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在到赫爾辛基之前,我就從媒體上了解到,這座城市新建了一個大圖書館,建筑設計非?,F(xiàn)代,很想去實地看看。趕上雨過天晴,說走就走。時間久了,找不到提供信息的網頁,圖書館名字不太清楚,先在地圖上搜索芬蘭國家圖書館,按圖索驥就過去了。一路上看到不少赫爾辛基的北歐式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著走著就發(fā)現(xiàn)走到了港口附近,這地方比較熟悉。芬蘭詩人、國歌詞作者約翰·路德維格·魯內貝格的雕像赫然在目。到芬蘭旅游的游客必到這里打卡。導游領著團隊,一撥一撥在此解說。</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中央公園,距港口與總統(tǒng)府都很近,大片草坪上不時見到市民在帶娃休閑或進行日光浴。</p> <p class="ql-block"> 這里新添置一個小舞臺,臺下有幾排長座椅,可以舉辦小型演唱會,我們走過時,有一個樂隊正在調試音響與器樂。</p> <p class="ql-block"> 這里為什么海鷗特別多?一是靠近海港,二是有人投喂。其實,這個習慣不好,看似愛鳥,卻造成海鷗原有習性的改變,跟人搶食。就如同峨眉山的猴子一樣,因為投喂而變的頑劣不已。港口附近的小吃攤檔因為不堪其擾,原先拉了防鳥網,黑壓壓很難看,也防不住狡猾的海鷗,現(xiàn)在改用透明尼龍絲,不像原來那么丑了,空中幾乎看不到,海鷗因為看不到被絆過吃了虧,這種鳥很聰明,現(xiàn)在也不再滋擾攤檔而改到中央公園里覓食了。</p> <p class="ql-block"> 這是芬蘭著名青銅噴泉雕塑:波羅的海的女兒。設計師沃格倫在1906年造好這座雕像的時候,只是叫他小美人魚。但兩年后當這座雕像正式被安放在這里后,芬蘭人發(fā)現(xiàn)這雕塑哪兒和魚都不挨,明明是個可愛的小姑娘,于是給她起了個親切的昵稱——阿曼達(Amanda)。飄著芬蘭國旗的大樓就是總統(tǒng)府。</p> <p class="ql-block"> 當跟著導航走到芬蘭國家圖書館時,發(fā)現(xiàn)其就在白教堂側面,是座傳統(tǒng)老建筑,雖然也很精致,但不是我要找的圖書館,有點失望。不過白教堂正面在維護整修,都圍了起來,側面倒是還能看到其原來面貌。這也算一點跑錯的補償吧。</p> <p class="ql-block"> 在跟閨女聊天時偶爾提到過新圖書館與芬蘭議會大廈距離不遠,于是我就找新目標,奔議會大廈而去。路過一座軍人騎馬雕塑的紀念碑,底座上寫著曼納海姆的名字。這個我曾查過,其全名叫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1867年6月4日-1951年1月27日),芬蘭近現(xiàn)代軍事、政治人物,第六任芬蘭總統(tǒng)。是芬蘭軍銜最高的軍人,芬蘭元帥。在保證芬蘭獨立中作出了較大貢獻,與讓·西貝柳斯是現(xiàn)代芬蘭最著名的人物,有“現(xiàn)代芬蘭之父”,“最偉大的芬蘭人”之稱。</p> <p class="ql-block"> 除了知名雕塑,還有一些創(chuàng)意新穎,甚至有些奇奇怪怪的雕塑散布在綠地花園里。</p> <p class="ql-block">? 到了,這就是芬蘭議會大廈?,是芬蘭議會的辦公場所,位于赫爾辛基市中心,是該國標志性建筑之一。采用新古典主義風格,正面有14根高約17米的圓形石柱,外觀類似希臘神殿。????這地方是芬蘭議會的辦公地點,一般人不好進入,我們也沒想進去,目的還是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 議會大廈位置比較高,對面非常開闊,我看到不少新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其正面朝向一座建筑,與我曾看過的新圖書館圖片中的樣子相似,打開地圖放大一找,標著這個地方叫“<b>赫爾辛基頌歌中央圖書館</b>”。原來這就是我們要找的新圖書館!正應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句名言。</p> <p class="ql-block"> 頌歌中央圖書館的右側多像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輪。</p> <p class="ql-block"> 頌歌圖書館(芬蘭語:Oodi)是位于赫爾辛基市中心的標志性文化建筑,以9800萬歐元耗時十年建成,2018年開放,融合創(chuàng)新設計、公共空間與多功能服務,被譽為“第三代圖書館”典范。其建筑形似船體或云朵,主體采用1.7萬塊芬蘭云杉木拼接,三層空間設計通透,玻璃幕墻與木質格柵營造出自然光影效果。????下圖是我用手機超廣功能拍攝的前門部分。</p> <p class="ql-block"> 進入圖書館一層,右側有一個區(qū)域是專供國際象棋愛好者對弈的地方,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過來參加博弈,以此鍛煉孩子的智力。左側是咖啡和餐飲,真是有得玩,有得吃。</p><p class="ql-block"> 一層無安檢、無門檻,流浪者與市民共享這個空間,除了咖啡館,還有電影院及歐盟文化展區(qū)。????</p> <p class="ql-block"> 一層的天花板與外部的杉木板同色同款,只有通透的玻璃墻做為隔斷,給人感覺建筑設計非常流暢,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 靠圖書館中間位置,從一樓到三樓建有一個雙螺旋樓梯,側壁刻有400個芬蘭語詞匯(如“為了誠實的人”“為了被誤解的靈魂”等),象征平等包容的公共精神。??</p> <p class="ql-block"> 二層提供3D打印、縫紉機、錄音棚、VR設備等免費使用,廚房與餐廳可預約舉辦活動。????</p><p class="ql-block"> 二層作為其大跨度建筑的受力承重部分,比較低矮,有很多梁柱,曲折迂回,設計師將其作為多種類活動空間,帶有些許隱秘性,用黑色作為墻面,而將眾多的承重梁柱包裹上乳白色杉木板,使空間不因黑色而使人壓抑。中間有個圓弧狀臺階,非常寬大,可供許多人在此讀書或休息。燈光采用LED組光源加折射面罩,光線非常柔和。</p> <p class="ql-block"> 三層是圖書館最重要的部分,400米書架沿落地窗展開,各種藏書分門別類放置在書架上,為了便于尋找,有專門的電子索引可供讀者使用。書架上還有不少中文書籍。周邊還設有不少電子閱讀處,可以自帶電腦,通過程序調閱資料。</p> <p class="ql-block"> 三層設有各種沙發(fā)與座椅,盡最大可能為讀者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 這是從外面看貌似巨輪的尖端部分,內部是一個斜坡,空間不再是過去的方方正正,而是與外部設計語言一樣波瀾起伏。還有,圖書館的巨大玻璃幕墻,由上到下,用一種特殊工藝,噴印上不透明的白點,由密到稀,即保證了采光的充分,又不至于光線直射而毀壞書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層還有一個巨大平臺,位于一層正前方挑檐部分上部,讀書累了可以出來曬太陽,喝咖啡。周圍視野極好??梢钥吹秸龑χ淖h會大廈,還可以看到白色涂裝的芬蘭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這也是用手機超廣功能拍的頌歌中央圖書館另一個角度。</p> <p class="ql-block"> 二層有些空間可以預約打大型電子游戲或進行音樂制作,音樂制作設備齊全,電子鍵盤、調音臺、各種專業(yè)應用程序一應俱全,如果不是需要預約,我都想過去試試重操舊業(yè)。外面還有許多非常舒適的座椅,可供人們休息。我看到一位外賣小哥坐在這里吃東西,還有兩位黑人小伙在用本民族的語言在聊天。</p> <p class="ql-block"> 這是從三層向下看雙層旋梯的角度。旋梯內壁上的芬蘭詞語,如同流星在宇宙間劃過。</p> <p class="ql-block"> 除了創(chuàng)意旋梯,電梯和直梯都是必備的,方便每個人都能無障礙進入圖書館各層。</p> <p class="ql-block"> 據了解,頌歌中央圖書館日均接待萬人,開館三個月訪客就超90萬,成為市民社交、學習與休閑的“城市客廳”。??最后再分享一張手機拍攝的超廣圖片,表示我對這座圖書館的喜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