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3年元月至2007年10月,我在市工業(yè)經(jīng)濟主管部門整整工作了35年,其中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間,我相繼參加了三次境外業(yè)務培訓。</p> 赴美舊金山高級商貿(mào)管理培訓 <p class="ql-block"> 1993年5月我參加了由省經(jīng)委機電辦牽頭組織的赴美舊金山市立大學的高級商貿(mào)管理培訓。半個月內進行了財政管理、國際貿(mào)易、市場導向型經(jīng)濟、美國法律及合約、美國商業(yè)文化、盈虧管理、企業(yè)財政管理、會計等八個方面的學習培訓和實地參觀。來自全省的相關企業(yè)(如合肥礦機廠、和縣閥門廠、蕪湖微電機廠、供電局等)省國防工辦,海關,市經(jīng)貿(mào)委等單位負責人參加培訓。</p> <p class="ql-block"> 培訓課堂上</p> <p class="ql-block"> 參觀企業(yè)</p> <p class="ql-block"> 培訓班全體同志與主辦方領導在教室外合影</p> <p class="ql-block"> 頒發(fā)結業(yè)證書</p> <p class="ql-block"> 結業(yè)證書</p> <p class="ql-block"> 到培訓班主辦方領導家拜訪</p> <p class="ql-block"> 參觀金門大橋</p><p class="ql-block"> 金門大橋(GoldenGateBridge),又稱“金門海峽大橋”,是美國境內連接舊金山市區(qū)和北部的馬林縣的跨海通道,位于金門海峽之上,是美國舊金山市的主要象征。</p><p class="ql-block"> 金門大橋于1933年1月5日動工興建;于1937年5月27日完成工程建設,對市民開放;于1937年5月</p><p class="ql-block">28日通車運營。</p><p class="ql-block"> 金門大橋北起加利福尼亞州,上跨金門海峽,南至舊金山半島;線路全長2780米,主橋全長1967.3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干線,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項目總耗資3550萬美元,設計工程師為約瑟夫.斯特勞斯。</p> <p class="ql-block"> 與省國防工辦邵總在舊金山金門大橋設計者約瑟夫.斯特勞斯塑像邊,白色說明牌下是大橋粗達直徑一米、由上千根鋼纜組成的拉索纜繩截面實物及說明。</p> <p class="ql-block"> 與合肥海關楊關長在寓所</p> <p class="ql-block"> 參觀斯坦福大學</p> <p class="ql-block"> 與楊關長在斯坦福大學</p> <p class="ql-block"> 與省國防工辦邵總</p> <p class="ql-block"> 左一合肥海關錢處長、左二省國防工辦邵總、右二合肥礦機廠周廠長。</p> <p class="ql-block"> 在舊金山漁人碼頭</p> <p class="ql-block"> 在芝加哥市中心留影</p> <p class="ql-block"> 舊金山費爾蒙特酒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豪華酒店,曾是舊金山的標志性建筑,并被列入美國史跡名錄。</p> 香港中國高級公務員研討班 <p class="ql-block"> 1997年7月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次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由人事部牽頭,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和才智管理顧問公司共同承辦的為期半個月的中國政府高級公務員研討班(人事部領導與中組部、統(tǒng)戰(zhàn)部 、國家民委、港澳辦等中央相關部委辦的處長以及江蘇,湖北、陜西、安徽、遼寧等省和省會市的人事及工業(yè)主管部門的領導參加)在香港開班,當時香港剛剛回歸,舉辦此研討班旨在為加強香港與內地的相互了解、促進經(jīng)貿(mào)交流,提升公務人員的國際視野和業(yè)務水平,各省市十分重視,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培訓。我有幸與省人事廳張勇代表安徽參加了此次培訓。</p> <p class="ql-block">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是一個成立于1995年的非政治性及非營利性組織,由香港商界和社會愛國愛港人士創(chuàng)立,旨在促進對國家和香港發(fā)展的信心,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一國兩制’實踐貢獻力量。</p> <p class="ql-block"> 培訓班分別由香港特區(qū)政府、稅務、公務員、廉政公署、港交所、工業(yè)促進、住房建設、警務、賽馬會、東華三院等各職能部門、單位的領導介紹各自情況,輔以現(xiàn)場參觀、實地考察,使參培者全面了解香港的基本概況和政府組織架構、運作模式等。</p> <p class="ql-block"> 結業(yè)證書</p> <p class="ql-block"> 實地考察香港廉政公署</p> <p class="ql-block"> 香港廉政公署(ICAC)可謂是反腐制度的核心執(zhí)行機構,成立于1974年,它直接向香港最高行政長官負責,擁有高度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體現(xiàn)在人事、財政等多個方面,減少了行政干預對反腐工作的影響。從人事角度看,廉政公署職員的任免不受其他政府部門干擾,保證了調查人員能夠毫無顧慮地開展工作;財政上,有穩(wěn)定且充足的資金支持,讓他們無需擔憂資源問題。例如在處理一些涉及政府高官或商界大佬的腐敗案件時,廉政公署能夠獨立展開調查,不被外界壓力左右,這是許多其他地區(qū)的反腐機構難以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 與武漢市經(jīng)委領導在生產(chǎn)力人是進局合影</p> <p class="ql-block"> 與培訓班領隊、國家人事部領導在紫荊廣場留影。</p> <p class="ql-block"> 考察稅務局</p> <p class="ql-block"> 中國香港東華三院是中國香港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慈善機構,成立于1870年,提供醫(yī)療、教育、社區(qū)等多元化服務。</p><p class="ql-block"> 中國香港東華三院(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起源于1870年,前身為東華醫(yī)院,最初是為貧苦華人提供免費中醫(yī)服務的慈善醫(yī)院。經(jīng)過150余年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涵蓋醫(y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領域的綜合性慈善組織,轄下共有392個服務單位。其名稱中的“三院”源于1931年東華醫(yī)院、廣華醫(yī)院及東華東院合并后由統(tǒng)一董事局管理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考察東華三院</p><p class="ql-block"> 東華三院是一個傳奇的香港故事,這故事與香港東西匯聚的社會同步開展,150年來從未間斷。從創(chuàng)建到今天,東華既無政治聯(lián)繫,亦無宗教背景,卻一直是香港規(guī)模最大的華人慈善機構。即使置於全球善業(yè)的語境之中,東華的性格與規(guī)模亦足以在世界各國的慈善組織中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 培訓班全體同志在東華三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 與安徽省人事局張勇副局長在培訓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 香港的賽馬運動始於1846年。當年英國人剛抵達,便疏通清理在跑馬地的一片沼澤作開闢馬場之用。自此馬場便一直運作至今,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暫停了數(shù)年。香港賽馬會 於1884年成立,並於 1971年將賽馬轉爲全職業(yè)化。位於沙田的第二個馬場在1978 年啓用。</p> <p class="ql-block"> 香港賽馬會由政府批準,專營香港的、及海外體育賽事慱彩。賽馬會亦是香港第三大慈善機構,每年的慈善捐獻僅少于東華三院和公益金。此外,賽馬會亦為其二萬名會員提供飲食、娛樂、社交等服務。</p><p class="ql-block"> 馬會由董事局掌管,董事局以主席為首,共12位在香港有聲望的董事組成,各董事均義務任職,并無支取酬金;日常管理工作,在行政總裁領導下的管理委員會負責執(zhí)行。馬會是中國香港最大的就業(yè)機構,共聘有4,150名全職員工及1.4萬名兼職員二。</p><p class="ql-block"> 馬會是香港最尊貴的會所之一。馬會會籍備受尊崇。</p> <p class="ql-block"> 馬會將約90%稅后盈余撥捐旗下慈善信托基金,年捐款達百億港元,支持長者服務、青年扶貧、體育文化等六大領域,慈善規(guī)模居全球前十。</p> <p class="ql-block"> 考察了解賽馬會</p> <p class="ql-block"> 在港培訓、考察內容,十分豐富、全面,按先后順序記錄如下:</p><p class="ql-block">△香港經(jīng)濟發(fā)展概況,主講人:港府經(jīng)濟顧問鄧廣堯。</p><p class="ql-block">△特區(qū)公務員制度及架構,主講人:公務員事務局副局長王倩妮。</p><p class="ql-block">△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主講人:律政司法律草擬專員嚴元浩。</p><p class="ql-block">△香港司法制度及審判系統(tǒng),主講人:律師會理事。</p><p class="ql-block">△香港稅務話題,主講人:稅務局局長黃河生、安達信公司合伙人王銳強。</p><p class="ql-block">△香港房地產(chǎn)開發(fā)與經(jīng)濟發(fā)展,主講人:房屋署助理署長鄭耀剛、置業(yè)董事總理蔡涯棉。</p><p class="ql-block">△香港廉政公署,主講人:廉署香港內地聯(lián)絡組首席聯(lián)絡主任張愛倫。</p><p class="ql-block">△香港的公益(事業(yè))金,主講人:公益基金總裁陳達文。</p><p class="ql-block">△生產(chǎn)力促進局,主講人:市場拓展部主任關婉如。</p><p class="ql-block">△公務員培訓,主講人:培訓處長助理吳永祥。</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厲行會,主講人:僱員再培訓局。</p><p class="ql-block">△領導管理,主講人:才智管理顧問公司李吳伊莉女士。</p><p class="ql-block">△如何建立政府公務員的公眾形象,主講人:博雅公共關系公司傳媒事業(yè)部總監(jiān)李慧娟。</p><p class="ql-block">△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主講人:執(zhí)行總監(jiān)、中國發(fā)展科彭如川。</p><p class="ql-block">△企業(yè)融資介紹,主講人:洛希爾父子有限公司董事李國星、劉博士。</p><p class="ql-block">△香港醫(yī)院管理局,主講人:公共事務部高級經(jīng)理黃、陳醫(yī)生。</p><p class="ql-block">△香港貿(mào)發(fā)局,主講人:副總裁邱達宏。</p><p class="ql-block">△人力資源管理,主講人:賽馬會人事部經(jīng)理金港生。</p> <p class="ql-block"> 培訓講座筆記:</p> 加拿大企業(yè)監(jiān)督管理培訓 <p class="ql-block"> 2003年9月6日到26日,我參加了安徽省企業(yè)監(jiān)督管理培訓團,在多倫多國際學院、邦德領導與管理發(fā)展中心聽取了相關專家做的“全球國有企業(yè)和私營企業(yè)伙伴關系遠景展望”、“開拓人力資源 加強領導管理”、“企業(yè)經(jīng)營與政府的關系---加拿大模式探討”、“國營企業(yè)和私營企業(yè)的伙伴關系,國營企業(yè)資產(chǎn)重組和轉股私營化的過程”、“政府對企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和措施”、“工程管理與監(jiān)督”等多個專題講座,結合參觀考察,了解了加拿大的基本國情、認識了加拿大的人文與自然。</p> <p class="ql-block"> 頒發(fā)培訓結業(yè)證書</p> <p class="ql-block"> 與主辦方 多倫多國際學院董事長陳丙丁 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培訓學習筆記</p> <p class="ql-block"> 課堂記錄手稿</p> <p class="ql-block">與授課老師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培訓班加方負責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多倫多大學校園內</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國家電視塔(the CN Tower)又譯加拿大國家塔、西恩塔,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p><p class="ql-block">1995年,被美國土木工程協(xié)會收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跡,同時是世界名塔聯(lián)盟的成員。</p><p class="ql-block"> 塔高553.33米,現(xiàn)為世界上第五高的自立式建筑物。該塔被認為是多倫多的地標,每年吸引超過200萬人次參觀。自從在1976年落成后,該塔一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紀錄為最高的建筑物,直至被哈利法塔(迪拜塔)超越為止。但從專業(yè)角度看,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并不是一個建筑物,而是一個非建筑結構物。加拿大國家電視塔是多倫多的標志性建筑,也是世界第二高的通訊塔,塔內擁有將近一千七百多級的金屬階梯,塔高約等于一百幾十層樓的高度。 </p><p class="ql-block"> 1995年,加拿大國家電視塔被美國土木工程協(xié)會收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跡。</p> <p class="ql-block"> 在電視塔內參觀</p> <p class="ql-block"> 在電視塔內商場購買的電視塔形的瓶裝楓葉露和加拿大著名冰酒。</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以其極寒的氣候聞名,被譽為世界上最冷的第二大首都(最冷的是芬蘭的赫爾辛基)。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國會大廈,由三座壯觀的哥特式建筑組成,分為中央?yún)^(qū)、東西兩區(qū)。國會大廈前的廣場是市民集會的熱門地點,而長明火臺則是為了紀念加拿大建國百年而建?;鹋_之火自1967年除夕夜點燃,至今仍在燃燒,象征著國家的持久與繁榮。</p><p class="ql-block"> 火臺四周雕刻著加拿大各州的徽章,記錄了它們加入聯(lián)邦的日期。國會大廈中央矗立著和平塔,高達90米,被譽為世界上最精致的哥特式建筑,也是國會大廈中最高的建筑。和平塔不僅是渥太華的象征,也是加拿大國家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在國會大廈前</p> <p class="ql-block"> 在長明火臺前</p> <p class="ql-block"> 煤氣鎮(zhèn)上的蒸氣鐘</p> <p class="ql-block"> 煤氣鎮(zhèn)是溫哥華最古老的街區(qū)之一,鎮(zhèn)名的由來其實是個誤會。因為鎮(zhèn)上第一座酒吧老板的綽號與“煤氣”發(fā)音相近,所以得名。不過,這口大蒸汽鐘卻是用蒸汽作動力的。你可以看一下大鐘頂端那四個大小不一的汽笛,每隔15分鐘它們就會發(fā)出驚人的嘶叫聲,并噴射出蒸汽。每到整點還會發(fā)出悅耳的音樂聲,甚至模擬學校的號音。</p><p class="ql-block"> 這座蒸汽鐘利用地底的蒸汽來驅動時鐘的發(fā)條,每十五分鐘就會有一次蒸汽噴發(fā),伴隨著汽笛的呼呼聲,真是有趣極了。不過,蒸汽鐘畢竟年紀大了,時間有時不太準確,但那呼呼的汽笛聲和冒出的白煙,仍然是游客們爭相觀看的奇景。</p><p class="ql-block"> 在西方國家的旅游景點中,特別是古老的市政廣場上,各種大鐘是常見的風景。而溫哥華的蒸汽鐘無疑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它位于溫哥華煤氣鎮(zhèn)的水街上,高2米,四面都有鐘面,鐘盤以下完全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內部的運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前後,水街用蒸汽集中供熱,為了散去多餘的蒸汽,當時的人唯有在街上開散蒸汽口,十分不雅觀。1854年,一個叫桑德斯的鐘師傅,巧妙地利用蒸汽,建成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蒸汽鐘。</p><p class="ql-block"> 隨著電氣化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地的蒸汽鐘逐被淘汰,溫哥華的這一座就成為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蒸汽鐘。</p> <p class="ql-block"> 培訓期間恰逢生日,便與孩子們一起歡度。</p> <p class="ql-block"> 參觀白求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 白求恩故居所在的格雷赫斯特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中國因手術導致敗血癥以身殉職,中國人民從沒有忘記這位偉大的戰(zhàn)士。無論是派駐加拿大的長期工作人員,還是國內來的訪問代表團,都要到白求恩的家鄉(xiāng)探望。他的光輝形象已成為一座跨越時空的中加友誼的豐碑。</p><p class="ql-block"> 白求恩大夫是一位軍醫(yī)、革命活動家、人道主義戰(zhàn)士;同時還是一位發(fā)明家、教師和藝術家。作為一名國際主義戰(zhàn)士,他在中國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兩年,在八路軍醫(yī)院從事外科醫(yī)生、醫(yī)學顧問和教師的工作。他犧牲后,被埋葬在中國石家莊烈士陵園。他的感人事跡通過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一文廣為傳頌,至今仍為幾代中國人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白求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與白求恩故居博物館工作人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 卡皮拉諾吊橋公園是溫哥華的一顆璀璨旅游明珠,因一條 驚險刺激的Capilano吊橋而聞名。漫步在步道上,你仿佛懸空于長青樹林之上,腳下是洶涌澎湃的流水,頭頂是迷蒙的霧氣。這座借助現(xiàn)代技術打造的建筑奇跡,帶你領略遠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奧秘與魅力。而那條懸空走道更是令人膽寒心驚,它緊緊固定在91米高空,下方是怒吼奔騰的卡皮拉諾河。站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到卡皮拉諾河及雨林瀑布的360度美景,感受那份獨特的震撼與刺激。</p> <p class="ql-block">多倫多市區(qū)</p> <p class="ql-block">布查德花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