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今年6月中下旬,先后兩次去到北京順義區(qū)竺林路6號的“羅紅攝影藝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b>由于兩次僅相隔幾天,讓時間上有所交錯互補,完成這一期圍繞美篇主題有關(guān)圖片的自我拍攝,及時記錄了自己今年夏天以來,第一次“遠行”的過程。</b></p> <p class="ql-block"><b>“羅紅攝影藝術(shù)館”位于北京順義區(qū)機場高速路楊林大道出口南側(cè)的200米處,占地180畝。2010年羅紅投入平生所有,耗資數(shù)億,歷時六年,建成了這座全國最大的、并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私人攝影藝術(shù)館,并于2016年8月正式對社會開放。</b></p><p class="ql-block"><b>整個藝術(shù)館由羅紅攝影畫廊(即主體建筑)、東方園林景觀群以及黑天鵝蛋糕藝術(shù)館三大部分組成。除了展出羅紅的攝影作品外,在主體建筑二層還設(shè)計有一次可容納70人的放映廳,只要是開館日,從上午9:00至晚上19:50每相隔50分鐘,便播放一場羅紅攝影的紀錄片,所有來訪游客均可按序入內(nèi)觀看。</b></p><p class="ql-block"><b>這里,想結(jié)合紀錄片多談一點個人的“觀后感”。紀錄片整體上都是以不斷變化的自然風光及野生動物為主,可以說精彩絕倫,引人入勝。其中有兩個畫面為自己留有深刻印象(暫不在此贅述,放在后面結(jié)合展片詳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圍繞這期美篇主題,有必要對這座藝術(shù)館的“主人”做一個大概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羅紅 1967出生于四川雅安,攝影是他自幼追逐的人生夢想;17歲開始獨立創(chuàng)業(yè),從事相關(guān)攝影的工作;25歲創(chuàng)立“好利來”蛋糕店,之后逐步發(fā)展成為全國烘焙行業(yè)最大的連鎖品牌之一。他不僅是成功的企業(yè)家,也是資深的攝影人。</b></p><p class="ql-block"><b>身為是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攝影足跡遍布中國西部、非洲、美洲、北極和南極。不僅多次深入新疆、西藏等地的無人區(qū)創(chuàng)作,還在20年間曾去了56次非洲。</b></p><p class="ql-block"><b>?他用鏡頭捕捉紀錄野生動物的自然生存狀態(tài),還用航拍鏡頭拍攝了極其短暫而又罕見的自然奇觀,猶以“納純湖~守候了十三年的奇跡”的系列作品而廣受關(guān)注贊譽。還有他航拍的“國之美”系列作品也令人矚目好評。</b></p><p class="ql-block"><b>2006年他是第一個在聯(lián)合國(即肯尼亞內(nèi)羅畢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總部)開辦個人影展的中國人。</b><b style="font-size:18px;">2009曾獲得聯(lián)合國“氣象英雄“的稱號。</b><b>2011年被肯尼亞總統(tǒng)授予“武士勛章”,他也是唯一獲得這項榮譽的“外國人”!</b></p> <p class="ql-block"><b>從放映廳出來,便可看到藝術(shù)館的照片墻(拼圖照片取自上、下兩個不同方向的視角),紀錄了作者20年來攝影的歷程;同時它也是從二樓直接去往展覽大廳的坡道走廊。</b></p><p class="ql-block"><b>為了便于描述表達,將布展的藝術(shù)館統(tǒng)稱為“展廳”(或側(cè)廳);將羅紅先生統(tǒng)稱為“作者”,所有展出的照片作品統(tǒng)稱為“展片”。</b></p> <p class="ql-block"><b>走進展廳,呈現(xiàn)出一種由射燈主載的暗光背景,相當多的都是超大尺度的展片,以致本人的手機視角難以拍到完整畫面,故一些展片只能做選擇性的局部摘選(若此均會在美篇中特別說明)。</b></p> <p class="ql-block"><b>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作者航拍的中國高山……經(jīng)了解均屬于作者與2020年9月啟拍的“國之美”系列項目。</b></p> <p class="ql-block"><b>橫斷山脈(摘自展片局部)</b></p> <p class="ql-block"><b>2000年恰逢國慶節(jié)與中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是同一天,作者于當年8月16日的清晨,用滿月下貢嘎山主峰的畫面記錄了這一寶貴的難得時刻……</b></p> <p class="ql-block"><b>展片中呈現(xiàn)的是位處西藏阿里的岡仁波濟峰(摘自展片局部)。</b></p><p class="ql-block"><b>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是“神靈之山”之意,它海拔為6714米,迄今為止依然是未曾有人登頂?shù)奶幣?。在佛教中稱其為“須彌山”,是佛祖釋迦牟尼講法的三大道場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圖中左側(cè)是“神靈之山”~岡仁波濟峰展片的完整版。</b></p> <p class="ql-block"><b>當看到一組雄獅的展片,隨之向左轉(zhuǎn)向一個側(cè)廳,這里呈現(xiàn)的幾乎全是拍攝于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及花豹的展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眼望去這幅酷似油畫,被稱為“草原大地上的戀人”展片,是羅紅先生于2016年在非洲肯尼亞馬賽馬拉草原拍攝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有感展片中呈現(xiàn)的一幕,兇猛的雄獅竟能與母獅這樣“神態(tài)祥和”地相伴在一起,這樣的場景真是極其罕見!</b></p> <p class="ql-block"><b>還有這一只雄獅與三只母獅迎著陽光并排行走的一幕</b><b style="font-size:18px;">(摘自展片的局部),</b><b>也同樣令人驚嘆。</b></p> <p class="ql-block"><b>這兩張展片,最令人矚目的無疑是小花豹一雙“藍澈的眼睛”(均摘自展片局部)~這也恰好證明了花豹剛出生不久幼小的獸齡;隨著花豹的逐月成長,眼中的藍色也會逐漸隨之退去…… 總之,成年的花豹是黃褐色的眼睛。</b></p> <p class="ql-block"><b>展片中的花豹體形矯健,它是非洲草原上最出色的“獵手”。請注意查看一下它的眼睛,的確是黃褐色的。</b></p> <p class="ql-block"><b>“世上只有媽媽好”這一點對自然界通用~瞧這里,頑皮的小獅子正跳起來親吻它的母親……(摘自展片局部)</b></p> <p class="ql-block"><b>在另一個側(cè)廳,看到了一組火烈鳥的展片。</b></p> <p class="ql-block"><b>這是作者2024年11月,攝于玻利維亞高原湖泊上的詹姆斯火烈鳥,這也是作者酷愛拍攝火烈鳥的品種之一。</b></p><p class="ql-block"><b>展片中它們相互依偎在一起把頭埋在羽毛里抵御著清晨的嚴寒……抬眼望去,猶如一片靜靜綻放的花,為此作者又特意賦予它們一個好聽的稱謂~即“安第斯之花”。</b></p> <p class="ql-block"><b>這是我摘選展片局部中詹姆斯火烈鳥水中的倒影,特意在這里將它們翻轉(zhuǎn)過來看,猶似一團團含苞待放的花朵……</b></p> <p class="ql-block"><b>展片中呈現(xiàn)的是另一種火烈鳥……</b></p> <p class="ql-block"><b>肯尼亞納庫魯湖是鵜鶘的家園。展片中一群鵜鶘聚集在湖面上,碧湖青水如鏡,鵜鶘倒影如花……</b></p> <p class="ql-block"><b>這是北美洲墨西哥的加勒比火烈鳥,它們的羽毛,猶如美麗綻放的鮮花~據(jù)說每到繁殖期火烈鳥的羽毛都會變得鮮艷奪目……</b></p> <p class="ql-block"><b>位于墨西哥賽萊斯通自然保護區(qū)黃昏中的火烈鳥,只見它們通體熾紅,宛如水中燃燒的火焰……令人驚艷!</b></p> <p class="ql-block"><b>肯尼亞納純湖上壯觀的火烈鳥群。據(jù)說這里的納純湖也是東非80%火烈鳥的出生地。</b></p><p class="ql-block"><b>在此,想就這張展片談一點自己前面提到“觀影”后,第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b></p><p class="ql-block"><b>即鏡頭中有數(shù)以萬計的火烈鳥在空中揮翅翱翔,無比壯觀;影片中的那一刻</b><b style="font-size:18px;">好似陣風吹落梨花雪,漫飄長空舞翩翩……轉(zhuǎn)瞬間鏡頭中的火烈鳥又都快速涌向地面聚集,亦如空中的繁星悄然隕落,又像“大珠小珠落玉盤”,恍若夢幻……</b></p> <p class="ql-block"><b>看到這組肯尼亞納純湖的奇觀,不得不令人驚嘆!這是大自然用它那“轉(zhuǎn)瞬即逝”的畫筆,在地球上創(chuàng)作出的色彩奇跡……</b></p><p class="ql-block"><b>這是作者憑著攝影人的執(zhí)念,在納純湖苦守了13年取得的完滿收獲之一。</b></p><p class="ql-block"><b>這也是自己在“觀影后”第二個被深深憾動,難以忘懷的畫面。即航拍中的納純湖像彩帶一樣漂然靈動,并時時有火烈鳥群從其上空悠然飛過,真是美不勝收!</b></p><p class="ql-block"><b>這里,還要特別說明一下,以上展示的三張納純湖的奇觀,是我從展廳中多幅展片中特意摘選出來的……聯(lián)想起剛觀看過作者攝制的紀錄片,也讓我永遠記住了神秘而美麗的納純湖。</b></p> <p class="ql-block"><b>納米比亞落日下的長頸鹿。</b></p> <p class="ql-block"><b>肯尼亞卡加多遷徙的象群(摘選展片局部),由其沉重“步履”揚起的塵土亦如風卷起的黃沙,烘托出狂野非洲</b><b style="font-size:18px;">別具一格的景</b><b>象……</b></p> <p class="ql-block"><b>面積有1.6平方公里的博茨瓦納馬卡迪卡迪鹽沼,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沼之一;由于有季節(jié)性的水源,吸引著眾多的野生動物來此棲息。</b></p><p class="ql-block"><b>圖中斑馬群遷徙的背影(</b><b style="font-size:18px;">摘自展片局部)遠遠</b><b>望去好似帶條紋的羽毛……</b></p> <p class="ql-block"><b>博茨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奔騰的斑馬……(摘選展片局部)</b></p> <p class="ql-block"><b>可愛的南極企鵝(均摘自展片局部)</b></p> <p class="ql-block"><b>展廳中,一對母女在觀賞作者航拍的南極企鵝……</b></p> <p class="ql-block"><b>這張作者2009年拍攝于北美加拿大的北極熊母子,再次向人們展示了動物間的親情。</b></p> <p class="ql-block"><b>遷徙中的馴鹿~是作者今年4月于北美阿拉斯加北極地區(qū)拍攝的作品。(摘自展片局部)</b></p><p class="ql-block"><b>?關(guān)注到作品的日期,我想,這座展廳里所展示的展片,大概也是根據(jù)作者的新作能隨時有部分的更新調(diào)整。</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4月,作者冒著零下25℃的嚴寒,在智利巴塔哥尼亞高原上露宿一宿,終于如愿以償,拍到“滿月下的菲茨羅伊峰”。(三張均為展片局部)</b></p> <p class="ql-block"><b>油畫般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之秋(摘自展片局部)</b></p> <p class="ql-block"><b>作者于2019年4月在智利最南端拍攝的大自然的“天成之作”,即巴塔哥尼亞猶如詩畫般的秋天(這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展片之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通過展廳觀展,進一步了解到作者的</b><b style="font-size:18px;">攝影風格主要是聚焦自然景觀與野生動物;在為人們拓展視野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美好的享受以及昭示著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b><b>這里所展示的150幅展片,是作者從他20年來攝影的幾十萬張照片中精選出來、最具代表的作品,對自己來說,能一次集中觀賞到這么多難得一見的“佳作大片”,的確不虛此行。</b></p> <p class="ql-block"><b>藝術(shù)館的餐飲休閑區(qū),它的室內(nèi)外設(shè)計均以白色基調(diào)為主題。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去黑天鵝蛋糕藝術(shù)館游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左側(cè)為藝術(shù)館餐飲休閑區(qū);觀賞過藝術(shù)館中的所有作品后曾在餐飲區(qū)小憩,享用了紅茶與糕點,只是未能“拍照留影”,故不能分享,對此有點遺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右側(cè)為一組表達野生動物“母愛之情”的冰箱貼,看上去小巧而又可愛。</b></p> <p class="ql-block"><b>來到藝術(shù)館的園林景區(qū),由于臨近首都機場,時??梢钥吹接写箫w機從空中穿行……</b></p> <p class="ql-block"><b>圖中右側(cè)的白色建筑就是黑天鵝蛋糕藝術(shù)館的外觀色彩。</b></p> <p class="ql-block"><b>園林區(qū)設(shè)計有水景環(huán)繞藝術(shù)館的主體建筑。</b></p><p class="ql-block"><b>可以看到水質(zhì)清澈見底……</b></p> <p class="ql-block"><b>流動的水道邊布滿多樣不同顏色的的花卉……</b></p> <p class="ql-block"><b>蜿蜒的水道,游動的錦鯉,為臨水的花草植被平添一份自然的氣息,構(gòu)成了一幅幅靈動的畫面……</b></p> <p class="ql-block"><b>水道邊還可以看到小蝴蝶時時飛舞……終于幸運地拍到了一張較為清晰的“蝶戀花”。</b></p> <p class="ql-block"><b>園林中隨處可見最多的是這種花形張揚、紅白兩色的“醉蝶花”,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草本花卉。</b></p> <p class="ql-block"><b>其次,便是這種花姿與色彩典雅的“百子蓮”,當然它還有不少的雅致的別稱,如紫君子蘭、非洲百合、藍花君子蘭等等。</b></p> <p class="ql-block"><b>園林景觀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種植了不少形態(tài)各異的“小松樹”,還有用大小不一、表面圓潤的山石堆積起來的小山丘以及鋪墊的“石板路”。</b></p> <p class="ql-block"><b>尤其還有多處層疊分布、亦如山泉潺漣的“流瀑”,構(gòu)成一幅幅凸顯北方園林特色的畫卷……</b></p> <p class="ql-block"><b>還可以看到靜立在水中、形態(tài)逼真石雕藝術(shù)的火烈鳥(大概這正是出自山東傳統(tǒng)石雕工匠的手筆)。</b></p> <p class="ql-block"><b>當然最叫人感到驚奇的是水景中還會定時釋放水霧,一時間仿若仙氣繚繞,為整個景區(qū)營造了一種神秘而又浪漫的氛圍。</b></p> <p class="ql-block"><b>此刻,水中的錦鯉與水面的天鵝相互靈動,亦如游曳穿行在夢幻的云水間……</b></p> <p class="ql-block"><b>隨著夜幕輕輕垂降,園林景區(qū)的燈光璀璨……</b></p> <p class="ql-block"><b>此刻金色的燈光讓松樹“熠熠生輝”,仿佛比白天看上去更顯得威武、挺拔。</b></p> <p class="ql-block"><b>登上園景中的小山丘,一眼望去,黑天鵝蛋糕藝術(shù)館落地窗燈光通明,水景中一側(cè)明亮的倒影明顯延伸了現(xiàn)實中建筑的身影……我想,這大概是藝術(shù)館整體設(shè)計的奇妙之處。</b></p> <p class="ql-block"><b>想不到此刻樹叢中的燈光也會營造油畫般的效果……</b></p> <p class="ql-block"><b>夜晚的燈光讓藝術(shù)館看上去更通透、更恬靜。</b></p> <p class="ql-block"><b>當再次看到由燈光點亮的“羅紅攝影藝術(shù)館”的標識,意味著自己這次夏日之旅即將結(jié)束。</b></p><p class="ql-block"><b>?回想在這里度過的短暫時光,的確是一次美好的心情愉悅和“視覺享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