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苦辣酸甜,都會有過焦慮。最嚴重的焦慮常常是來源于身體出現疾病后的應激反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0年前人們還是“談癌色變”。似乎患上癌癥的人必死無疑,我也親身體會過同事不幸去世的悲痛。當年這位老師不到四十歲,留下的女兒不到十歲,孩子痛心哭叫“媽媽”的聲音撕心裂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些年,卻經常聽身邊的人說:“某某患癌又獲新生?!边@消息令人鼓舞,說明中國的醫(yī)療水平大大提升,醫(yī)療事業(yè)也逐步走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也會患癌癥,但客觀事實不以人的主觀想象而定。三年疫情還沒結束,單位組織離退休同志體檢,婦科提醒我要去做進一步檢查,我沒當回事。正常人的正常生活每天會有不同的瑣事,我又不愛去醫(yī)院,日常慢性病的用藥都在社區(qū)衛(wèi)生所開,沒有太多不舒服就拖著不去醫(yī)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初,我想還是應該去醫(yī)院查查了,但不幸遇車禍,左小腿骨折后骨科住院兩個月后回家康復,行動又不自由,到婦科看病是不可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話不多說,總之2025年初經一系列檢查后,確定我患“卵巢癌”(中晚期)!不管我相信不相信,大夫確診無疑。這消息如五雷轟頂,我怎能不焦慮?但大夫總是給病患鼓勵和關愛,我決心聽醫(yī)生的話,積極抗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從3月12日我開始在美篇寫抗癌日記:《PET/CT檢查》、《住院》、《醫(yī)患同心》、《“打眼兒”手術》、《我不堅強》、《向死而生》、《住院二次化療》、《“不得不”承受》、《(五月)體驗》、《第三次住院前》,《排氣》,《在|CU不同的感受》已連續(xù)寫了十二篇抗癌經歷?;煵荒苷f不痛苦,心情也不會不焦慮,但我不想給美友帶來不愉快,我寫感受時只往輕松寫,只想讓大家對抗擊癌癥有一定了解,以求幫助別人提高認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這期間,我常常想以往的高興事。寫了兩篇(旅行故事),其中一篇《旅行也有緣分》還獲得了美篇精選,這更讓我相信給別人快樂也會緩解自身的焦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位已重生14年的曾患結腸癌的男老師對我說:“生病治療也是對人生的體驗,只不過是無奈?!蔽覇査?“手術后你又做了幾次化療?”他說:“腫瘤的性質和程度不一樣,我的是三期B比較嚴重,需要化療11次,我只到第九次就堅持不下來了?!?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化療讓絕大多數人都感到痛苦,只不過是無奈,我認同。至今醫(yī)務工作者又給了我的同事14年的生命,未來還不知他能有多少歲月,他今年73歲。他感謝醫(yī)務工作者的大愛無疆,他回憶起過往的焦慮是不值得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抗癌路上常會焦慮,身體的不適只能咬牙挺過去,但心態(tài)上的學習卻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既然已患癌癥,必須用平常心面對不可控之事,“天大的事情,順其自然,也不過如此?!?有些時候,需要一些“阿Q”精神,阿Q精神是魯迅在《阿Q正傳》中塑造的典型心理現象,核心是“精神勝利法”,是一種通過自我安慰化解現實挫敗的心理防御機制?。????在病痛面前,不靠精神勝利又能怎樣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當今中國的醫(yī)療事業(yè)已很先進,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令世界矚目,有堅強的后盾讓病人感到安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用生活的小確幸,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北仨氷P注日常的美好,哪怕是想到別人的快樂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要給自己增強信心,想起年輕時經常說起的格言:“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心里的焦慮就減輕很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6月8日做完腹腔開腔手術后,正面臨著不得進食等等的煎熬。6月12日,一位定居北京十幾年的生于1982年的屈威同學大步流星走進了病房,她下周二(16日)做子宮切除手術。她沒有一絲恐懼,就像來一個游樂場所游玩。我問:”你原來是哪里人?”她說:“我從小家在內蒙,上學之后就來到了北京?!彼€說女兒十幾歲了,不想再要二胎了。大夫建議子宮摘除,她同意了。我又問她:“你不擔心嗎?”她樂呵呵地說:“不用??!現在中國治療癌癥方法已經很規(guī)范,醫(yī)療設備很先進,治療之后等待康復就好了?!?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6日上午十點左右她去做了手術,大約不到中午,手術完成被推回病房。她頭腦清醒,但傷口免不了疼痛。手術次日她即自己推著輸液管在樓道里散步,我欽佩年輕人的認知和自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她也需排氣,也暫不能進食。但她一直堅持腿部腰部的活動,我想她很快就會排氣的。剛做完手術和術前當然不一樣,她的精氣神也大受影響,她的傷口也疼痛,她身上也插了尿管和引流管,行動也不方便。但小屈同學說:“陰霾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面?!惫?9日,她的排氣問題解決了,身上的管子也全都拔除,一切又和原來時一樣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出生時日的八0后和我這個年齡已到八0歲的人相聚在一間病房,兩個不同的“八0后”,對某些事物會有著不同的感受。但我們共同的認知是:困難面前不要焦慮,要勇敢地克服焦慮。年輕的八0后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我要像她學習,勇敢面對疾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些事,人自身無法掌控,遇到困難焦慮怨天尤人更是沒有用的,不如調整心態(tài)克服焦慮,以求迎來破曉之光!人生路上有些苦必須承受,承受之后才能重獲光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7月4日北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