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佛崖位于四川省廣元,四川境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群,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時期,歷經(jīng)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據(jù)清咸豐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七千有奇”??上г?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F(xiàn)僅存龕窟400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余軀。</p> <p class="ql-block">大云寺是千佛崖景區(qū)內(nèi)著名寺廟,它始建于北魏晚期,初名柏堂寺,武則天稱帝后,為鞏固統(tǒng)治,下令全國各州建大云寺,該寺遂更名。現(xiàn)存佛殿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廣元縣令張賡謨捐資修建。</p><p class="ql-block">寺廟規(guī)模不大,建筑古樸典雅,布局嚴謹,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等建筑,綠樹成蔭,環(huán)境幽靜。寺內(nèi)保存有大量佛教文物,如唐代石刻、宋代壁畫等。大云寺所在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始鑿于北魏晚期,歷經(jīng)多朝,以大云洞為中心,現(xiàn)存窟龕950個,造像7000余尊,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大殿里面是關(guān)于千佛崖的圖片展覽。</p> <p class="ql-block">房屋地基是文物。</p> <p class="ql-block">石欄橋位于千佛崖南側(cè),過了大云寺就是。宋代文獻中就有關(guān)于此橋的記載,現(xiàn)存石橋建于清代。1935年修建川陜公路時填埋在路基下,2010年初考古發(fā)掘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牛道又名石牛道、五丁道、劍閣道等,取“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傳說,是穿越巴山溝通秦蜀之間的主要道路。金牛道約從三國時期就從千佛崖前經(jīng)過,以后遂成通衢,歷代皆循千佛崖以行。</p><p class="ql-block">1935年開始修筑川陜公路,炸掉了南段崖壁,拓寬了路面,墊高了路基,汽車可以通行,金牛古道被掩埋。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千佛崖納入災(zāi)后重建。2009年將川陜公路改道后山穿隧道而行,千佛崖段金牛道的交通功能就此廢棄。</p> <p class="ql-block">千佛崖對面就是嘉陵江。</p> <p class="ql-block">千佛崖是西南東北的走向,進入景區(qū),看到地形平緩,哪來的石壁雕刻佛龕呢?隨著向前走,左側(cè)不是很高的土黃色的石壁上層也是嘉陵江南岸的絕壁上,開始出現(xiàn)了佛龕石窟。</p> <p class="ql-block">越往里走,佛龕越多,層次也越多,有的地方架上了鋼梯,供游人到崖壁上近距離參觀石窟。</p> <p class="ql-block">在這都是原汁原味的歷史遺跡,經(jīng)過多年的風雨侵襲,有的已經(jīng)是囫圇模樣了。</p> <p class="ql-block">睡佛龕</p> <p class="ql-block">大佛窟開鑿于北魏晚期,是千佛崖開鑿時間最早的洞窟,距今1500余年?,F(xiàn)存一佛二菩薩三尊大像為北魏遺存。</p> <p class="ql-block">蓮花洞始鑿于北魏晚期,武周時期進行改鑿,窟內(nèi)造三世佛即阿彌陀佛、釋迦佛、彌勒佛。其中彌勒佛居中正是當時政治氣氛下的產(chǎn)物,是武則天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大云古洞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窟內(nèi)造像234尊,左右兩壁雕有148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為彌勒佛立像 。據(jù)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p> <p class="ql-block">大云古洞的開鑿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約在唐開元三年(715年)至開元十年(722年)期間由劍南道按察使銀青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所鑿 。武則天時期,為了迎合她當皇帝的需要,撰寫了《大云經(jīng)》,并在全國范圍內(nèi)建造大云寺,大云古洞便是其中之一 ,大云古洞高3.8米,寬3.6米,深10.6米??叩恼惺菑浝辗鹆⑾?,肩寬體胖,圓臉彎眉,袒腹含笑,坦然無憂。像的后邊是錐形的石壁,兩邊雕刻有眾多的小龕及排列有序的菩薩像 。</p><p class="ql-block">窟內(nèi)左右壁各鑿出兩個深龕,內(nèi)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共七尊造像。南北兩壁采用半圓雕法,刻出觀音148尊,均華冠盛服、腳踏云蓮,氣勢不凡 。</p> <p class="ql-block">牟尼閣。</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沿鐵梯到崖壁上逐層參觀洞窟佛龕。</p> <p class="ql-block">上面這個窟里的石像保存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層層佛龕石刻猶如蜂巢布滿山崖。</p> <p class="ql-block">民國末年贊頌千佛崖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畔,高鐵列車飛馳而過。</p> <p class="ql-block">千佛崖的佛窟太多了,很多雕刻經(jīng)過上千年的歲月,仍然保持完好。很難理解,在那個年代,鑿這么多石窟、雕那么多佛像,究竟是一種什么力量的推動。</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了,又回到景區(qū)入口處,此時已近中午,</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工作人員,悠閑自得。</p> <p class="ql-block">把千佛崖石窟從頭到尾、從下到上看了一個遍,也生怕把哪個精美的雕像落下,也深切的感覺到,佛教在中國大地傳播得那么廣、那么深入,人們又是那么癡迷,它的魅力究竟何在?為什么經(jīng)久不衰?人間的真諦真是參不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