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提自 1592 年起就為錫蘭的首都和佛教圣城。1815年被英國殖民后首都才改為科倫坡,但康提依然是佛教圣地。198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康提王國是錫蘭最后一個王朝,是斯里蘭卡文化金三角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從 16 - 19 世紀初一直是錫蘭的首都。幾個世紀以來康提王朝一直在抵御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侵略,到19世紀初王朝一直保持著獨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直到第二次康提戰(zhàn)爭中,英國人占領了康提城,雙方簽署了康提協(xié)定。王朝承認了英王的統(tǒng)治,淪為了英國的附庸國,國王被軟禁在印度直至去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提的第一站是佛牙寺,從草坪西側(cè)的入口進入,一路有幾個雕塑。一是斯里蘭卡首任總理,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森納那亞克( Don Stephen Senanayake) 的銅像;一是斯里蘭卡少年英雄的雕像;還有一個不知名的紀念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方白色建筑就是佛牙寺(Temple of the Sacred Tooth Relic)。始建于公元1592年,因供奉釋迦牟尼的佛牙舍利而聞名,歷任斯里蘭卡總統(tǒng)在宣誓就職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拜祭佛牙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角白色寺廟作為宮殿的入口建于1802年,八角代表著世界的中心,從八個點向四周輻射著佛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牙寺建于 15 世紀,經(jīng)歷代國王不斷修繕和擴建,整個建筑布局非常宏偉。寺院建在 6 米高的臺基上,分上下兩層,廳堂套廳堂,周圍還有護寺河環(huán)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寺廟被齒狀的白墻環(huán)繞著,四個角落各建有一廟,即納特(觀音)廟、摩訶廟、卡多羅伽摩廟和帕蒂尼女神廟,內(nèi)部裝飾的很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殿是木結構的兩層建筑,佛牙舍利供奉在二層的佛龕里。墻壁繪滿壁畫,所有的拜殿前都用了完整的象牙裝飾??梢韵胂螽斈赍a蘭野生大象的數(shù)量之多和體型之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毗鄰樓梯登上二層就是主殿的外廊,內(nèi)殿正中供奉著一尊巨大坐佛,佛前的供桌上擺著朵朵蓮花,香火繚繞不絕,殿左側(cè)的暗室就是安放佛牙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廊上坐滿了信眾和游客,都在等待佛龕打開的一刻,在沒打開之前有一個隆重的祭祀活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日早、中、晚 3 次由一位高僧舉行隆重的敬拜儀式后就對信徒與游人們開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實際并不會真正看見“佛牙”,因為它在一個六層高的黃金佛塔之中,須三位高僧同時使用自己的鎖匙才能打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佛塔放在一個矮小的門內(nèi),信眾和游客只能從外面匆匆走過,又是遠觀而不能走近。不要說佛牙,連六尺高的金塔都沒看清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牙寺是所有旅行團必到之地,在這里白皮膚遠遠多于黑皮膚。到斯里蘭卡旅游的外國人以西方為主,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亞洲。其中又是英法兩國游客最多,是他們的必選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個入口是本地游客的通道,外國訪客的入口在另一邊,機器自動付款,每人 3000 盧比,不找零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鞋子必須留在大門外,要赤腳走遍整個寺廟、博物館和覲見大廳。其中包括土路,燙腳的混凝土。建議一定要穿襪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牙寺的后部是英殖民時期的東方圖書館,現(xiàn)在主要展示寺廟內(nèi)保存完好的古代棕櫚葉佛教手稿和書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皇家覲見廳建于 1780 - 1783 年,是國王會見大臣和日常行政工作的地方。同時也是皇家法院,科倫坡的獨立廣場就是仿照這個大殿而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廳為開放式,長18米,寬11米,由四排雕刻的柱子支撐著屋頂,每排有32根花雕木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木柱下是沉醉于冥想的人,一呼一吸間,遇見最好的自己。那份寧靜與自在,那份從容不迫的超脫,讓一切都回歸于自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康提最后的國王以悲劇的結局為覲見大廳增添了憂郁的色彩,統(tǒng)治了六個世紀的輝煌王朝走向了沒落,國王被流放到印度,一直囚禁到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佛牙寺的旁邊有條小路通往康提駐軍公墓,這處公墓始于殖民時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國家博物館原是皇宮的一部分,主要展示 17 - 19世紀的文物,包括佛像、皇冠、武器、珠寶…,也包括英國殖民時期的一些文物。個人感覺值得看的實物并不多,可看可不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牙寺與皇宮是密切相聯(lián)的,護城河之外都屬于皇家領地,環(huán)境空曠優(yōu)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兩者的邊緣是一片古墓的殘存,石碑、石柱、石棺…,有大有小,多不勝數(shù)。被清理出來的都擺在了展廳或石臺之上,還有很多是一半埋在黃土之下,一半裸露在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皇家私人花園宛如人間仙境,沒有多余的裝飾,也沒有刻意的打扮,就是讓你感覺身心舒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每一片葉子都閃爍著生機,每一粒沙都攜帶著陽光的灼熱,讓你在花園中“跳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出佛牙寺就是康提湖,原也屬于皇宮的一部分。十八世紀末之前,這里是一片稻田。1807 年,康提國王在佛牙寺建成之前,將這片稻田變成了一個廣闊的湖泊,就是現(xiàn)在的康提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康提湖的出現(xiàn)讓康提有了靈魂,有人說康提湖之于康提,猶如西湖之于杭州,這就是康提湖在康提的地位和重要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畔有座白色的優(yōu)美建筑,就是復建的皇后浴池(Ulpange)。1806 年以前這里是一個天然浴場,建在稻田附近的一處天然泉眼上,被命名為 Ulpange(泉水之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英國入侵后,古老的浴場被燒毀,原浴池被石頭、泥土和磚塊覆蓋。英國人 1825 年在原址修建了一座兩層建筑的聯(lián)合圖書館。150年后,斯里蘭卡文化基金會投資讓皇后浴池重見天日,但是已經(jīng)天翻地覆的改變了“皇后浴池”的原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現(xiàn)在這里是信息中心、考古圖書館、考古小組、研討廳、書攤…,最下面就是王后泳池。整座建筑都是新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人形容康提湖是這座城市的眼眸,最靈秀動人的地方。湖邊種滿了郁郁蔥蔥的熱帶樹木,形成天然涼棚。一條平坦的環(huán)湖步道在白色云墻的陪伴下,蜿蜒地包圍著康提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湖心有座小島,當年是國王后宮的秘密沐浴區(qū),圍繞著湖中小島有很多神秘的、帶有色彩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常喜歡康提湖如畫的小徑,為自然美景增添了藝術氣息,適合青年人的約會,中年人的慢跑和老年人的散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遺憾的是,白色的云墻只環(huán)繞了一半的康提湖,英國入侵后阻止了它的完成,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遺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牙寺附近有一座英式圣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 Kandy),新哥特式建筑風格,融合了維多利亞時期的內(nèi)部裝飾。包括精致的掛毯、柚木雕花板和精美的彩色玻璃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在1843年奠基,1853年落成。后續(xù)又增建了圣壇、圣器和管風琴…。最初修建教堂是為英國官員和駐軍服務,因此也稱為“駐軍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華麗又引人注目的彩色玻璃窗豎立在高壇的上方,清晰地描繪了耶穌受難、耶穌升天、墓中天使和耶穌降生的場景,增強了教堂的精神氛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保羅大教堂是十字形設計,有一座簡單的方形鐘塔,整座結構由陶土磚完成,是錫蘭英式建筑中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透過建筑我們看到不僅是一座教堂,也是歷史、藝術和建筑的博物館,一定會讓您留下難忘的印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透過陶土的拱門看到 150年前的教會附屬建筑,雖然斑駁卻依然屹立著,展示了歲月的無情和滄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皇后飯店 Queen’s Hotel 是英殖民時期留下的三星飯店(當時的最高檔次),內(nèi)有舊英格蘭風格的復古家具。就算不住這里,也可以在這里歇腳喝茶,體會十九世紀初期的奢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4 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錫蘭時曾經(jīng)下榻士這家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皇后酒店是斯里蘭卡最古老的酒店之一,擁有超過160年的歷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酒店最初是作為住宅建造的,英占領康提后將其改為總督的官邸。1840 年后幾度變換用途,私宅、旅館、寄宿公寓、斯坦頓酒店…,直到 1869 年更名為皇后酒店,期間幾次易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樓有一間咖啡博物館,是博物館也是咖啡館。你能從周圍的櫥窗里看到很多有關咖啡的專業(yè)知識,從種植、收成、研磨到上桌,逐一了解關于它的各種有趣知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時,還可以坐在錫蘭沙發(fā)椅上,一邊啜飲著香濃的咖啡,聞著漂散在大廳內(nèi)的咖啡香氣,享受著片刻的寧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的后面是一個小型的泳池,一百多年前就配有泳池的酒店可見一般,高臺上的桌椅展示著華燈夜上后的溫馨氣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夜色闌珊,人們選擇坐在這里喝酒品茶,享受一份寧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旁邊的康提老街就如同我們的小城一般,為了找口飯吃我從頭走到尾,一無所獲!不僅有點感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國內(nèi)缺啥都不會缺吃,到處都是小吃的招牌,漂來的香氣誘人胃蕾。其實 “吃” 是最快將食客帶入到不同的文化和傳統(tǒng)中的捷徑,讓人們感受各種風味和地域的魅力,可惜在這里很難看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在街邊小店里花了 18 盧比吃了兩張印度餅。沒想到的是,餅還真是很好吃,無油但卻起層,三種醬料供你選擇,我當然喜歡最辣的那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一個沒想到的是價格如此便宜,這才是斯里蘭卡的消費水準。每月平均 1000 元人民幣工資在這里是中等收入,讓他們?nèi)绾慰傅闷鸩宛^的昂貴消費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里才是康提真正的商業(yè)中心,兩側(cè)都是大小商店、銀行教堂、餐館小吃、滿街都是賣貨的推車,滿地都是擺貨的攤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很多游客在最寬敞的街道和最熱鬧的市井中挖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迷失在商業(yè)街中的天主教堂,在繁華的街景中很容易錯過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它的前門被小販堵的嚴嚴實實,一切可以利用的位置都擺上了貨攤。在一片亂糟糟的雜貨中穿行,很難注意到近在咫尺的白色建筑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城中最古老的民用建筑,無從知道它的歷史。保留完好的雙層木結構,充滿了康提特色,當年亮眼的造型,現(xiàn)在依舊亮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基督教衛(wèi)理公會教堂 (Kandy Methodist Church ) 是康提最古老的教堂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粉紅色的伊斯蘭清真寺,它遠沒有科倫坡清真寺那么壯美。清真寺對于女性而言一般都是拒絕參觀的,在外部拍拍照就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斯里蘭卡的商業(yè)依然是半個世紀以前的銷售方式,滿街都有因生活需要而設立的專賣小鋪子。有布店、糧食店、裁縫店、雜貨店、食品店、藥店、配飾鋪子、糖果鋪子、油炸食品鋪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些別具一格的小鋪子讓我重新體會了舊時光,有一種久違的感覺,仿佛穿越時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行走在雜亂的大街小巷之中,留給我一個重要印象就是干凈,尤其在菜攤和小吃攤前感觸就更深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像照片中看到的,所有的鋪子里面都擺設整齊,地上沒有垃圾,包括那些喝咖啡的小吃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遇到一位想與我合影的小妹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繁華的主干馬路上也有在街邊賣菜的小販,菜價:1公斤在 80 盧比左右,那桿秤讓我想起尼泊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廢棄的老教堂,現(xiàn)在是一所幼兒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比鄰的康提警察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路邊看到一位要錢的老人,這是我進入斯里蘭卡以來第一次遇到要錢的乞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在通往民宿的路上,這條也算是主馬路,前面是康提湖和巴士總站,后面是皇家植物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馬路很干凈,沒有一點垃圾,清晨也不見掃馬路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馬路兩邊隨時可見這種小店,賣小食品和水,也賣汽油,這是專門服務于嘟嘟車的業(yè)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天的早餐就是在這個小店吃的,因為趕丹布勒的長途汽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介紹一下我的民宿。主人是一對與我年紀相仿的老夫婦,經(jīng)營 B&B 民宿。我來之前已經(jīng)入住了兩對來自歐洲的老夫婦,他們都住在樓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房子已經(jīng)有 36 年歷史,有很強的西洋風格,遺憾的是坐落在半山腰上,最后的100米很陡,相當費腳力。站在大門處向山下望去,還真是有點風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康提以湖為中心,周圍是山丘與森林,點綴在山中的是點點片片的民居,這是一座融合了古代、殖民、現(xiàn)代的多元素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從文化上來說,康提的地位比首都科倫坡高很多,是一座值得慢下來,好好享受的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遠處的白色鐘樓是這座城市的地標,建于 1950 年。它融合了康提的建筑元素,火車站、郵局大廳都近在咫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長途汽車總站就在這里,平時是亂糟糟一片,從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下一站丹不勒(Dambulla) 就在這里搭乘長途汽車,高高的鐘樓在一片車流中消失在視野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