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復(fù)興廣州文藝~~廣州人藝

霞姐

<p class="ql-block">復(fù)興路上的廣州文藝</p><p class="ql-block">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在廣州海面上爆發(fā)……面對苦難,中國人民奮起抗?fàn)帲诰韧鰣D存的道路上百折不撓、前仆后繼。廣州一大批思想家、文藝家站到了時代的前列,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投身于救國救民的運動,推動和影響了近代中國發(fā)展的進程。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談到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時舉出四位代表人物:洪秀全、康有為、嚴(yán)復(fù)和孫中山,其中三位是廣東人。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描繪出“少年中國”的美好藍圖……“民族復(fù)興”的理論構(gòu)建在這片大地上初步形成。</p><p class="ql-block">手機記錄生活點滴</p> <p class="ql-block">開辟近代書法發(fā)展“新路”</p><p class="ql-block">1889年,康有為在書法理論著作《廣藝舟雙楫》中提到“求新尚變”,該著作的出現(xiàn),在書法領(lǐng)域掀起了一股新的波瀾,同時也拉開了近代書法革命的序幕。他的學(xué)生梁啟超、王國維、徐悲鴻、劉海粟和蕭嫻等,均為文藝領(lǐng)域的翹楚。</p><p class="ql-block">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lǐng)袖之一、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受康有為求新求變的思想影響,嶺南書壇亦顯示出日漸昌盛的形勢,篆、隸、楷、行、草諸體都有享譽全國的高水平作品。</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1878-1972),廣東南海人,民主革命家、畫家,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第二屆主席。</p><p class="ql-block">兼具政治家和藝術(shù)家的雙重身份,何香凝一心一意投身藝術(shù)與革命事業(yè)。在傳統(tǒng)美術(shù)、西方美術(shù)與新興美術(shù)并存的多元化美術(shù)時代,何香凝在傳統(tǒng)、革新與政治之間探索前行,成就了其在中國百年美術(shù)發(fā)展史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20世紀(jì)20年代,嶺南畫派隨著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國現(xiàn)代畫壇。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他們在中國畫的基礎(chǔ)上融合日本、西洋繪畫技法,自創(chuàng)一格。高劍父在廣州創(chuàng)辦“春睡畫院”,培養(yǎng)出方人定、關(guān)山月、黎雄才、司徒奇等“嶺南畫派”第二代中堅力量。</p> <p class="ql-block">《東戰(zhàn)場的烈焰》</p><p class="ql-block">作者:高劍父</p><p class="ql-block">類別:中國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32年</p><p class="ql-block">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廣州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作品:《蘆花雁圖》</p><p class="ql-block">作者:高奇峰</p><p class="ql-block">類別:中國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16年</p><p class="ql-block">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廣州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匡廬詩意寫生圖》</p><p class="ql-block">作者:陳樹人</p><p class="ql-block">類別:中國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32年</p><p class="ql-block">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廣州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20世紀(jì)是中國水墨藝術(shù)由傳統(tǒng)文人畫脫胎換骨轉(zhuǎn)型的時期。林風(fēng)眠敢于探索,在表現(xiàn)風(fēng)格和表達方式上卓然獨立。他培養(yǎng)的學(xué)生有吳冠中、李可染、趙無極、董希文、席德進、蘇天賜等,足以撐起現(xiàn)代中國美術(shù)的半壁江山,成為中國畫探索發(fā)展的主流力量。</p> <p class="ql-block">《山徑》</p><p class="ql-block">作者:林風(fēng)眠</p><p class="ql-block">類別:中國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40年</p><p class="ql-block">廣東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開中國城市雕塑之先河</p><p class="ql-block">1925年中國赴歐美學(xué)習(xí)雕塑的25位留學(xué)生中有7位是廣東人,代表人物有李金發(fā)、鄭可等人。他們的作品代表了20世紀(jì)三四十年代城市雕塑藝術(shù)的發(fā)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1944年7月,鄭可創(chuàng)作的浮雕作品《光復(fù)桂南紀(jì)念碑》于柳州落成。</p> <p class="ql-block">“中國夢”的起點</p><p class="ql-block">1894年,在中華民族的生存危機發(fā)展到極點的歷史時刻,孫中山建立了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團體一一興中會,并在《興中會章程》中率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1911年,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jié)束了在中國延續(xù)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p> <p class="ql-block">首提“中華民族”</p><p class="ql-block">1900年,梁啟超在《清議報》發(fā)表《少年中國說》一文以激情澎湃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個嶄新的“少年中國”的愿景。</p><p class="ql-block">少年富則國富,</p><p class="ql-block">少年強則國強,</p><p class="ql-block">少年獨立則國獨立,</p><p class="ql-block">少年自由則國自由,</p><p class="ql-block">少年進步則國進步,</p><p class="ql-block">少年勝于歐洲</p><p class="ql-block">則國勝于歐洲,</p><p class="ql-block">少年雄于地球</p><p class="ql-block">則國雄于地球。</p><p class="ql-block">一一梁啟超</p> <p class="ql-block">茍利國家生死以,</p><p class="ql-block">豈國禍福避道之。</p><p class="ql-block">一一林則徐</p> <p class="ql-block">廣州戲劇的革故鼎新</p><p class="ql-block">粵劇是廣州地區(qū)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劇,俗稱廣東大戲,20世紀(jì)二三十年代進人鼎盛時期,出現(xiàn)了當(dāng)時譽滿省港澳的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白駒榮、廖俠懷五大流派和上海妹、譚蘭卿、譚玉蘭、衛(wèi)少芳四大名旦。在全國所有地方劇種中,粵劇率先走向海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p> <p class="ql-block">紅線女</p><p class="ql-block">紅線女(1925-2013),廣東開平人,出生于廣東廣州,粵劇表演藝術(shù)家、粵劇"紅派"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廣州市文聯(lián)第二屆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中國攝影的發(fā)祥地</p><p class="ql-block">1844年,鄒伯奇撰寫了中國通用“攝影”的開山之作、世界上最早的攝影文獻之一《攝影之器記》,并制造出中國第一部照相機,被譽為“中國照相機之父”。同年,廣州同文街誕生了中國第一家照相館。1912 年,廣州成立中國照相行業(yè)第一個同業(yè)行會一一廣州攝影公會。1922年,中國首本攝影刊物《攝影雜志》在廣州創(chuàng)辦。1923年,潘達微、劉體志等創(chuàng)建廣東首個攝影藝術(shù)團體“景社”,引領(lǐng)中國攝影從萌芽階段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p><p class="ql-block">一一《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起來,不愿意做奴隸的人們一一河北冀中八路軍司令號》</p><p class="ql-block">作者:石少華</p><p class="ql-block">類別:攝影</p><p class="ql-block">時間:1940年</p> <p class="ql-block">《國際歌》從廣州開始傳唱</p><p class="ql-block">1923年6月15日,瞿秋白將他譯配的中文《國際歌》發(fā)表在《<新青年>季刊》創(chuàng)刊號上,是國內(nèi)首次公開發(fā)表。</p><p class="ql-block">在中共三大召開的最后一天,全體代表集中到黃花崗烈士陵園,由瞿秋白、張?zhí)捉坛秶H歌》。從中共三大開始,確立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合唱《國際歌》的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文藝界知音周恩來在廣州</p><p class="ql-block">1924年,周恩來在黃埔軍校任政治部主任時創(chuàng)立“血花劇社”,意為“革命之血、主義之花”,用文藝表演的形式宣傳革命,受到師生的歡迎。</p><p class="ql-block">《周恩來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談保衛(wèi)華南》</p> <p class="ql-block">《保衛(wèi)祖國,為民先鋒(為曾生題詞)》</p><p class="ql-block">作者:鄒韜奮</p><p class="ql-block">類別:書法</p><p class="ql-block">時間:1942年</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與李大釗》</p><p class="ql-block">作者:吳作人</p><p class="ql-block">類別:油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59年</p><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中國現(xiàn)代最長的挽聯(lián)</p><p class="ql-block">孫中山和李大釗的革命友誼,是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在追求真理和改造中國的實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他們?yōu)閲驳谝淮魏献髯叩揭黄穑蔡幍臅r間不長,但感情真摯。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不幸病逝,李大釗驚聞噩耗,忍悲揮筆,寫下了214字中國現(xiàn)代最長的挽聯(lián)。</p> <p class="ql-block">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fā)的火光,</p><p class="ql-block">同時也是引導(dǎo)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p><p class="ql-block">一一《魯迅》</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于1937年在中山大學(xué)演講的公告</p> <p class="ql-block">歐陽予倩、田漢、梅蘭芳與廣東戲劇</p><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歐陽予倩在廣州成立廣東戲劇研究所,聘請洪深為校長、田漢為名譽校長,唐槐秋、胡春冰、馬思聰?shù)热谓?,聶耳也曾一度加盟。組織演出《怒吼吧!中國》等劇目,均以廣府話演出,故稱粵語話劇。</p> <p class="ql-block">巴金:廣州是一個值得留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933年5月28日(端午節(jié)),巴金從香港乘船到廣州,他寫下了散文《海珠橋》,稱廣州是“一個值得我們留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以筆為槍</p><p class="ql-block">以李樺、賴少其、劉侖等為主,組成廣州藝術(shù)工作者協(xié)會形象藝術(shù)組,并成立以李樺為會長的現(xiàn)代版畫會,出版了《木刻界》《現(xiàn)代版畫》兩個刊物。廖冰兄、關(guān)山月、黃新波、蔡迪支等畫家創(chuàng)作了不少宣傳抗日救亡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靜物》</p><p class="ql-block">作者:賴少其</p><p class="ql-block">類別:木刻版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37年</p> <p class="ql-block">《怒吼吧,中國!》</p><p class="ql-block">作者:李樺</p><p class="ql-block">類別:木刻版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35年</p> <p class="ql-block">《義勇軍的防御戰(zhàn)》</p><p class="ql-block">作者:陳鐵耕</p><p class="ql-block">類別:版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33年</p> <p class="ql-block">《到前線去》</p><p class="ql-block">作者:胡一川</p><p class="ql-block">類別:版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32年</p><p class="ql-block">廣東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練兵》</p><p class="ql-block">作者:古元</p><p class="ql-block">類別:版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43年</p><p class="ql-block">廣東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解放廣州紀(jì)念像》</p><p class="ql-block">作者:尹積昌</p><p class="ql-block">雕塑(銅)</p><p class="ql-block">時間:1959年</p><p class="ql-block">廣州雕塑院(藏)</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jì)念像》</p><p class="ql-block">作者:尹積昌、詹行憲、廖加復(fù)</p><p class="ql-block">雕塑(銅)</p><p class="ql-block">時間:1958年</p><p class="ql-block">廣州雕塑院藏</p> <p class="ql-block">《艱苦歲月》</p><p class="ql-block">作者:潘鶴</p><p class="ql-block">類別:雕塑</p><p class="ql-block">時間:1956年</p><p class="ql-block">廣州美術(shù)學(xué)院潘鶴藝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應(yīng)葉劍英的請求,為《南方日報》書寫報名,并在信上批示。</p> <p class="ql-block">如椽之筆寫南方</p><p class="ql-block">《南方日報》創(chuàng)刊于1949年10月23日,“南方日報”這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由毛澤東于1949年10月13日親筆書寫。</p><p class="ql-block">《廣州日報》創(chuàng)刊于1952年12月1日,創(chuàng)刊前夕,毛澤東接受時任廣州市長葉劍英的請求,欣然書寫了兩張報頭,轉(zhuǎn)交給報社選用,其中的一幅題字,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羊城晚報》創(chuàng)刊于1957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后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大型綜合性晚報,由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題寫報頭。1980年2月15日復(fù)刊,由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題寫報頭。</p> <p class="ql-block">廣州市長朱光的文藝情懷</p><p class="ql-block">開國大典前夕,朱光由長春調(diào)來廣州,毛澤東為他親筆題詞,希望他與在南方工作的同志團結(jié)一起,將南方工作做好。從1949年10月至1960年10月,朱光先后擔(dān)任廣州市副市長、市長。1959 年正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朱光市長創(chuàng)作50首《望江南·廣州好》,道盡了廣州的自然景致和人文風(fēng)貌,影響深遠,傳為佳話。</p> <p class="ql-block">1949年廣東、廣州電臺成立</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廣播電視事業(yè)開拓者</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文藝脊梁</p> <p class="ql-block">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首任主席。</p> <p class="ql-block">那秀媚的珠江,流著淡綠色的江水,帆船和汽船不停地來回走著,過江的渡船在那帆船和汽船中間穿來穿去,十分好看。北岸長堤上的車輛和行人,像用一根長線牽著似地緩緩移動。微微的秋風(fēng)吹起市面的聲音,有一陣、沒一陣地在江水上浮浮沉沉……</p><p class="ql-block">一一歐陽山《三家巷》</p> <p class="ql-block">小河上來來往往的小艇,揚起了輕快的水聲,西涌社的社員們出勤歸來的縱情談笑聲,和市街上熙來攘往的行人,彼此呼喚,笑謔,低談高叫的復(fù)雜的聲浪,交織在一起,在金陽斜照的小河邊回蕩,把許火照的沉思打斷了,仿佛這一切聲音,都是愉快,樂觀,生氣勃勃的。</p><p class="ql-block">一一陳殘云《香飄四季》</p> <p class="ql-block">看著繁花錦繡,賞著姹紫嫣紅,想起這種一日之間廣州忽然變成了一座"花城",幾乎全城的人都出來深夜賞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p><p class="ql-block">一一秦牧《花城》</p> <p class="ql-block">看著繁花錦繡,賞著姹紫嫣紅,想起這種一日之間廣州忽然變成了一座"花城",幾乎全城的人都出來深夜賞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p><p class="ql-block">一一秦牧《花城》</p> <p class="ql-block">麥華山</p> <p class="ql-block">關(guān)山月</p> <p class="ql-block">黎雄才</p> <p class="ql-block">方人定</p> <p class="ql-block">《我是海燕》</p><p class="ql-block">作者:潘嘉俊</p><p class="ql-block">類別:油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71年</p><p class="ql-block">廣東美術(shù)館藏</p><p class="ql-block">1972年人選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覽</p> <p class="ql-block">《魚躍圖》</p><p class="ql-block">作者:陳永鏘</p><p class="ql-block">類別中國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72年</p><p class="ql-block">廣東美術(shù)館藏</p><p class="ql-block">1972年獲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覽優(yōu)秀作品獎</p> <p class="ql-block">《雷鋒小組》</p><p class="ql-block">作者:王玉玨</p><p class="ql-block">類別:中國畫</p><p class="ql-block">時間:1973年</p><p class="ql-block">廣東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倚天大地五言聯(lián)》</p><p class="ql-block">作者:商承祚</p><p class="ql-block">類別:篆書</p><p class="ql-block">時間:1978年</p> <p class="ql-block">《天外門前七言聯(lián)》</p><p class="ql-block">作者:葉恭綽</p><p class="ql-block">類別:行書</p><p class="ql-block">時間:1955年</p><p class="ql-block">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廣州美術(shù)館)藏</p> <p class="ql-block">《自作詩》</p><p class="ql-block">作者:秦雩生</p><p class="ql-block">類別:行書</p><p class="ql-block">廣州人民藝術(shù)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臨毛公鼎》</p><p class="ql-block">作者:容庚</p><p class="ql-block">類別:篆書</p><p class="ql-block">時間:1978年</p><p class="ql-block">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廣州美術(shù)館)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