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的綺夢之旅(二)

鋼鐵長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綺夢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奔赴拉薩的旅途中,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動的眾生圖,我們遇見了形形色色前往拉薩的身影。有騎著摩托的,有騎著自行車的,有推著人力小車的,而最令我動容的,是那些一步一叩首的徒步者,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身披塵土,額頭沾滿風霜,卻眼神堅定,步伐執(zhí)著。每一步都仿佛在與天地對話,每一次叩首都像是將靈魂交付給這片土地。他們不疾不徐,仿佛時間在他們身上失去了意義。我難以理解,在這個追求效率與便捷的時代,為何他們要采取如此艱難的方式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望著這些人漸行漸遠的背影,耳邊回響起一句話:“西藏缺氧,但不缺信仰”。這一刻,我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莫名言喻的敬意。這一路,這些人留下的不只是汗水與足跡,還有世俗和勇敢!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告訴我們:夢想從不在于方式是否光鮮,而在于內心的執(zhí)著與堅持!我想,每一個目睹此情此景的人,都會被深深觸動,我們是否也在這一刻,喚醒了內心深處那個屬于自己的“信仰”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千呼萬喚始出來。6月5日,我們歷經辛苦如期到達了拉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拉薩市大街的中央,酥油燈的光暈與遠處念青唐古拉山的皚皚白雪交織成一片朦朧。我臉上歲月沉淀的褶皺里,藏著那被生活暫時封存的向往,此刻,拉薩的風溫柔地掀開這層封印。當哈達的綢緞輕拂脖頸,我忽然意識到,那些在地圖上反復摩挲的地名,終于不再是鉛字的堆砌——我的綺夢之旅,正從西藏這片離天空最近的土地,離太陽最近的地方,緩緩鋪展成真實可觸的壯美長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高處俯瞰,整座城市在陽光下顯得寧靜而祥和。遠處的大昭寺金頂隱約可見,布達拉宮與大昭寺,如同高原上的雙子星,照亮了這片土地的文化之路,也點亮了每一位旅行者心中的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薩,藏語意為“圣地”。是西藏自治區(qū)首府市。全市下轄3個區(qū)、5個縣,面積2.964萬平方千米。地處中國西南地區(qū),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的歷史古城,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圣地。 拉薩海拔3650米,全年多晴朗天氣,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被譽為“日光城”,宛若一顆雪域明珠,鑲嵌于世界屋脊之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擁有約80萬人口的高原之城,城市規(guī)劃匠心獨具,以布達拉宮為精神核心。老城區(qū)保留著原汁原味的藏式建筑風貌與傳統(tǒng)街巷格局,新區(qū)以拉薩河為界,道路寬闊,高樓林立,霓虹閃爍,氣貫長虹。新舊城區(qū)相映成輝,相得益彰,為這座古老城市注入了蓬勃生機與現(xiàn)代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qū)正式成立,今年恰逢60周年!整個西藏都洋溢著熱烈的氛圍,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鮮艷的五星紅旗與五彩經幡隨風飄揚。藏族同胞身著華麗的傳統(tǒng)服飾,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從布達拉宮廣場到八廓街,從林立的現(xiàn)代化商圈到充滿煙火氣的民俗街巷,處處鶯歌燕舞,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色。這座高原圣城正以蓬勃的姿態(tài),訴說著60年來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壯麗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薩,因其為信仰的圣地,無數(shù)朝圣者紛至沓來,在轉經聲中凈化心靈、尋求安寧;因其擁有壯美無垠的自然風光,令人驚嘆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更因其保留著淳樸濃郁的藏族文化,游客可深入體驗傳統(tǒng)習俗,品嘗酥油茶與糌粑的醇香,聆聽悠揚藏歌,共跳熱情奔放的鍋莊舞。拉薩,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無數(shù)人心中魂牽夢縈的心靈歸宿,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心馳神往,流連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這次旅程中閃耀的文化坐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達拉宮巍峨聳立于紅山之巔,像一位穿越千年的歷史守望者,靜靜訴說著時光的流轉。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筑群,是藏式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它始建于公元631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由紅宮、白宮兩大部分組成,群樓重疊,氣勢恢宏。內部供奉著眾多佛像和靈塔,珍藏著無數(shù)的歷史文物,壁畫生動地描繪著藏地的歷史與傳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夜晚的布達拉宮燈火通明,像一座懸浮在夜空中的宮殿,莊嚴而神秘。我站在廣場上,聽著遠處傳來的誦經聲,仿佛時間在這里凝固。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寧靜,仿佛所有的煩惱與疲憊都被這高原的風吹散,只留下一顆澄澈的心,與這片土地共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我們走進八廓街的小巷,陽光剛剛爬上藏式樓房的彩繪屋檐,空氣中飄著酥油茶的香氣。一位藏族阿媽坐在門口,手里捻著轉經筒,臉上帶著高原陽光賦予的紅潤。她沖我點頭微笑,那笑容里沒有距離,只有溫暖的接納。我忽然明白,西藏的魅力,不只是高山與圣湖,更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生活的從容與虔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昭寺以其莊嚴悠久的歷史積淀,散發(fā)出神秘而圣潔的光芒。它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歷史,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內供奉著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鍍金銅像,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地叩拜,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者的深深痕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踏入殿中,萬盞酥油燈長明,轉經筒的吱呀聲和誦經聲交織,大昭寺不語,卻包容一切!在這里,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部分。每一個前來朝拜的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也帶走一份心靈的慰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達拉宮與大昭寺,不只是建筑,它們是信仰的象征,是藏文化的根脈,是高原上永不熄滅的燈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達拉宮正前方的廣場上矗立著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兩者在空間上相互映襯,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厚重意義,成為拉薩城市景觀中極具代表性的組合?!?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凝望著紀念碑,我鄭重地向它敬了個禮。這座高37米的紀念碑,以珠穆朗瑪峰為形,灰白的碑身上,一條金紅玻璃帶宛如哈達般閃耀。碑前的青銅群雕《高原之春》和《光明之路》,凝固了農奴解放時的歡騰與筑路戰(zhàn)士的堅韌期望,每一道刻痕都像是歷史的低語,我仿佛聽見了時光深處的回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終結了黑暗的農奴制,開啟了西藏現(xiàn)代化的征程。這座豐碑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未來的啟航標。它提醒著我們:唯有銘記來路,才能守護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繁榮,激勵后來者繼續(xù)書寫雪域高原的嶄新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一地,必須要去博物館,這是我們旅游的要求。走進西藏博物館,就像翻開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件展品都是歷史的注腳,引領我們追溯著西藏的往昔與今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步入舊西藏展區(qū),那段黑暗的歷史如烏云般壓來。封建農奴制的殘酷讓人心驚,三大領主掌控著一切,農奴們卻一無所有。他們沒有人身自由,被隨意買賣、轉讓,農奴只是“會說話的工具”;繁重的烏拉差役與高利貸,將他們壓得喘不過氣,終生背負債務,生活陷入赤貧。農奴主們還設立監(jiān)獄和私牢,挖眼、割舌、砍手等酷刑令人發(fā)指,拉薩街頭那些傷殘的人,就是這野蠻制度的悲慘見證。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下,宗教神權禁錮著農奴的思想,讓他們在痛苦中麻木、在絕望中掙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著那些泛黃的契約、斑駁的枷鎖、褪色的農具,我仿佛聽見了歷史深處的嘆息。這些展品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曾經鮮活生命的見證。它們默默訴說著一段段被壓迫的歲月,也提醒著我們自由與尊嚴的來之不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目光轉入新西藏展區(qū),陽光仿佛穿透了玻璃,灑在每一張笑臉和每一幅畫面中。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西藏迎來了歷史的轉折點,百萬農奴掙脫了千年的枷鎖,第一次挺直了腰桿,成為自己的主人。他們手中握著土地證,眼中閃爍著光芒。農奴翻身解放了,曾經被束縛的雙腳,如今踏上了屬于自己的土地;曾經被壓抑的聲音,如今響亮地訴說著自己的未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藏的發(fā)展速度更是令人驚嘆,一條條公路蜿蜒進山,一條條鐵路穿越雪原,國家電網星羅棋布,學校和醫(yī)院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教育改變了命運,醫(yī)療守護了生命,文化在傳承中煥發(fā)出新的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館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過去,也照亮了今天。 走出博物館,我心中仍翻涌著震撼與感動。舊西藏的苦難仿佛是一場夢魘,而新西藏的幸福卻真實地展現(xiàn)在眼前。沒有共產黨,沒有毛主席,就沒有這片土地上的自由與尊嚴。當下,億萬人民的笑容,是祖國大地最美的風景,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動人的答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薩是我們在這次行程中,駐住時間最長的地方!6月8日,帶著對拉薩的眷戀與不舍,我們踏上了歸航的征途。沿著318國道一路西行,從拉薩至日喀則,薩嗄,措勤、改則。從改則穿過羌塘216國道就到了新疆民豐縣境內,全程約1400多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羌塘是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5000米,百公里之內鳥無人煙,是人類生命的禁區(qū)!所以,亦被稱為:羌塘無人區(qū)。其獨特的高海拔賦予了它不同于別處的獨特景致。廣袤的草原與天際相連;遠處的雪山連綿起伏。高原湖泊星羅棋布,有大小湖泊200多個,因此,它也是我國湖泊面積最大,密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這里完整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生態(tài)面貌,奇特的高原地貌令人驚嘆!面對茫?;脑茈y用言語來表達這里的景色,只能用心靈感知它的莊嚴、寂寞和深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車行至216國道羌塘無人區(qū)的路口處時,路旁一幢別致的建筑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解放軍進藏第一先遣隊紀念館》。這里沒有喧囂,只有風雪的低語,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比這片無人區(qū)更震撼的生命史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推開紀念館厚重的木門,一股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泛黃的羊皮襖、銹跡斑斑的馬燈、磨得發(fā)亮的行軍水壺,靜靜地陳列著,時光被拉回到了那一艱苦卓絕的歲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給進藏大部隊探明方向,做好前期準備工作,1950年新疆部隊派出了一支,由漢、回、藏、哈薩克等7個民族共136人組成的先遣隊。風大,雪急,惡寒,沒有充足的補給,戰(zhàn)士們嚼著摻著石子的青稞面,幾乎全隊和馬匹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更可怕的是,由于缺醫(yī)少藥,部隊死亡人數(shù)一天天增多,最多時先遣隊一天舉辦過11場追悼會,63名先遣隊戰(zhàn)士犧牲在藏北高原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先遣隊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翻越昆侖山,用牦牛馱著病號,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埡口,剩下的73名指戰(zhàn)員硬是用血肉之軀踏出了一條進藏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1月30日,西北軍區(qū)黨委授予先遣隊“進藏英雄先遣隊”稱號,新疆軍區(qū)給先遺隊全體指戰(zhàn)員記一等功。毛主席得知后連呼三遍“蓋世英雄”,高度稱贊了先遣隊的英雄壯舉!接著,毛主席特邀先遣隊全體指戰(zhàn)員,登天安門參加春節(jié)慶?;顒?!王震將軍手握著毛主席的邀請電報激動熱淚盈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展柜里一封未寄出的家書讓我駐足——“阿媽,等解放了西藏,我就回家……”泛黃的信紙上,字跡被淚水暈染得模糊,寫信的戰(zhàn)士卻永遠留在了唐古拉山的風雪中。那一刻,我淚流滿面仿佛看見了他坐在帳篷里,借著微弱的燈光寫下這封信,眼神中滿是對家的思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解說員講述 “牦牛烈士”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為保障物資運輸,先遣隊驅趕著萬頭牦牛穿越無人區(qū)。在翻越岡底斯山脈時,積雪沒過牛背,數(shù)千頭牦牛失足墜入冰裂縫隙。幸存的牦牛卻依然倔強前行,直到力竭倒在離目的地僅十里的雪原上。這些不會說話的生靈,用生命為進藏之路鋪就了希望的通道。這些“牦牛烈士”,它們沒有名字,沒有墓穴,但它們卻筑起了一座永垂不朽的豐碑!它們的故事,將永遠銘刻在這片土地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紀念館內的電子沙盤如一幅流動的歷史畫卷,將那段進軍路線鮮活地呈現(xiàn)在眼前。蜿蜒于雪山與荒原之間的紅色軌跡,仿佛是先遣隊員們用熱血繪就的信仰圖騰。我凝視沙盤上標注著的行軍路線圖,心頭猛然一震:原來我們即將穿越的百里無人區(qū),正是七十年前,解放軍進藏先遣隊開辟的生命之路!今日我們驅車穿越的艱難,與當年戰(zhàn)士們徒步跋涉的壯舉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他們肩上背負的不僅是沉重的行囊,更是解放百萬農奴的歷史使命;他們所戰(zhàn)勝的,不僅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更是人類對極限的恐懼與怯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幕幕鮮活的史料和進藏路上,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故事,令我心潮難平,幾欲落淚。站在沙盤與地圖前,我仿佛聽見風雪中腳步的回響,那是一種穿透時光的聲音,低沉卻堅定。我不禁想象,若我生于那個年代,是否也能如他們一般,用雙腳丈量這片無人敢涉足的荒原?他們沒有地圖,沒有現(xiàn)代裝備,只有一顆赤誠的心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如今仍在沙盤的光影中閃爍,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過去與現(xiàn)在緊緊相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忽然明白,我們今天的“穿越”,更像是對那段歷史的深情致敬。那一個個標注在海拔拔6000米以上的宿營地,不是簡單的地理坐標,而是一個個用生命與意志刻下的印記。它們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明知艱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前行。那段歷史,不僅屬于過去,更照亮了今天,也必將指引我們走向未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離開紀念館時,我們一行八人神情肅穆,向著那座鐫刻著“解放軍進藏第一先遣隊”的紀念石碑莊嚴敬禮。我回頭凝望那幢建筑,它靜默佇立在風中,宛如一位歷經滄桑卻始終堅守的守望者。那段歷史或許已被歲月掩埋,但只要有人銘記,它就不會被風雪侵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默默登車,目光掃過車內一應俱全的裝備:氧氣瓶、礦泉水、各類點心、通訊設備與導航儀器,無不齊全便利。然而,七十余年前的先遣隊員們,卻只能依靠簡陋的指南針和對黨的無限忠誠,踏上那條充滿未知與生死的征途。這種跨越時空的鮮明對比,讓我對“英雄”二字有了更深的體悟——真正的英雄,并非無所畏懼,而是在明知前路艱險之時,仍選擇為信仰與理想奮不顧身、義無反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望著眼前一望無垠、綿延千里的戈壁無人區(qū),耳畔仿佛回蕩著先遣隊員們穿越時空的腳步聲。他們用雙腳丈量的不僅是高原的極限海拔,更是信仰與精神的至高境界。這片被先遣精神浸潤過的土地,如今在我眼中,已不再是荒涼的曠野,而是一座由熱血鑄就的不朽豐碑。我們的車緩緩駛入無人區(qū),碾過的每一寸土地,仿佛都在低聲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那些不屈的背影、堅定的信念、熾熱的夢想,穿越時空,化作無形的力量,指引著我們繼續(xù)前行,無懼風雪,不負初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16羌塘無人區(qū)國道長達820公里,蜿蜒穿行于高原凍土之上,路面因季節(jié)更替而起伏不平,一個個“炮彈坑”如歲月的傷痕鑲嵌其中。車輛顛簸前行,每一次劇烈的震動都在提醒我們:這不僅是一次旅程,更是一場與荒野的深度對話。車輪碾過沉寂千年的荒原,仿佛喚醒了這片土地的古老記憶。藏羚羊警覺的眼神中透出荒野賦予的靈慧,在遠處草甸間輕盈躍動;野狼影掠過山丘,轉瞬隱沒于巖石之間;藏野驢奔騰而過,揚起的塵土勾勒出自由的軌跡。這些高原生靈的出現(xiàn),為蒼涼的無人區(qū)注入了鮮活的生命氣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震撼的是,在這片人跡罕至的曠野中,竟還有徒步穿越無人區(qū)的行者。有人一步一叩拜,向著拉薩朝圣前行;有人是對極限執(zhí)著挑戰(zhàn),朝著新疆邊界無畏跋涉。他們背著沉重的行囊,一步一丈量地踏過礫石遍布的荒原。帽檐下,是被高原烈日灼傷的臉龐。他們與呼嘯的狂風對峙,與稀薄的氧氣抗爭。當我們的車緩緩駛過,彼此點頭致意的瞬間,仿佛靈魂深處對生命意義的共同叩問悄然交匯,久久不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道路在羌塘荒原上無盡地延伸,四周彌漫著無盡的蒼涼與孤寂。它是探險者心中渴望而不及的圣地,它是地球上最獨特恐怖的超級荒原。這里沒有信號,沒有補給站,只有彼此和遠方。除了車輪滾動的聲音和呼嘯而過的風聲,仿佛整個世界只剩下我們的車輛,在這片廣袤的荒野中孤獨前行。時間仿佛被拉長,每一秒都變得格外清晰。遠處的湖光山色,倒映在藍天白云,微風拂過,湖面泛起陣陣漣漪,光影搖曳,美得令人心醉,籠罩在此情此景之下,我們的驚愕與孤寂,疲憊與艱辛,又都在這一瞬間煙消云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段穿越天路的經歷, 我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壯美與神奇,在與惡劣環(huán)境的對抗中,收獲了勇氣與堅韌。那些靈動的野生動物、執(zhí)著徒步的人,特別是解放軍第一先遣隊回蕩在曠野的腳步聲,都成為這段旅行敘事里最動人的注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段荒野壯歌的旅程,教會我們懂得,最美的風景,往往藏在最艱難的路途中;最深的感悟,常常來自最樸素的瞬間。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帶著這份記憶,繼續(xù)前行,無論前方是荒野,還是歸途。它像是一首沒有歌詞的歌,旋律悠長,回蕩在心頭。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成為人生中最難忘的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6月12日,我們安全抵達了目的地——新疆庫爾勒市。這場跨越近3800多公里、歷時半個多月的旅程,終于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必須去一次西藏,人生才無憾。這句話,曾在我心中回響過無數(shù)次。起初想實現(xiàn)這個夢想時,我也曾猶豫,怕身體不適,怕高原反應,怕自己終究只是一個“想走卻不敢走”的人??蓮淖畛鯖Q定啟程的那一刻起,內心便種下了一顆不安分的種子。它在日復一日的期待與準備中悄然發(fā)芽,最終隨著車輪滾滾,延伸成一條通往追夢的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低垂,我靜靜地佇立在這如水的夜色,思緒象脫韁之馬,在回憶的原野上肆意馳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西藏之行,是我人生旅程中,最令人感慨萬千的一次。一路上的綺麗風光,以及西藏所給予我的獨特印象,皆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迫不及待地將這段如夢似幻的體驗分享給你。愿你也能在屬于自己的征途上,去追尋那份深藏于心底的向往,去奔赴心中神圣的“拉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張鋼城)2025年6月28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