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女媧,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華夏民族的人文先始,被尊為福佑社稷的正神。相傳她以黃泥仿照自身摶土造人,開創(chuàng)了人類社會,并建立了婚姻制度。上古時期,天地崩裂,女媧煉五彩石補天,斬巨鰲之足撐起四極,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女媧補天神話,她也因此被后人尊為“大地之母”。</p> <p class="ql-block"> 媧皇宮,傳說中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圣地,坐落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皇山上,始建于北齊時期(公元550—55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作為全國規(guī)模最大、肇建時間最早、影響地域最廣的女媧祭祀遺存,媧皇宮被譽為“華夏祖廟”。</p> <p class="ql-block"> 媧皇宮景區(qū)坐落于涉縣城西北十公里的唐王山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媧的古建筑群,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里群山疊翠,清漳環(huán)抱,堪稱“天造地設(shè)之境”。</p> <p class="ql-block"> 媧皇宮始建于北齊天寶年間(550—559年),明代陸續(xù)增建宮宇,清代又多次重修擴建,歷經(jīng)千年風雨,已發(fā)展為占地1.5萬多平方米的宏偉建筑群。整座宮殿依山而建,分為山上與山下兩大部分,由十八盤山路相連,氣勢恢宏,古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山下部分主要包括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及碑坊、補天廣場、補天湖等景觀;山上部分則設(shè)有山門、皮瘍廟、梳妝樓、眼光洞、蠶姑洞、迎爽樓、功德祠、鐘樓、鼓樓及媧皇閣等建筑,錯落有致,莊嚴神圣。</p> <p class="ql-block"> 媧皇閣,又名媧皇宮,是山上建筑的主體,通高23米,背依峭壁,由九根鐵索將樓閣牢牢系于巖壁之上,堪稱建筑奇觀。整座樓閣共四層,自下而上分別為女媧正殿、清虛閣、造化閣、補天閣,每層供奉一尊女媧神像,神態(tài)各異,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 媧皇閣高踞懸崖之巔,居高臨下,俯瞰人間,攬山河之勝,聚天地之靈,雄奇險峻,巍峨壯觀。其中,大石窟為媧皇閣之基,是朝拜女媧的正殿;清虛閣象征降福之地;造化閣為女媧創(chuàng)造人類、化育眾生之所;補天閣則象征女媧在此煉石補天,是祈求功名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鐘鼓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內(nèi)懸明代八卦鐵鐘,鐘聲渾厚悠遠,回蕩山谷。游人至此,多擊鐘祈福,以求女媧庇佑,平安順遂。</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眼光洞與蠶姑洞,開鑿于北齊文宣帝高洋時期。眼光洞供奉眼光奶奶(即迦葉菩薩),主司眼疾療愈;蠶姑洞供奉蠶姑奶奶(即安禪菩薩),掌管天下蠶桑之事。兩洞香火鼎盛,游人如織,香客虔誠禮拜,祈求神靈庇佑。</p> <p class="ql-block"> 媧皇宮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摩崖刻經(jīng)”,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7年),為高洋皇帝禮佛所建??探?jīng)共六部,分五處鐫刻于山壁之上,總面積達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計經(jīng)文13.7萬字。</p> <p class="ql-block"> 石刻經(jīng)文以楷書與隸書為主,筆力剛勁,飄逸灑脫,歷來為書法家所推崇,被譽為“銀鉤鐵劃,天下絕奇”,享有“天下第一壁經(jīng)群”的盛譽。</p> <p class="ql-block"> 山下的朝元宮原為大悲準提庵,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是山前第一組建筑。乾隆六年(1741年)增建三官殿,道光十年(1803年)重修天王殿與三官殿。據(jù)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碑文記載:“因其為山前首廟,遂錫嘉名朝元。”其中“朝”意為朝拜,“元”意為首位,寓意尊崇。</p> <p class="ql-block"> 廣生宮,俗稱子孫殿,依山勢而建,為一獨立四合院。院落上下錯落,由正殿與門樓組成。大門朝西,門前有26級臺階,坡度達四十五度,至今已有660年歷史。明萬歷十六年(1608年)曾遭火災焚毀,清康熙、乾隆年間多次重建修繕?,F(xiàn)存圣母神龕即子孫殿,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而成。</p> <p class="ql-block"> 媧皇宮的三大精髓為北齊摩崖石刻、主體建筑媧皇閣以及盛大的女媧祭典。相傳農(nóng)歷三月十八為女媧誕辰,自農(nóng)歷三月初一至十八日,為媧皇宮傳統(tǒng)廟會。廟會期間,民間以“擺社”形式祭祀,幾乎村村設(shè)社,甚至一村多社。三月初一當日,各社成員身著古裝,抬祭品、舉祭旗、功德旗與五彩旗,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前來朝拜,場面蔚為壯觀。各地香客云集,焚香祈福,整月人流不息。近年來,廟會更融入物資交流活動,形成“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新形態(tài),使祭典活動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氛圍更加熱烈。</p> <p class="ql-block"> 媧皇宮,這座承載千年信仰與文化的圣地,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更是億萬華夏兒女心中永恒的“華夏祖廟”。</p> <p class="ql-block">(部分資料源自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