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在甘肅隴南市文縣草河壩白馬藏族鄉(xiāng)的小學(xué)里,我借宿于已退休的楊老師家閣樓上。那是一個(gè)被山嵐輕繞的夜晚,我和楊老師的丈夫圍坐在火塘邊,吃著香氣四溢的煙熏臘肉,喝著她家自釀的苞谷酒。在酒香與柴火的噼啪聲中,楊老師娓娓道來“白馬藏族”的故事,尤其是那關(guān)于女人頭飾上白雞翎的神秘傳說,令我心馳神往。</p> <p class="ql-block">白馬藏族,是官方認(rèn)定的藏族分支之一,但其民族歸屬在學(xué)術(shù)界仍存爭議。主流觀點(diǎn)認(rèn)為,他們是古代氐羌族群的后裔,擁有獨(dú)特的語言與文化特征。而在這豐富多彩的文化中,女人頭飾上的白雞翎,成為其民族身份與精神信仰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白馬藏族的服飾絢麗多彩,極具民族特色。在中華眾多民族中,唯有白馬人保留著一年四季頭戴白色氈帽、帽上插白雞翎的傳統(tǒng)。無論男女,走動(dòng)時(shí),那根根翎羽隨風(fēng)輕揚(yáng),仿佛訴說著一個(gè)古老而神秘的傳說。男子帽上插一支挺直的白雞翎,象征勇敢剛毅;而女子則插二至三支,寓意純潔溫柔,這便是白馬人獨(dú)特的“雞翎情結(jié)”。</p> <p class="ql-block">白馬女子的服飾尤為驚艷,她們身著由多種色彩布塊拼接而成的百褶對襟長袖連衣裙,在白馬語中被稱為“缽哩”或“葉哩”。這些服飾圖案繁復(fù)精美,被譽(yù)為“五彩服”或“花邊衣”。長袖上環(huán)繞著五彩布條,或縫綴對頂三角形小布塊,甚至可拼成“米”字型圖案。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們頭飾上的白雞翎,隨風(fēng)輕舞,仿佛在低語著民族的歷史與信仰。</p> <p class="ql-block">白馬藏族使用一種孤立語言——白馬語,沒有文字系統(tǒng)。語言學(xué)研究顯示,白馬語可能從古羌語中獨(dú)立分化而來,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支系。在這無文字傳承的民族中,白雞翎不僅是服飾的一部分,更是口耳相傳的文化符號,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信仰。</p> <p class="ql-block">白馬人至今仍保留著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池哥晝”儺舞為核心祭祀活動(dòng),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他們尊崇白公雞、神山“白馬老爺”等圖騰,而頭飾上的白雞翎,正是這種信仰的具象表達(dá),象征著吉祥與守護(hù)。</p> <p class="ql-block">白馬女子頭飾中的盤形荷葉邊羊絨帽,是民族服飾的標(biāo)志之一。帽上插白雞翎,象征吉祥如意;而女性胸前佩戴的銀魚骨牌,則寓意辟邪與豐收。服飾上的太陽、月亮等原始符號,更將她們與自然、神靈緊密相連。</p> <p class="ql-block">白馬人的歷史可追溯至西漢時(shí)期,《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shù),白馬最大,皆氐類也?!边@說明白馬人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已活躍于西南地區(qū)。而白雞翎的佩戴傳統(tǒng),或許正是從那個(gè)時(shí)代流傳至今的文化印記。</p> <p class="ql-block">“白馬”在藏語中,“白”意為“藏”,“馬”意為“兵”,合為“藏兵”。這一名稱不僅揭示了白馬人的軍事背景,也暗示了他們與藏族的淵源。而頭飾上的白雞翎,或許正是“藏兵”精神的象征,承載著民族的榮耀與信仰。</p> <p class="ql-block">白馬人頭戴氈帽,稱為“沙噶”,帽上插吉祥的錦雞頸羽或雄雞白尾羽,寓意吉祥如意。這一傳統(tǒng)不僅體現(xiàn)了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對歷史的銘記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為什么白馬人要在“沙噶”上插錦雞頸羽或雄雞白尾羽?傳說在吐蕃王朝與唐王朝交戰(zhàn)的公元6世紀(jì),白馬藏兵曾與唐軍激戰(zhàn)。一次深夜,唐軍準(zhǔn)備突襲,卻被一群錦雞的鳴叫驚醒,白馬人得以及時(shí)應(yīng)戰(zhàn),轉(zhuǎn)危為安。自此,白馬人感念錦雞的救命之恩,世代在頭飾上佩戴其羽毛,以示紀(jì)念與感恩,也象征吉祥與守護(hù)。</p> <p class="ql-block">佩飾在白馬人的服飾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涵蓋頭飾、胸飾、腰飾等多個(gè)方面。歷史上,白馬人以游牧和狩獵為生,居無定所,為了保護(hù)財(cái)產(chǎn),他們將財(cái)富轉(zhuǎn)化為身上的裝飾。而頭飾上的白雞翎,不僅是美的象征,更是身份與信仰的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白馬人獨(dú)特的服飾風(fēng)格,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yùn),也彰顯了民族的英勇與活力。在他們的《歡樂歌》中,對男性服飾的贊美如詩如畫,而女性頭飾上的白雞翎,也常被吟唱:“頭戴白羽帽,象征民族的春天;一根根白雞翎,輕輕搖曳,如風(fēng)中的詩行?!边@不僅是對美的歌頌,更是對民族精神的禮贊。</p> <p class="ql-block">在《贊姑娘歌》中,白馬女子的頭飾被描繪得尤為動(dòng)人:“姑娘如楊柳般婀娜,頭上戴著的白帽上,一根根白雞毛輕輕搖曳;帽子邊沿精致的十二角設(shè)計(jì),鑲嵌著一百二十顆晶瑩的珍珠瑪瑙。”這不僅是對女性美的贊美,更是對民族文化的深情吟唱。</p> <p class="ql-block">即便如今,外出打工的白馬女子也追求時(shí)尚生活,但她們?nèi)圆煌^飾上的白雞翎,那是她們身份的象征,是民族的印記,是無論身處何地都無法割舍的文化根脈。</p> <p class="ql-block">傳說中,白馬族男女服飾曾頗為相似,唯一區(qū)別在于男裝為純白色,不飾花布條。而無論男女,小腿皆裹毪子或麻布筒,腳穿番鞋,頭戴插白雞翎的氈帽,整體和諧統(tǒng)一,展現(xiàn)出民族服飾的統(tǒng)一性與獨(dú)特性。而那根根白雞翎,正是這統(tǒng)一中最為耀眼的點(diǎn)綴。</p> <p class="ql-block">1、本篇圖片版權(quán)歸本人所有,下載轉(zhuǎn)貼請注明出處!</p><p class="ql-block">2、本篇文稿經(jīng)Al潤色特此說明。</p><p class="ql-block">3、背景音樂素材 藏族民歌《牧羊女的命運(yù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