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凱到天津,接任直隸總額兼北洋通商大臣,為了繁榮經濟,在天津九國租界和老城之外,借鑒西方城市格局,再造了一座屬于中國人的新城,這座新城,就是天津市河北區(qū)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先修了一座火車站,取名為新開河火車站(今北站),距火車站不遠,建起一座植物園,栽種棉花、秋葵、栗菊、馬蓮,可用來紡織和造紙,湖里有菱荷、魚蝦,空地上長著菜蔬、稻谷,養(yǎng)殖雞鴨羊豬和蜜蜂,湖光水色,木橋通連,又名鑒水軒。</p><p class="ql-block"> 隨后開始建設“河北新區(qū)”,也稱“北洋新城”,此前中國所有的造城,都是先圍起四四方方的城墻,挖出護城河,扯上吊橋,再規(guī)劃城里的十字街,但河北新區(qū)不同,這是中國第一個以西方現代城市規(guī)劃理念建成的城區(qū),最顯著的特點是沒有城墻。新城規(guī)劃了一條中央大道——大經路(今中山路),兩側是星羅棋布的窄路密網,以“天地元黃,宇宙日月”命名,又修建開啟式鐵橋金剛橋跨過海河,從新開河火車站一直連通到老城里。</p> <p class="ql-block"> 兩廣總督周馥之子、山東候補道周學熙是袁世凱的左膀右臂,他曾東渡日本考察工商幣制,回國后創(chuàng)建工藝學堂,借鑒大阪商品陳列所模式設考工場,他認為天津作為濱海商埠,尚無公共園林景觀,實為憾事,希望以日本東京日比谷公園為參照,在河北新區(qū)空曠地,開辟一座公園,供官紳百姓游覽,定名為“勸業(yè)會場”。</p><p class="ql-block"> 早在清康熙年間,鹽商張霖在海河以北修建私家園林問津園,園內溪路柴門,風滿垂楊,河流帶殘雪,遙見海邊樹,張家起起伏伏,問津園荒廢,乾隆年間后人張映辰在問津園舊址建墓園,取名思源莊。</p><p class="ql-block"> 周學熙選址思源莊,耗資白銀十七萬兩修建公園,迎面土山前聳立觀音像,山巔建翠微亭,園內有鶴亭、鳥亭、鹿亭、八角音樂亭,深處是體育游樂場,有跳臺、木馬、秋千,也有茶樓、戲園、拋球房、照相館、會議廳,直隸工藝總局勸工陳列館、教育品制造所也在園內竣工。</p> <p class="ql-block"> 勸工陳列館舉辦展覽會,展出人力機器、消防水龍、提花綢緞、景泰藍、泥人張、文方齋座掛鐘、宋鑒庭油畫、富煥卿動物標本……每日參觀者絡繹不絕。</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勸業(yè)會場更名為天津公園,后更名為中山公園,園內又蓋起幾幢樓房,用作直隸省議會、直隸省圖書館、天津市立美術館。直隸省圖書館初期藏書二十萬卷,館長嚴臺蓀是嚴修的族弟,他廣募中外新書、雜志,館藏日益豐厚。天津市立美術館館長是嚴修的五子嚴智開,美術館陳列展出國畫、石刻、雕塑、西畫,舉辦“中國南北方重要畫家大展”,齊白石、吳昌碩均有力作參展。</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變”爆發(fā)數日后,日軍每天出動六十幾架次轟炸機對天津市內街區(qū)狂轟濫炸,北洋新城的主要公共建筑幾乎都成了廢墟,寧園東南部也被占為日軍兵營。</p> <p class="ql-block"> 當年的新開河火車站,后先后更名為天津城火車站、天津新站、天津總站、天津北站,2015年津薊鐵路提速改造,天津北站恢復,辦理寶坻、薊州北方向客運業(yè)務。</p><p class="ql-block"> 早年的北寧鐵路局購得種植園,改建鐵路職工公園,結合江南園林和北京頤和園、北海的特點,疊石為山,栽植花木,畜養(yǎng)鳥獸,新建長廊、樓閣、禮堂,古意盎然,十分愜意。取諸葛亮《誡子書》“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公園命名為“寧園”,立碑于亭廊中。后改為鐵路工人文化宮、二七公園,園內有俱樂部、電影院,2010年改造,遵循古法恢復舊觀,再現百年名園風貌。</p><p class="ql-block"> 時至今日,大經路改稱的中山路始終未變,周圍“天地元黃,宇宙日月”道路肌理仍在,仍保留了零零散散的老建筑,最大的遺憾是開啟橋鐵橋金剛橋被拆除多年,成為天津人心里的痛點。</p> <p class="ql-block"> 君在故鄉(xiāng)居,應知故鄉(xiāng)事。美友們,您知道還有哪些描寫天津行政區(qū)劃的文章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