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兒子的求學歷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6年9月,兒子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小學升入中學。他是一個乖巧懂事、孝順且有些貪玩的孩子,和女兒恰恰相反。女兒放學回家擺上書本就開始寫作業(yè),可兒子放學回家書包一放,說:“媽媽,我去樓下玩半個小時……”但他自律守信,半小時準時回來。</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除了在礦上工作,還去磚廠打臨時工,根本顧不上照顧孩子,更不用說輔導作業(yè)。但有一點,無論我有多勞累,每天必須要檢查兒子的家庭作業(yè)。我在磚廠每天下班回家已是夜幕降臨,洗漱、做飯、吃飯,早已累得精疲力盡,疲憊不堪倒頭就睡。兒子寫完作業(yè),拿著作業(yè)本到床前把我喊醒,將作業(yè)本遞到我手中,翻開本子說:“媽媽,我從這里寫到那里?!钡任乙灰徊殚喭戤?,他才去洗漱睡覺。</p><p class="ql-block"> 每周五,兒子會把學校一周的作業(yè)裝在書包里背回家里,讓我檢查,雖然有很多題目我看不懂,但老師的評語、對錯號我還是認識的,發(fā)現(xiàn)錯題就讓兒子重做修改。他的學習成績穩(wěn)定在班上前十名,但還是改不了貪玩的習慣。</p><p class="ql-block"> 兒子在一次全國青少年美術大賽中與美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一天,兒子回來告訴我說:“媽媽,老師說最近有一次全國青少年美術大賽,我們中學生可以參加,我想去參賽。”我問:“你怎么個參賽法?”他說:“老師說畫上一幅畫交上去就可以了,就這幾天?!蔽矣终f:“可家里什么紙張都沒有,怎么畫呀?”最終,我和兒子想到了墻壁上掛的那幅掛歷,撕下一張來。兒子就從掛歷的背面作畫,題材是咱家寫字臺上的那幅“喜鵲鬧梅”圖案,照著葫蘆畫瓢。</p><p class="ql-block"> 兒子買來水彩顏料,經(jīng)過他的精工細作,畫出來的作品活靈活現(xiàn),特別是那兩只“喜鵲”,親密無間如同交流著語言。兒子畫好后,再撕下一張掛歷紙從反面合并,用透明膠布粘貼,讓畫作兩面平整,看不見背面的圖案。就這樣,一幅畫作制作完成。他拿到學校交給了老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竟然在一個月后,收到河北省美術家協(xié)會發(fā)來的一份參賽獲獎“榮譽證書”,兒子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美術大賽“銅獎”,這讓全家人欣喜萬分。從此,兒子對美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到美術班學習。剛進美術班時,他的畫畫水平并不突出,但沒過多久,他的畫作就成了美術班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姐弟倆進入美術班學習后,每天早晨六點就到校練習美術。學美術需要大量的畫紙、水彩和顏料,校門外商販賣一張紙就要兩塊多錢。后來,我打聽到太原尖草坪區(qū)批發(fā)價格便宜。我便抽時間坐上火車到尖草坪區(qū)的批發(fā)部購買,才八毛錢一張紙,八塊錢一盒的水彩顏料,批發(fā)只要四塊錢,便宜了許多。為了省錢,我每年至少要跑兩次尖草坪,批發(fā)大量的學習用品回來滿足孩子們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兒子自幼就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德,不說臟話,禮貌待人,也注重自身形象。進中學后,他白天穿的衣服,晚上就自己清洗。上學前,他會對著鏡子認真打扮一番,把頭發(fā)抹上發(fā)油梳理整潔,皮鞋也擦得光亮。姑娘常跟我說:“媽媽,你看你那兒子,上學時襯衫兜里還裝著小梳子和小鏡子呢!”我笑著回應:“這就是你弟弟成長成熟的表現(xiàn)?!?lt;/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間,兒子三年初中即將畢業(yè)。他的文化課成績處于中上,考上高中沒有十足把握。在班主任老師的建議下,他決定報考美術類專業(yè)。</p><p class="ql-block"> 1999年5月6日,美術考試在山西紡校開考。這次考試由美術老師親自帶隊,赴榆次進行了為期兩日的考試。不久后,消息傳來,兒子順利通過了美術專業(yè)考試。</p><p class="ql-block"> 1999年6月,兒子中考成績468分,上高中徹底沒了希望。我們建議他再補習一年考高中,可他卻說:“我畢業(yè)了,再回去復讀做不到。”之后,建議他上礦務局技校,兩年包分配工作,可他又表示不愿意下井工作。最終,他選擇了藝術類中專,第一志愿填報了山西紡織工業(yè)學校美術專業(yè)。</p><p class="ql-block"> 時隔不久,我們收到了山西紡織工業(yè)學校發(fā)來的錄取通知書,兒子被攝影專業(yè)錄取,學制四年,一年學費3500元,加上學雜費共需5000元。與此同時,女兒也需要學費,我和丈夫不得不為兩人共計9000元的學費發(fā)愁,開始四處向老鄉(xiāng)、朋友借錢。好在當時我和丈夫打幾份工有收入,也得到了老鄉(xiāng)、朋友們熱心的支持與幫助,這份情誼令人感動不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湊夠了兒子的學費后,我陪同他來到山西紡織工業(yè)學校,辦理入學手續(xù)、交了學費,這才踏上了歸途。帶著滿心的喜悅回到家里,懸在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p><p class="ql-block"> 兒子暑假,本可以和同學們盡情享受假日的快樂,但他心里總記掛著,姐弟倆上藝術學校的高昂費用,給家庭增添沉重的壓力。他利用暑期,主動聯(lián)系同學,商量著通過打臨時工掙些零花錢,為家里減輕負擔。</p><p class="ql-block"> 三個孩子一同商議后,幾經(jīng)打聽,找到了巨海焦化廠,聯(lián)系到一位四川包工頭老鄉(xiāng)找到工作機會。當時,巨海焦化廠因資金短缺而停工停產(chǎn),而新建的“鐵廠”正常運行,部分外來打工者,承包起煉土焦炭補充高爐生產(chǎn)。</p><p class="ql-block"> 這些土焦炭由人工燒制:先在地上挖出一米多深的土窯,將煤炭與配料混合攪拌后填入窯內(nèi),點火燒制數(shù)日:等待焦炭成形 ,再灑水滅火、晾干,最后用鋼釬敲碎,裝車運走。</p><p class="ql-block"> 包工頭是四川古藺人,聽說是同鄉(xiāng),答應讓孩子們試試,還叮囑:“累了就歇歇,不趕時間、不卡數(shù)量,就當鍛煉!”于是,兒子和同學們,每天清晨七點半準時到鐵廠搬運焦炭。這活兒又臟又累,剛澆濕的焦炭還冒著熱氣,即便戴著手套、墊著膠皮,雙手仍被燙得通紅;裝滿焦炭的平車足有八百多斤,他們弓著背、咬著牙,深一腳淺一腳地往指定地點推。烈日下,汗水順著臉頰、脊背不停地流淌,衣服濕了又干,印出白花花的汗?jié)n。一天下來,滿臉墨黑,兒子回到家里洗漱歇下來癱在床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p><p class="ql-block"> 工友們見狀,常打趣說:“大學生還來干這苦活?”兒子回應:“我們來不是為了掙多少錢,而是體驗父母賺錢的不易!”整個暑假,孩子們就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堅持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這個夏日暑期,女兒主動承擔起家務,兒子打臨時工,雖然掙錢不多。但姐弟倆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體會著生活的艱辛。我常對孩子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段經(jīng)歷,或許能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體會到生活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間,迎來8月30日,姐弟倆背著我精心準備好的行囊,迎著晨光踏上求學之路,離別時,眼里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我和丈夫看著孩子遠去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回頭,我們?yōu)榱嘶I足孩子們的學費,一邊在礦上做工,一邊又馬不停蹄地輾轉(zhuǎn)于巨海焦化廠、派出所,輪流燒鍋爐。深夜歸家時,煤灰沾滿衣褲,手腳凍得麻木,可一想到讓孩子們能在學校安心讀書,所有的疲憊都化作了前行的動力。</p><p class="ql-block"> 回顧這些年,從為作業(yè)本的紙張發(fā)愁,到四處借錢湊學費;從看著兒子在掛歷紙上作畫參賽,到支持孩子們雙雙踏入藝術院?!恳徊蕉甲叩闷D難,卻也走得踏實。那些在磚廠打臨時工,四處燒鍋爐,兒子在工地上揮汗如雨的暑假場景,早已刻進我們一家人的腦海里。</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那些曾經(jīng)咬著牙扛過來的日子,最終化作照亮孩子們前行的光,讓我在回憶時,心里滿是溫暖與自豪。人生就是如此,有付出就有回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原創(chuàng)拍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