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如是莫高,——參觀北京展覽館敦煌藝術(shù)大展

弓長張

<p class="ql-block">  敦煌莫高窟來北京辦展覽了,就是說不用千里迢迢的到敦煌莫高窟,就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大展了,而且還有從來沒有對外開放的洞窟285窟。在開放時可以無限時的進(jìn)入?yún)⒂^,<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拍照這對攝影愛好者是多大的福音??!</span>雖然都是復(fù)制品,但是是完全一模一樣的高仿真雕像與壁畫,也是難能可貴的。在單位組織了參觀的基礎(chǔ)上,我又自己去了一次,感覺比我?guī)啄昵叭ザ鼗湍呖呤斋@還大。敦煌雖然是真品,但是為了保護(hù)這些千年的寶貝,參觀只能是看指定的幾個窟,能參觀的窟也是黑乎乎的看不清,而且時間特別短,還有許多窟不能進(jìn)。</p><p class="ql-block"> 而北京的展覽內(nèi)容太豐富了,涉及的知識太廣泛了,我們走馬觀花的只能是管中窺豹。</p> <p class="ql-block">  展廳內(nèi)一幅巨大壁畫。61窟西壁的《五臺山圖》,繪制于五代時期,長13.45米、高3.42米,面積達(dá)46平方米。畫中描繪了從山西太原經(jīng)五臺山到今河北省正定縣周圍八百里以內(nèi)的山川景色,包括大量的寺庵及城池房宇等建筑、橋梁、佛菩薩僧俗人物等。人物形象生動,建筑描繪精細(xì),色彩鮮艷,布局合理。這是莫高窟最大的全景式歷史地圖?!?lt;/p> <p class="ql-block">  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林徽因就是因為看到了敦煌莫高窟的這幅圖上的《大佛光之寺》受到啟發(fā),1937.7月來到五臺山找到了唐構(gòu)佛光寺,這里不僅僅有唐構(gòu),還有唐代題記、唐代的壁畫、唐代的塑像、唐代的經(jīng)幢,有力的駁斥了日本學(xué)者所說的“中國已經(jīng)沒有了唐構(gòu),要看唐構(gòu)只能去日本的奈良了的謬論”!↓</p> <p class="ql-block">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A館是七個大型洞窟。B館有壁畫,圖片。C館為紅色主題——莫高精神 。</p><p class="ql-block"> 以下七個洞窟按年代久遠(yuǎn)為順序,最早的是西魏(538-539年)修鑿的285窟,然后是初唐220窟、45窟,盛唐217窟、45窟,中唐的158窟,到宋代的25窟。這幾個洞窟串聯(lián)起敦煌藝術(shù)的千年演進(jìn),從西魏的多元化融合到盛唐的恢弘氣象,再到中唐的涅磐哲思與宋代的敘事復(fù)興,<span style="font-size:18px;">堪稱一部立體佛教藝術(shù)史。</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285窟</b>,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開鑿于西魏年間,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確切開鑿年代的洞窟,據(jù)現(xiàn)在1500年了。是永久性不對公眾開放的洞窟,也是最大的禪窟,共有8個修行的禪位,每位容一人修行(坐禪修行)。</p><p class="ql-block"> 壁畫內(nèi)容豐富廣泛,它是佛教傳入中國后逐漸實現(xiàn)本土化過程的反映。佛窟里融入了道教,中國的神話故事伏羲女媧等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這個窟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屬于重點保護(hù)洞窟。所以是永久性不對外開放,就是去敦煌莫高窟也是不能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  285窟主尊位中間佛像,就是佛手指都損毀了,不能看出佛在做什么手印了?!?lt;/p> <p class="ql-block">  主佛的左側(cè)位的脅侍菩薩的頭損毀了。</p> <p class="ql-block">  285窟主尊右側(cè)位?!?lt;/p> <p class="ql-block">  無量壽說法圖(阿彌陀佛),你看中間佛的手印為說法印?!?lt;/p> <p class="ql-block">  佛兩側(cè)為供養(yǎng)人,頭戴三珠寶冠,兩鬢做燕尾狀,長披巾兼做褂藝之飾,一菩薩寬袖,一菩薩直袖,穿高墻履(鞋),菩薩的服飾色彩艷麗,據(jù)說是來源當(dāng)時北朝貴族婦女的裝束,反映了當(dāng)時的貴族婦女服飾的時尚潮流?!?lt;/p> <p class="ql-block">  285窟藻井及周邊。285窟故事特別多,藻井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各種神靈,飛天,一般人真是不聽講解,不清楚都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敦煌285窟《五百強(qiáng)盜成佛記》的連環(huán)畫。展現(xiàn)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古印度摩迦陀國,有500個強(qiáng)盜占山為王,他們經(jīng)常結(jié)伙攔路搶劫,濫殺無辜。</p><p class="ql-block"> 圖片上畫紅框的5人就是代表的500強(qiáng)盜?!?lt;/p> <p class="ql-block">  國王得知后,派遣精兵強(qiáng)將前去征剿。五百強(qiáng)盜手持弓箭,長矛、環(huán)首刀、盾牌、戟與國王派來的軍隊作戰(zhàn)。國王的軍隊騎高頭大馬武器精良,<span style="font-size:18px;">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強(qiáng)盜</span>全部被官兵俘虜。↓</p> <p class="ql-block">  國王為了懲罰這些強(qiáng)盜,決定對他們施以剜眼、割鼻、削耳等酷刑。刑場上,強(qiáng)盜們被剝?nèi)ヒ路?,赤身裸體、披頭散發(fā)地被捆在刑柱上,雙眼被士兵用尖刀挖出,隨后被放逐到荒無人跡的深山老林中。圖片上畫紅框的是國王,畫藍(lán)框的是強(qiáng)盜。↓</p> <p class="ql-block">  最左側(cè)上畫紅色箭頭的是一個士兵正在挖強(qiáng)盜眼睛,其他兩個強(qiáng)盜一個躺在地上,一個跪在地上,放大圖片可以看到眼睛位置是兩個黑洞,強(qiáng)盜疼的痛苦哀嚎?!?lt;/p> <p class="ql-block">  被放逐的強(qiáng)盜們在山林中痛苦地掙扎,他們的凄慘呼叫聲傳遍了四野,傳入了釋迦牟尼佛的耳中。佛心生憐憫,便用神力送來了香山妙藥,吹進(jìn)了五百強(qiáng)盜的眼眶,使他們的雙眼重見光明。↓</p> <p class="ql-block">  釋迦牟尼佛親臨山谷,為五百強(qiáng)盜講經(jīng)說法,告訴他們正是因為以前作惡多端,才會有如今的苦難,只要洗心革面,棄惡從善,皈依佛門,就能贖清罪孽,修成正果。眾強(qiáng)盜聽了佛的教誨后,俯首悔過,口稱尊師,皈依佛門成為了弟子。經(jīng)過多年的修行,最終修成正果,成為了五百羅漢。故事末尾處有釋迦牟尼、多寶“二佛并坐”。↓</p> <p class="ql-block">  朱雀。壁畫圖中的朱雀是中國道教中的方位神。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就是確定方位的。朱雀與風(fēng)神飛廉的區(qū)別朱雀頭頂有皇冠。</p><p class="ql-block"> 圖片上畫白色的圓圈?!?lt;/p> <p class="ql-block">  285壁是佛教的洞窟,卻出現(xiàn)了中國本土化的道教故事,還有中國的神話故事。壁畫上的伏羲與女媧,山海經(jīng)里的神靈也來到了這里,還有自然界的風(fēng)雨雷電各路神仙,充分體現(xiàn)了世界文化在敦煌的交流與融合。</p><p class="ql-block"> 圖上畫黃圈的就是女媧手拿圓規(guī)?!?lt;/p> <p class="ql-block">  這張圖片上的所指紅色圓就是矩(折角尺子),白色長方形就是墨線與墨斗(畫線用的),這里的人類始祖伏羲與女媧都是人頭蛇身,胸前圓輪中分別畫金烏(三足鳥)和蟾蜍,象征日月。學(xué)者認(rèn)為圓規(guī)、矩、墨斗分別用來畫圓形、方形和直線,古人認(rèn)為“天圓地方”,圓和方象征著天地,寓意伏羲、女媧為開天辟地之神?!?lt;/p> <p class="ql-block">  壁畫上出現(xiàn)了風(fēng)雨雷電各路神仙,紅色的圈是雨神,白色的圈是風(fēng)神?!?lt;/p> <p class="ql-block">  風(fēng)神飛廉?!?lt;/p> <p class="ql-block">  圖片上畫紅圈的是雨神,掌管下雨的。身上有紅色隱隱約約的紅線,代表雨絲?!?lt;/p> <p class="ql-block">  圖片上一個圓圈是一個鼓,有一圈是11個鼓,有一圈是12個鼓,鼓的中間是雷神,雷神是虎頭、人身、鳥爪,雷神手腳并用敲鼓,就好像雷聲滾滾?!?lt;/p> <p class="ql-block">  圖片上畫黃色圈的就是“電母”,手持金剛杵戳到地上,濺出火花,電母的頭發(fā)都甩到后頭,就好像頭發(fā)再放電?!?lt;/p> <p class="ql-block">  圖上人頭虎身的叫開明神獸,也被稱為:天皇、地皇、人皇。天皇有13個頭,地皇有11個頭,人皇有9個頭,他們都是人頭蛇身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海經(jīng)中的神靈,古代的工匠太有想象力了!</span></p><p class="ql-block"> 圖片上畫白圈的就是13個腦袋并成一排。↓</p> <p class="ql-block">  兩個力士手托蓮花魔尼寶珠,也叫如意寶珠,可以滿足人們的所有愿望?!?lt;/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220窟</b>。始建于初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為敦煌望族翟氏家族的家窟,原塑初唐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現(xiàn)龕內(nèi)佛像為清代重修,中間為釋迦牟尼佛祖,佛祖左側(cè)是迦葉大弟子,右側(cè)是佛祖的堂弟,也是佛祖最年輕的弟子阿難,再兩側(cè)為脅侍菩薩?!?lt;/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220窟 </b><span style="font-size:18px;">藥師七佛凈土經(jīng)變畫。經(jīng)變畫簡單說就是把佛經(jīng)變成圖畫,使信眾更容易理解。藥師佛主管生老病死的,以七尊藥師佛立于蓮臺,兩側(cè)12神將護(hù)法,下方樂舞燃燈為莫高窟孤例。水池中央寶臺以紅藍(lán)兩色琉璃鋪成,寶臺兩側(cè)是神將和圣眾。下方樂舞場面壯觀,舞伎踏步小圓毯急速旋轉(zhuǎn),樂隊奏樂,燈架與西域燈輪交映,再現(xiàn)長安上元燈會盛景。</span></p><p class="ql-block"> 圖上畫紅框的是跳胡滕舞,畫綠框的是兩人對跳的是胡旋舞,據(jù)說楊貴妃與安祿山經(jīng)常跳這個胡旋舞,不過現(xiàn)在失傳了。</p><p class="ql-block"> 畫白色的是中式的供養(yǎng)藥師佛的燈架。?↓</p> <p class="ql-block">  220南壁 阿彌陀佛凈土變相。表達(dá)的是西方凈土極樂世界美妙場景,中間是阿彌陀佛,兩側(cè)是脅侍菩薩。天空有眾多的飛天,有樂伎奏樂的,也有不奏樂稱為不鼓自鳴樂。下方中間是胡滕舞,兩側(cè)是樂伎正在奏樂。中間有七寶池有許多化生蓮子,意味著在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重獲新生。這里是首次采用通壁巨制,建筑群恢弘,體現(xiàn)了盛唐前奏的富麗氣象。</p><p class="ql-block"> 兩側(cè)白色的框內(nèi)是樂伎,中間是跳胡滕舞的?!?lt;/p> <p class="ql-block">  供養(yǎng)藥師佛的燈塔,燈輪。具有中國特色的燈架,是多層木架子,燈架兩側(cè)的為跳舞者。</p><p class="ql-block"> 下圖是中國式燈架?!?lt;/p> <p class="ql-block">  具有西域風(fēng)格的燈輪,是一個支架式的圓形燈圈。下有花紋底座,共有三層圓圈的燃燈。圖上畫白色的圓圈的就是燈輪?!?lt;/p> <p class="ql-block">  舞伎正在跳舞,通過身上的彩帶飄飄,我們可以感到跳舞的人正在旋轉(zhuǎn),彩畫生動傳神,反映當(dāng)時的熱烈喜慶氛圍?!?lt;/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57窟</b>。 初唐(618-704年)此窟是初唐時期壁畫,以精美的塑像和壁畫著稱,尤以菩薩造像的優(yōu)雅形態(tài)被譽(yù)為“美人窟”。?西壁設(shè)雙層佛龕,主尊為釋迦牟尼佛及二弟子、四菩薩(現(xiàn)存三身),壁畫涵蓋佛傳故事、飛天、藻井等題材,展現(xiàn)了隋代至唐代藝術(shù)風(fēng)格的過渡特征?!?lt;/p> <p class="ql-block">  57窟。南壁中央,佛說法圖。佛祖的右側(cè)為脅持菩薩,也有說觀音菩薩,圖上畫白框的被譽(yù)為最美菩薩。在此窟,菩薩開始出現(xiàn)中性化,全窟20余身菩薩兼具男性莊嚴(yán)與女性柔美,體現(xiàn)初唐時期的審美轉(zhuǎn)型。↓</p> <p class="ql-block">  看最美的菩薩,她瓔珞華服,頭戴華麗的寶冠,肩披的長巾與半透明白紗,身體略呈S型曲線,婀娜多姿,頭部微微傾斜,形成一種自然而舒緩的姿態(tài)。她身姿修長,比例勻稱,站在蓮花臺上,亭亭玉立,既有著少女的嬌羞,又有著仙子的超凡脫俗。菩薩兩眼微微下視,長目細(xì)眉,眉如柳葉般彎彎,眼神中流露出溫柔?!?lt;/p> <p class="ql-block">  佛祖說法圖。圖上眾多人物圍繞佛祖周圍,氣氛熱烈,鼓樂起鳴,歌舞升平,呈現(xiàn)其樂融融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217窟</b>壁畫。又被稱為千佛洞,建于盛唐,由陰氏家族出資興建。</p><p class="ql-block"> 窟內(nèi)壁畫保存完好,色彩鮮艷,展現(xiàn)出大唐氣象。西壁龕頂繪有敦煌最早的金剛經(jīng)變。各壁都是講述經(jīng)變故事,畫面莊嚴(yán)華麗,建筑畫更是初、盛唐建筑畫的重要分水嶺?!?lt;/p> <p class="ql-block">  217窟,大勢至菩薩。菩薩頭戴寶冠,瓔珞披巾繞身,從菩薩的披巾到衣裙,都應(yīng)源于貴婦華貴的盛裝。菩薩的袒胸覆膊衣,為織錦棋格紋,以花團(tuán)半鑲邊,衣紋輕柔飄灑,色彩新穎典雅?!?lt;/p> <p class="ql-block">  217 南壁 法華經(jīng)變相。簡單說就是根據(jù)法華經(jīng)所做的畫。</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5窟。</span>是盛唐時期的代表洞窟,以其精美的塑像和壁畫聞名。</p><p class="ql-block"> 以主佛為中心,按身份等級侍列成對弟子、菩薩、天王。由于身份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氣質(zhì)也截然有別。造成有靜有動,文武并存的活躍氣氛。人物的表情變化及內(nèi)心狀態(tài)與整窟內(nèi)容、形式,此次呼應(yīng),相得益彰,統(tǒng)一在完整的主題之內(nèi),使群體塑像既屬于建筑空間,又能獨立欣賞。?<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尊佛像為釋迦牟尼,佛像右手上舉為說法印,結(jié)痂趺坐說法,身著僧祇之、紅色袈裟,臉色豐滿圓潤、肅穆、莊嚴(yán)、慈善、安詳。身后的佛光色彩絢麗,華貴堂皇。弟子菩薩天王個性鮮明,是一組保存較好的唐塑原作精品?!?lt;/span></p> <p class="ql-block">  佛祖左側(cè)迦葉為佛陀的大弟子,飽經(jīng)滄桑以苦修聞名,塑造出一個資歷高深、精研佛法的高僧大德形象。佛祖右側(cè)為堂弟阿難,佛祖最年輕的弟子,從十幾歲跟佛祖出家20多年,記憶力特別好,被稱為“多聞第一”,佛經(jīng)的內(nèi)容大都是根據(jù)阿難的記憶寫出來的。面目英俊秀朗,神情聰明,又含有恭順、靦腆的神態(tài),猶如現(xiàn)在英武逼人又含蓄靦腆的小帥哥。</p> <p class="ql-block">  阿難的旁邊大勢至菩薩,迦葉的左邊是觀音菩薩,菩薩面相豐滿圓潤,云髻高聳,長眉入鬢,雙目微啟,眉目間似笑而非笑,神情恬靜慈祥。身體呈“一波三折”的波浪形動態(tài),被譽(yù)為最美菩薩雕像,我個人覺得比57窟的美人菩薩更勝一籌。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敦煌的各種封面上,成為了敦煌的名片?!?lt;/p> <p class="ql-block">  迦葉他曾是婆羅門信徒,后皈依釋迦牟尼,號稱苦修第一,釋迦涅槃之后,迦葉致力于繼承和弘揚佛法,為佛教的發(fā)揚光大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塑像中輪廓分明的臉龐,低垂深邃的目光,充滿睿智的神情無不顯露出這位大師滿腹經(jīng)綸的精神風(fēng)貌。作品手法寫實,造型生動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lt;/p> <p class="ql-block">  最兩側(cè)的為天王,都是護(hù)法神,腳下還踩著小鬼。</p><p class="ql-block"> 圖上畫白色框的地方是小鬼?!?lt;/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158窟</b><b style="color:rgb(1, 1, 1);"> </b>涅槃窟 中唐(786-848年)</p><p class="ql-block"> 由于當(dāng)時吐蕃占領(lǐng)了該地,壁畫中又增加了吐蕃的元素,是吐蕃時期的代表窟。形制為長方形盝頂形的涅槃窟,西壁設(shè)涅槃佛壇,作“獅子臥”。這尊涅槃像為石胎泥塑,身長15.6米,由于場地受限比原尺寸略小,為莫高窟第一大臥佛。</p><p class="ql-block"> 在洞窟東西壁,畫了舉哀群像,有菩薩、羅漢,還有各國的王子,統(tǒng)治者等,表情不一。這些呼之欲出的逼真形象使涅槃情景引人入勝,感人肺腑,藝術(shù)地烘托出涅槃這一主題?!?lt;/p> <p class="ql-block">  涅槃像:佛陀右脅而臥,右手托頰而枕,左手覆身,雙目微閉,嘴角含笑,面部整體安詳柔和,袈裟輕薄如紗,宛如熟睡。望之心境平和。涅磐是處于不生不死的永恒狀態(tài)?!?lt;/p> <p class="ql-block">  東壁塑像為未來佛——彌勒佛,背后的壁畫是各國王族與信眾舉哀圖。畫紅框的是吐蕃國王,其他信徒正在用我們現(xiàn)在不可思議的哀悼儀式割耳、剜心、割鼻、自戕等方式哀悼。</p><p class="ql-block"> 畫綠框的信徒悲傷在割耳朵,畫藍(lán)框的信徒在用兩把刀子挖自己的心。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據(jù)講解員說,古跡里面有相關(guān)的記載。↓</p> <p class="ql-block">  西壁為過去佛,壁畫為弟子與信徒舉哀圖。↓</p> <p class="ql-block">  西壁上的壁畫。聽到佛祖涅磐的后,他的大弟子迦葉趕來見老師最后一面,來晚了,迦葉捶胸頓足的要撲過去,被其他弟子拉住。佛祖最小的弟子也是佛祖的堂弟阿難,以為老師是閉著眼睛講法,還在攏著耳朵仔細(xì)聆聽。</p><p class="ql-block"> 圖片上畫綠色框的是大弟子迦葉,畫藍(lán)色箭頭的是最小的年輕弟子的阿難。↓</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25窟</b>,榆林窟,敘事性壁畫。榆林石窟離莫高窟有150公里,屬于甘肅酒泉瓜州縣,因峽谷內(nèi)有榆樹成林的自然景觀而取名榆林窟,與陜西榆林市不是一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敦煌25窟是榆林窟中最著名的洞窟之一,它建于中唐時期,(約公元8世紀(jì)后半葉)正值吐蕃統(tǒng)治敦煌地區(qū),因此壁畫融合了漢藏藝術(shù)風(fēng)格,被譽(yù)為“吐蕃藝術(shù)的杰作”。 (在榆林參觀此窟需要單獨購票)</p><p class="ql-block"> 窟中有“最美唐代壁畫”。被張大千先生曾高度贊譽(yù),認(rèn)為其線條、色彩和構(gòu)圖達(dá)到了唐代藝術(shù)的巔峰。</p> <p class="ql-block">  壁畫題材包括《彌勒經(jīng)變》《觀無量壽經(jīng)變》等,描繪了佛教極樂世界、人間生活場景,如婚禮、農(nóng)耕、剃度等。 25窟不僅有佛國的內(nèi)容,還有許多世俗生活的場景。體現(xiàn)了漢藏文化的交融。有吐蕃新郎與漢族新娘的結(jié)婚場景,有一種七收,象征極樂世界的富足,老人無疾而終的場景。壁畫線條流暢,色彩以青綠、土紅為主,人物神態(tài)生動,被譽(yù)為“敦煌壁畫中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其保存完好、藝術(shù)價值極高。</p> <p class="ql-block">  騎白象的是普賢菩薩。普賢以手作印,普賢菩薩通常騎六牙白象,白象象征著其德行的廣大與清凈,六牙則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蓮花座下的昆侖奴,在舉杖揮手驅(qū)趕白象。普賢騎白象這一形象在佛教藝術(shù)和經(jīng)典中較為常見,是普賢菩薩的重要標(biāo)識之一。</p><p class="ql-block"> 圖上畫黃框的是白象的頭部?!?lt;/p> <p class="ql-block">  騎獅子的是文殊菩薩。與普賢對面,文殊菩薩頭戴花冠,身披天衣,手持如意,結(jié)跏趺坐在束腰蓮座上。座下青獅昂首翹首,侍者執(zhí)寶蓋,司駕馭的昆侖奴,皮膚黝黑,緊拉韁繩,其緊張神態(tài)與靜態(tài)菩薩形成對照。 </p><p class="ql-block"> 圖上畫藍(lán)框的是青獅的頭部?!?lt;/p> <p class="ql-block">  文殊坐騎。畫的獅子形象逼真,線條流暢、顏色飽滿,仔細(xì)看連獅子頭邊上的獅子的卷毛都感覺絨乎乎的,真是壁畫中的登峰造極之作。↓</p> <p class="ql-block">  B館游覽區(qū)的入口?!?lt;/p> <p class="ql-block">  圖上的菩薩禪定坐佛像。(159窟)中唐756-848。坐禪是佛家修練的重要形式,這尊禪定佛身著通肩袈裟,造形簡潔洗練,秀美的面相恬靜、安詳、坦然的微笑,洋溢著內(nèi)心的寧靜與喜悅,展現(xiàn)出一種超然美妙的境界,這種具有永恒魅力的微笑給作品注入了強(qiáng)大的藝術(shù)生命力?!?lt;/p> <p class="ql-block">  以下B館里的展覽?!?lt;/p> <p class="ql-block">  吐蕃贊普與各國王子赴會。莫高窟159窟 中唐?!?lt;/p> <p class="ql-block">  《舍身飼虎》薩埵(duǒ)本生故事 ,本生故事指釋迦牟尼成佛前累世修行的善行事跡。</p><p class="ql-block"> 第428窟 北周(557-581年)</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428窟的薩埵太子舍身飼虎故事,講述寶典國三個王子出游時,薩埵見母虎與幼虎饑餓將死,遂支開兄長,刺頸跳崖以肉身飼虎。二兄尋得殘骨報告國王,國王王后悲痛后為其起塔供養(yǎng)。故事以橫卷連環(huán)畫呈“S”形構(gòu)圖,通過王子出行、舍身、飼虎、起塔等情節(jié),展現(xiàn)慈悲犧牲精神,是北周壁畫經(jīng)典題材。故事開頭是從右上角開始,然后向左后轉(zhuǎn)到第二行到右側(cè),然后再向下從左向右到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舍身飼虎表達(dá)的宗教教義是多方面的,大慈大悲、無私奉獻(xiàn)、眾生平等的精神,甘愿舍棄自己的生命來救助它們,是慈悲心的極致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舍身飼虎是否有點愚昧,釋迦摩尼出生前累世修行才得以成佛,也是佛教宣揚因果報應(yīng)的具體體現(xiàn)?!?lt;/p> <p class="ql-block">  這張圖片是釋迦牟尼成佛以前的兩個故事,夜半逾城和乘象入胎。</p><p class="ql-block"> 紅色框里是夜半逾城的故事?!?lt;/p><p class="ql-block"> 綠色框里是乘象入胎的故事?!?lt;/p> <p class="ql-block">  夜半逾城。</p><p class="ql-block"> 講述悉達(dá)多太子離宮出家的故事。悉達(dá)多太子出游中,看見了生老病死等現(xiàn)象,深感人生無常,決心出家擺脫生老病死,尋找真理。一天夜里,他乘軍士、宮女等都昏睡過去的時候出宮。太子騎上白馬,四大天王抬著馬腿,飛越城墻出了王宮。太子來到苦行林中,開始潛心苦修?!?lt;/p> <p class="ql-block">  乘象入胎</p><p class="ql-block"> 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是敦煌石窟壁畫中對稱出現(xiàn)的佛傳故事,乘象入胎講述釋迦牟尼降生的故事。古印度凈飯王和王后多年膝下無子,一日,夫人在夢中見到有菩薩乘白象而來,從她的右肋進(jìn)入腹中。摩耶夫人從夢中驚醒,夢中受孕的王后后來在藍(lán)毗園誕下悉達(dá)多,即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lt;/p> <p class="ql-block">回鶻王禮佛圖 莫高窟第409窟</p><p class="ql-block">五代(907-960年)</p><p class="ql-block"> 畫中的回鶻(hú)可汗臉型渾圓,柳眉細(xì)眼,八字胡須,面貌圓融豐滿;衣飾為典型的回鶻裝,頭戴桃形云縷冠,身著圓領(lǐng)窄袖團(tuán)龍袍,腰束革帶;腳穿白色氈靴,手執(zhí)香爐禮佛。一少年站其身旁,穿著與回鶻可汗相似,應(yīng)是其王子。侍從八人,分別持傘蓋、寶扇、弓箭、寶劍、金瓜、盾牌等侍立在可汗身后。↓</p> <p class="ql-block">  103窟 維摩詰經(jīng)變,經(jīng)變就是佛經(jīng)變相,是某種經(jīng)書的圖畫,便于信徒理解佛經(jīng),有利于傳播教義?!毒S摩詰經(jīng)》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jīng)典。主角是一位在家的居士(非出家的佛教徒),家庭極其富有,而且智慧超凡,精通佛法,甚至勝過許多菩薩和羅漢。維摩詰主張修行不必拘于形式,世俗生活與佛法可融為一體。他經(jīng)常與菩薩辯經(jīng),吸引了許多教徒與菩薩觀看。</p><p class="ql-block"> 圖上就反映了辯經(jīng)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水月觀音。↓</p> <p class="ql-block">  B館003窟。003窟開鑿于元代,是莫高窟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元代洞窟之一。</p><p class="ql-block"> 敦煌壁畫和紙娟畫中千手千眼觀音經(jīng)變70多幅,但此窟的千手千眼觀音是敦煌石窟中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p> <p class="ql-block">  四十大手其中兩手合掌,兩手托缽,兩手上舉化佛,其余各手均安排得嚴(yán)密得度。畫像以焦墨勾勒,運筆有輕重、虛實、深淺、濃淡,組織布局有疏密聚散,色彩淡雅,造型莊重。中國人物畫的線描幾乎薈萃一壁,是敦煌藝術(shù)的又一巔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圖上畫白色框的地方最下層為兩手合掌,中間為兩手托缽,最上層為兩手上舉化佛?!?lt;/p> <p class="ql-block">都督夫人禮佛圖 莫高窟第130窟</p><p class="ql-block">盛唐(705-786年)</p><p class="ql-block"> 作品為供養(yǎng)人畫像,繪制于莫高窟第 130窟甬道南壁。原壁畫因自然原因殘缺嚴(yán)重。后經(jīng) 20 世紀(jì) 50 年代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杰先生研究,復(fù)原臨摹了此畫。</p><p class="ql-block"> 圖中人物依據(jù)長幼尊卑,依次畫出都督夫人及她的兩個女兒和九名身著男裝的婢女。此畫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為龐大宏麗的一幅人物像?!?lt;/p> <p class="ql-block">  圖案,作為敦煌石窟藝術(sh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著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魅力。其形態(tài)干變?nèi)f化,紋樣豐富至極,色彩絢麗奪目,它以獨特的藝術(shù)語言,為石窟建筑、壁畫、彩塑裝點出層次豐富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寶池蓮花平棋 莫高窟第257窟 </p><p class="ql-block"> 北魏(386-534年)</p><p class="ql-block"> 平棋圖案是早期洞窟中用于裝飾窟頂?shù)?,其目的是表現(xiàn)天宮意象,四角飾以飛天或火焰紋,顯得空靈生動,這里最為獨特的是在平棋中心方格內(nèi)畫一寶池,池中荷花蔓生,四個裸體天人在池中游泳嬉戲,但動感極強(qiáng)?!?lt;/p> <p class="ql-block">  三兔飛天藻井。 藻井中部是三只兔子,周圍是飛天,線條流暢,彩帶飄飄?!?lt;/p> <p class="ql-block">蓮花飛天藻井 。 莫高窟第329窟</p><p class="ql-block">初唐(618-704年)</p><p class="ql-block"> 藻井中心的蓮花形似五色轉(zhuǎn)輪,被四身持花飛天環(huán)繞著在藍(lán)天中乘流云飛旋,色彩熱烈,變化豐富。邊飾卷草、聯(lián)珠及垂角帷幔等來自中亞的紋樣,也是隋唐(6-10 世紀(jì))時期絲織品的流行花樣。↓</p> <p class="ql-block">  C館為紅色主題。展覽通過珍貴的歷史文獻(xiàn)、老照片、視頻影像和互動場景等,生動再現(xiàn)了敦煌文物事業(yè)的艱辛歷程,詮釋了“莫高精神”——堅守大漠、甘于奉獻(xiàn)、勇于擔(dān)當(dāng)、開拓進(jìn)取的核心內(nèi)涵。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為保護(hù)、發(fā)展敦煌的藝術(shù)做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xiàn)。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這些塑像,壁畫都是源于他們所做的不懈努力!向這些默默堅守的敦煌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 常書鴻,(1904 - 1994 ),浙江杭州人 ,畫家、敦煌學(xué)家,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 ,敦煌保護(hù)事業(yè)的開拓者。</p><p class="ql-block"> 就是常書鴻放棄了當(dāng)時在巴黎的發(fā)展,來到敦煌莫高窟從事文物保護(hù)與整理,他的到來結(jié)束了400年來敦煌莫高窟無人管理、破敗不堪的狀態(tài)。在大漠的風(fēng)沙中守護(hù)了39年,妻子拋棄了他,許多同事離開了他,世人淡忘了他。他說我的理想“就是讓全世界的人像知道巴黎一樣知道敦煌”。他在生命將盡時留下了一句話,死要也死在敦煌,如果死在了北京,骨灰也要送回敦煌。他現(xiàn)在的骨灰葬在敦煌九層樓的對面,墓碑上寫著“敦煌守護(hù)神”。↓</p> <p class="ql-block">  前兩年北京的大街上巨幅廣告牌上有個被稱為“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她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xué)家,敦煌研究院名譽(yù)院長,為敦煌莫高窟的保護(hù)、研究、弘揚事業(yè)奉獻(xiàn)了60年(截至2023年)。樊錦詩用半個多世紀(jì)的堅守,詮釋了對敦煌的熱愛和對文物保護(hù)事業(yè)的執(zhí)著,無愧于“敦煌的女兒”這一贊譽(yù)。我們今天能看到敦煌莫高窟驚為天人的藝術(shù),就是因為有了常書鴻,樊錦詩這樣一批人的堅守才得以實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漫步莫高窟展覽,仿佛穿越千年風(fēng)沙,與壁畫中的飛天共舞,同塑像前的佛陀對視。走出展廳,那些線條與光影仍在心頭蕩漾。有感敦煌人在堅守中做出的巨大犧牲精神,與佛教所提倡的極至的無我,忘我教義真是一致、相通的吧。</p><p class="ql-block"> 謝謝觀看。</p><p class="ql-block"> 拍攝時間:2025.6.13/6.19</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