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谷東高村臨泉寺,緊鄰京平高速公路,旁邊就是泉山,當?shù)厝朔Q為塔兒山,山上就是上次寫過的文峰塔。這里以前被東高村小學校占用,前幾年校舍被改造,變成了時髦的民宿了??砷_業(yè)后生意并不好做,據(jù)說老板也換了,今年到現(xiàn)在都沒有對外營業(y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年前第一次來,是因為這民宿,卻偶然發(fā)現(xiàn),這里居然還隱藏著一座古寺,當時大殿被鎖著未能進入。后來得知里面還有老壁畫,又特意來了一趟,結果依舊鐵將軍把門。這次三訪臨泉寺,因緣際會,終于為開。</p><p class="ql-block"> 這臨泉寺在一處高地之上,進院后還能看出原來小學兩列三排平房的格局,而在校園中心位置有幾棵古柏,古柏后面就是這寺僅剩的一座大殿。但從四圍的地基來看,原來范圍還是不小的,不像個簡單的小村寺廟。</p> <p class="ql-block"> 在大殿西南有一古井,還留有水槽、轆轤的遺跡。有標牌說明,井自建寺就有,供僧侶及村民使用。周圍泉眼眾多,水脈豐沛。這臨泉寺的名字或許就是這么來的。</p> <p class="ql-block">當?shù)厝烁嬖V我,在那瘋狂的年代曾有男老師跳井而亡,井邊幾個年輕人聽聞趕緊跑出老遠,我探頭向井底望去,布滿青苔的井壁深處,幽暗中還能看到水面的反光。想起那句話,“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不禁一個激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校園中心古柏下有一放到的石碑,碑文漫漶不清,但碑額還好。應該是“明驛宰臣均墓志銘”。應該是明朝一個叫臣均的驛宰,死后的墓志銘。這驛宰就是驛承,也就是一個郵驛的管理者,在明朝都沒有品位的,相當于郵電所所長吧。這個“臣”姓比較少見,當姓時好像念chá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可惜看不清碑文,不然應該送到郵政博物館,了解一下明代郵驛的作用。另外就是一般墓志銘都應該是方形,放在墓里的,這種碑狀的還真不多見,也不知從哪搬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柏樹后面就是大殿了。大殿三開間,硬山頂,前出廊。</p> <p class="ql-block">前廊左右廊心墻上的磚雕非常不錯,一般廟宇這個位置都會畫上兩位神仙當門神,而這里居然是彩色磚雕的寶瓶花卉,一邊是圣潔青蓮。</p> <p class="ql-block">一邊是富貴牡丹,能完好保存至今實乃不易。</p> <p class="ql-block">前廊左上角還留存有一幅山花墨畫,似乎是一位長髯漢子護住一窈窕婦人,與一年輕人打斗,也不知出自哪出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殿前還有一座碑,方首方趺,碑陽篆額“重修碑記”,碑陰篆額“碑陰題名”,字體頗耐看。正面起首“重修臨泉寺碑記”,然后是“敕授文林郎知平谷縣事知縣前壬午科……林文龍撰”。這文林郎為清朝時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相當于現(xiàn)在的處級干部,也就是當時的知縣大老爺。</p><p class="ql-block"> 后面還有“本邑歲貢進士王綸撰額”、“本邑歲貢進士趙簡書”。最后落款年代為“大清康熙四十三(1704年)年歲次甲申九月初一日立碑”</p><p class="ql-block"> 最下面還有“鐫字石匠真定府臨城縣人劉芳、張志剛、張志仁”。這真定府就是現(xiàn)在的石家莊正定縣古稱。過去石家莊真的就是個莊子,是要歸真定府管轄的。清雍正元年(1723年)為避胤禛諱才改為正定府??虃€碑要從正定請人來北京,這石匠的名氣看來也夠大的。</p> <p class="ql-block"> 這碑文洋洋灑灑寫了不少,但才疏學淺實在不是太明白。其中有“韓昌黎起八代之哀”,“后世薦佛骨表”,“昌黎學業(yè)正大,絕無異端”等字樣。韓愈是反對佛教信仰的,而這臨泉寺是佛寺,碑文反復提到韓愈,我也沒看懂是什么邏輯?;蛟S這臨泉寺很久以前就有書院作用了?這道跟邊上的文峰塔有了對應,或許這泉邊還有過泮池吧。</p><p class="ql-block"> 另外碑文中還提到了“寺建于遼之咸熙,歷金元明迄今”。遼沒有咸熙年,可能是說遼重熙年至咸雍年間所建吧。還有一重大地質(zhì)事件“己未歲地震傾圮(pǐ倒塌)”,說的是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平谷、三河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當時地震相當于八級,《民國23年平谷縣志》記載:“七月平谷地震極重,城鄉(xiāng)房屋塔廟蕩然一空,遙望茫茫,了無障隔。”這也是這臨泉寺重修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碑文看不太明白,這方趺石雕卻也有許多故事。方趺前面是二條四爪蟒戲火焰珠。</p> <p class="ql-block">后面則畫面豐富,仿佛是皇家獵苑。兩側太湖石假山堆疊,芳草地上一只小兔似乎被驚的跳躍奔逃,左右兩只小鳥也撲棱棱飛起。還有兩只梅花鹿似乎在扭頭望向樹梢。</p> <p class="ql-block">原來在那老松樹上蹲著一只調(diào)皮的猴,它伸出一根桿子,在小心翼翼的捅馬蜂窩,這也算傳統(tǒng)文化了,封(蜂)侯(猴)得祿(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方趺左右也都有浮雕,一邊似乎是一頭老牛臥在水邊,回頭仰望云影中的月亮。另一邊似乎是一匹駿馬踏水迎風,回望天空。這兩幅都有美好的寓意,也是碑趺上常見的雕刻題材。門頭溝燕家臺村,就有一座老門樓,擁有一對相似石刻的角柱石。</p><p class="ql-block"> 老?;仡^仰望天空云層里的一彎明月。這就是“坤牛望月”。其典出于宋·賴文俊《催官篇》卷二之《評砂篇》:“經(jīng)曰:千(乾)馬亙天,也叫天馬行空,坤牛(地上的牛)望月,艮狗依市,巽雞鳴闕,天柱發(fā)四維之氣,而功名唾手,此之謂矣?!闭荚唬豪づ槲?,上能通天(所以雕刻月亮),下能分水(那似一圈漣漪的,是水紋嗎?),科舉夢此,子丑聯(lián)捷;征伐夢此,水戰(zhàn)大勝;出行夢此,遇險得濟;疾病夢此,服藥必痊;商賈夢此,涉江泛海,必獲珍寶之奇貨。</p><p class="ql-block">如此說來只要夢到這坤牛望月、乾馬亙天就是上上吉兆,心想事成,干嘛嘛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說是“犀牛望月”,但這犀牛角可是直直沖前的,這牛角可是彎彎的,肯定只是普通水牛而已。還有人說是“吳牛喘月”,這吳牛怕熱,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便不停喘氣。有誰會喜歡刻上一個疑神疑鬼的家伙呢!</p> <p class="ql-block"> 在臨泉寺大殿東南角還藏著一件寶貝,一塊青石經(jīng)幢。經(jīng)幢八面,寬窄相間。寬的一面開龕雕佛造像,結跏趺坐于須彌座之上。窄的一面刻佛名號及經(jīng)文,分別是東方阿閦(chù)佛、南方寶生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各施不同手印。在三面佛像下還有字,分別是“臨泉禪寺”、“住持”、“元公”。可惜沒有紀年,有朋友說有遼代風格,總之字跡工整,佛像雕刻精美,希望能得到好好保護。</p> <p class="ql-block">最終是要進入臨泉寺大殿的,里面有我心心念的《二十四諸天》壁畫,下次再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