓地流淌。那一刻,生死、信仰、牽掛,都化作無聲的共鳴 —— 我們在時光長河里短暫停留,卻因愛與懷念,與永恒悄然相連 。當(dāng)她將干枯的矢車菊輕輕放在十字架基座時,枯枝與金屬碰撞出細(xì)微的聲響,驚飛了附近覓食的麻雀,撲棱棱的翅膀聲里,我忽然讀懂了她眼中沉淀的蒼涼:那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饑荒與親人離散后,對永恒的最后仰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漸濃時,我站在修道院的觀景臺上回望。伊凡大帝鐘樓的輪廓漸漸融入玫瑰色的晚霞,金頂在暮色中褪去華麗,顯露出歷經(jīng)風(fēng)霜的鉛灰色骨架。那些手持圣水的信徒、點燃蠟燭的身影、獻(xiàn)花的老嫗與嬉戲的孩童,此刻都成了謝爾蓋耶夫修道院時光敘事中躍動的筆觸。八百年來,修道院的磚石見證過無數(shù)次這樣的輪回,而信仰的力量,或許就藏在這永恒的更迭與堅守之中 —— 如同永不熄滅的燭火,在時光長河里,照亮每個靈魂的歸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最后回望,那群被驚起的鴿子,正拍打著翅膀,輕盈地飛向金色圓頂與湛藍(lán)天空相接的深處。鴿群向著高處而去,翅膀扇動的聲音,仿佛正是人間與天上之間,那永不止息的絮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謝爾蓋耶夫修道院的金頂依舊在人間佇立,它默默俯視著腳下的一切,亦收容著所有,無聲而永恒,繼續(xù)書寫著圣境人間的時光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補寫于2025年7月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