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6日清晨,我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漢代?;韬驓v史博物館,到達青山南路南口太早,不想浪費等待1個多小時666路公交車的轉車時間,于是徑自往贛江邊走去,想看看江邊的風景,無意間走進了南昌鳳凰洲市民公園南入口段。</p> <p class="ql-block"> 鳳凰洲市民公園,位于南昌市紅谷灘區(qū)鳳凰洲片區(qū)。該公園南起八一大橋,北至贛江大橋,全長3.7公里。</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贛江西岸邊人行步道,大型“丹鳳朝陽”的火紅鳳凰踏著鑲金的祥云,靜靜地棲息在江邊。丹鳳朝陽雕塑對面的江欄邊,便是南昌老八一大橋遺址。</p> <p class="ql-block"> 曾經的<b>老八一大橋</b></p><p class="ql-block"> 民國時期,在橫貫江西南昌的贛江有一座“中正橋”,該橋始建于民國25年(1936年)。</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26日,日軍到達牛行車站,準備通過中正橋直入南昌市區(qū)。為阻止日軍的攻勢,中國軍隊破壞了橋梁。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退守南昌城的國民黨主力軍炸毀了大橋。為盡快恢復贛江兩岸的交通,省政府火速修復大橋并恢復通車。</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紀念“八一”南昌起義,省政府決定將“中正橋”更名為“八一大橋”。1955年“八一大橋”進行改建,后方湖面橋墩遺址建于1955年。</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日益發(fā)展,南昌市政府確定1955年11月5日新橋在原橋上游50米處動工興建,于1997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車。</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新八一大橋 ,宛如一條巨龍橫臥贛江之上,成為南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我走過牛行車站不多遠,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也就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牛行車站位于紅谷灘新區(qū)鳳凰洲市民公園內,是江西第一條客運鐵路,南潯鐵路通車初期在南昌的終點站。車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907年,于</span>1916年5月啟用,現(xiàn)已坼除。牛行車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地處當?shù)嘏=灰准卸妹?lt;/span>。南潯鐵路北起九江,南至南昌,鐵路的修建曾歷經磨難,十年的時間才得以竣工。它是北伐戰(zhàn)爭、南昌起義、南昌會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渡江戰(zhàn)役、解放南昌等歷史戰(zhàn)爭的必爭之處。1939年南昌淪陷,日軍對車站進行占領。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日軍對車站進行大量的破壞和轟炸,后蔣介石保護加固。1949年5月中旬解放南昌時,蔣介石手下的白崇禧對于車站再次進行破壞,后被中共中江西省委保護。<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3年停運后成為省級重點歷史文化保護單位。按</span>照規(guī)劃要求,在鳳凰洲市民公園圍繞牛行車站打造一條有鐵路、碼頭文化等江西工業(yè)主題的現(xiàn)代濱江景觀帶,體驗百年老火車站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1小時很快過去,為趕時間,我只好原路返回到公交車站,乘坐666路公交車去往漢代海昏候歷史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游覽漢代海昏候歷史博物館將在下集講述。下面先介紹來南昌第一天游覽的<b>萬壽宮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qū)</b>。</p> <p class="ql-block">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qū),地處江西省南昌市城市核心中山路商圈,北臨中山路,南接船山路,東至翠花街,毗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連通南昌地鐵1號線萬壽宮站和南昌地鐵3號線八一館站,是集時尚購物、餐飲娛樂、社交休閑、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街區(qū)。</p><p class="ql-block">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qū)由歷史民居、商業(yè)街區(qū)、萬壽宮宗教文化區(qū)三個部分組成。街區(qū)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集中展現(xiàn)江右民系的建筑風貌和傳統(tǒng)文化,并借鑒了成都寬窄巷、成都錦里等國內知名的歷史文化街區(qū)改造項目的經驗,定位為保留歷史風貌、恢復20世紀30年代老南昌特色,和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風格,集現(xiàn)代休閑、娛樂、購物融為一體的商業(yè)休閑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 來到萬壽宮正門前,一尊雕像豎立于廣場水池中,仙風道骨的許真君飄飄欲仙似駕馭祥云升天而去。</p> <p class="ql-block"> 玉隆萬壽宮,又稱西山萬壽宮,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西山鎮(zhèn)逍遙山南,總占地面積31000平方米,始建于東晉太元元年(公元376年),現(xiàn)存建筑部分為清光緒年間重修后規(guī)模格局遺存,為道教第十二洞天第三十八福地,是中國道教正一道分支凈明道祖庭。</p> <p class="ql-block">? 萬壽宮是集歷史文化、宗教朝圣與商業(yè)旅游于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以紀念治水英雄許遜為核心,融合晚清贛派建筑群與現(xiàn)代文旅業(yè)態(tài),展現(xiàn)了江右民系千年文化傳承。??</p><p class="ql-block"> 萬壽宮的由來,先有許真君,后有萬壽宮。</p> <p class="ql-block"> 南昌鐵柱萬壽宮被公認為全球1400余座萬壽宮的祖庭,歷代皇帝曾賜封“鐵柱延真之宮”等名號,凸顯其宗教與文化核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 萬壽宮的八角井稱為“鎖龍井”,井口垂著生銹的鐵鏈,至今仍“鎮(zhèn)鎖蛟龍”。</p><p class="ql-block"> 傳說當年蛟龍不甘心被治,趁許真君打盹時掀起十丈浪頭,差點沖垮南昌城。許真君氣得把寶劍往水里一插,江水瞬間凍成冰墻,他踩著冰面追上蛟龍,用八丈長的鐵鏈纏住龍脖子,生生把它拽回井底!</p><p class="ql-block"> 老南昌人總說:“千萬別拉鐵鏈,井底的蛟龍要是醒了,贛江又要發(fā)大水!”(當然啦,這是老輩人的玩笑)。</p> <p class="ql-block"> 鐵柱萬壽宮道士等日常生活用水井</p> <p class="ql-block"> 走進萬壽宮,首先看到主殿朱砂紅墻與飛檐翹角?!爸倚⑸駜M(xian)”的牌匾懸掛于主殿之上,殿內供奉道教許真君。</p> <p class="ql-block"> “忠孝神僊”是凈明道的核心信仰,強調忠孝仁義。這一理念由許遜(字敏之)創(chuàng)立,他在東晉時期辭官歸隱后,在南昌西山創(chuàng)立凈明道時,將儒家倫理融入道教教義,主張“忠孝神仙”,強調個人修養(yǎng)與道德實踐的結合。其信仰體系以“忠、孝、廉、謹、寬、裕、容、忍”八字為行為準則,倡導為官清廉和家庭倫理,并以此為核心建立凈明道派。</p> <p class="ql-block"> 凈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以南昌西山萬壽宮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許遜天師為教祖,融合道儒兩教精義,提倡“本凈元明,真忠至孝”,使修道者心念和行為皆符合倫理綱常,自覺遵守忠孝廉慎寬裕容忍之道,人人皆作做忠臣孝子。由于凈明道強調忠孝倫理道德觀念,因此被元明時期的士大夫譽為“仙家之最正者?!?lt;/p> <p class="ql-block"> 三星殿是道教供奉福祿壽三星的殿堂,主要供奉福星、祿星、壽星三位神仙。 ?</p> <p class="ql-block"> 斗姆殿位于萬壽宮西側,與諶母殿共同構成輔助建筑群。其建筑風格融合了道教文化與時代特色,雕畫精美,內部供奉斗姆元君神像,是萬壽宮信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萬壽宮的靈霄寶殿是道教建筑群中的重要殿宇,供奉玉皇大帝,屬于天庭玉帝面見朝臣的場所。該殿宇在重建后的萬壽宮建筑群中占據重要位置,與真君殿、玉皇殿等共同構成主要祭祀空間。 ?</p> <p class="ql-block"> 靈霄寶殿內兩側的宣傳掛件圖文并茂地敘述中國道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道 教 要 義</p><p class="ql-block"> 尊道貴德 返璞歸真 重生遺養(yǎng) </p><p class="ql-block"> 清凈尚柔 無為而治 自得逍遙</p><p class="ql-block">這不正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生活準則嗎!</p> <p class="ql-block"> 走過萬壽宮側邊回廊,墻壁上的掛圖宣傳介紹江右商幫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江右商幫的產生和興盛,是社會政治、國家經濟、地理環(huán)境、自然災害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江右商幫是國內商界一支非常活躍的力量,其經商地域范圍之廣、經營產品行業(yè)之多、經商人員數(shù)量之眾為世人所矚目。江右商幫推動了明清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全國廣大地區(qū)商品經濟的繁榮,在中國商業(yè)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在江右商幫的各行各業(yè)中涌現(xiàn)了許多富商大賈。他們或立足于本土,或轉商于他邑,不畏艱辛、以誠經商、樂善好施,成為江西商人的著名代表。</p><p class="ql-block"> 江右商幫和萬壽宮文化相互結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發(fā)展,孕育了江右商幫精神:</p><p class="ql-block"> 不畏艱苦,勤勉務實;</p><p class="ql-block"> 誠實守信,遵守規(guī)矩;</p><p class="ql-block"> 團結互助,寬容和氣;</p><p class="ql-block"> 以義統(tǒng)利,義利結合;</p><p class="ql-block"> 樂善好施,回報社會。</p> <p class="ql-block"> 明清以來,客寓各地的江右商幫在完成了一定的原始積累后,大多會不約而同地做起同一件事情一一建造萬壽宮。他們都忘不了江西福主一一許真君,建起萬壽宮以供奉之。萬壽宮就是“江西會館”,萬壽宮成為江右商幫的標志。</p><p class="ql-block"> 萬壽宮既是旅居外鄉(xiāng)的江西人開展親善友好、祭祀活動的場所,又是商人、官員、文人們議事與暫住的地方。各地眾多的壯觀雄偉的萬壽宮建筑體現(xiàn)了江右商幫曾經的輝煌,也成為江右商幫實力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江右商幫的主要行業(yè)</p> <p class="ql-block"> 江右商幫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路</p> <p class="ql-block"> 萬壽宮是江右商幫的江西會館</p> <p class="ql-block"> 戈陽腔是江西地方的古老劇種</p> <p class="ql-block"> 從許真君治水的傳說,到商幫的鄉(xiāng)愁記憶,萬壽宮早就不只是一座廟,而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集體記憶”。哪怕你不是江西人,路過這些青瓦白墻的建筑,也會忍不住琢磨:這里藏著多少人的牽掛和念想?</p> <p class="ql-block"> 走出萬壽宮,腦中縈繞的還是萬壽宮中的點點滴滴。</p> <p class="ql-block"> 回到住處,休息片刻又去附近廣場,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雜技表演。</p> <p class="ql-block"> 道具</p> <p class="ql-block"> 耍蛇</p> <p class="ql-block"> 連續(xù)噴火</p> <p class="ql-block"> 雜技表演還在進行中,執(zhí)法大隊的工作人員就來到這里勸其結束,圍觀人群悻悻然散開,我也獨自離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