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劉朝暉《山西古戲臺》攝影作品展在太原市杏花嶺區(qū)南華門東四條九三學社山西省委直屬藝術支社美術館開展。<br><br>劉朝暉,曾用名劉客南,祖籍河北省平山縣,1964年出生于山西省晉南地區(qū)運城縣,后隨父母客居臨汾縣。1982年9月考入太原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科,1985年8月參加工作,先后從事過教師、編輯及行政工作, 現(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br><br>劉朝暉曾先后于2003年10月,在岢嵐縣王家岔村古長城腳下與岢嵐縣攝影家王興邦合作,舉辦攝影展《岢嵐是個好地方》。2006年7月,完成攝影集《晉儺·遺失在鄉(xiāng)間的音樂》。2006年12月,完成攝影集《山水岢嵐》。2016年11月,完成民俗攝影專著《上廟的日子——尋訪山西古廟會》,并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25年7月,完成攝影集《山西古戲臺》,并舉辦“山西古戲臺——劉朝暉攝影作品展”。 先后承擔和參與《山西國寶之旅》、《行走沁水》、《臨汾旅游路書》、《沿著黃河去旅游》、《表里河山三部曲之黃河?搖籃曲》等書籍的攝影工作。作品曾先后入選全國攝影藝術展、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山西省攝影藝術展。<br><br>古戲臺作為山西重要的村落文化景觀,曾經是鄉(xiāng)野的靈魂,是風俗與信仰的家園。這次展出的近百幅山西古戲臺攝影作品,是劉朝暉從文獻紀實、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fā),對山西古戲臺長達二十多年影像記錄的總結。<br><br>從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們將看到眾多老戲臺的今日狀貌以及古戲臺與當代鄉(xiāng)村生活的共生圖景。這些作品不只局限于類型學的多角度拍攝和傳統(tǒng)紀實攝影的文獻屬性,也是他在《上廟的日子》古廟會專題之后,為我們呈現(xiàn)的有關晉地風土建筑與現(xiàn)代生活依存關系的紀實攝影專題。<br><br>劉朝暉用這些影像告訴我們:消逝與永恒從來不是對立命題——當古戲臺卸下演劇的實用功能,正是其文化象征意義獲得美學重生的時刻。<br><br>這次影展既是一次對山西古代建筑遺產的致敬,也是一場關于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辨,值得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