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作人,生于1885年,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開創(chuàng)者與倡導(dǎo)者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經(jīng)擔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全國性抗戰(zhàn)時期曾任偽華北政務(wù)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箲?zhàn)結(jié)束后被捕入獄,1949年釋放,晚年主要從事翻譯工作。1967年5月6日在北京家中離世,享年82歲。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推薦語:一本書讀懂周作人。影響深遠而又備受爭議的文化大事,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胡適、郭沫若、鄭振鐸、郁達夫推崇的一代大家;創(chuàng)中國散文新高峰,被魯迅稱為“真正一流的散文”。</p> <p class="ql-block"> 這本《雨天的書》是我2022年8月在京東書城買的,年底開始讀,讀了三分之一因許多事情打擾,放下再沒有讀。這次回來裝修房子,帶了幾本書來讀,又拿了起來。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每天讀讀,越讀越有味道,正巧海濱也是夏雨不斷。讀作者的散文,真是心曠神怡,受益匪淺。</p> <p class="ql-block"> 書中共有64篇散文,都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作品,距今有一個世紀了。作者在1923年11月5日的自序一中寫道:“今年冬天特別的雨多,因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傾盆的下,只是蜘蛛絲似的一縷縷的灑下來。雨雖然細得望去都看不見,天色卻非常陰沉,使人十分氣悶。在這樣的時候,常引起一種空想,覺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友人談閑話,那是頗愉快的事。不過這些空想當然沒有實現(xiàn)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覺得陰沉。想要做點正經(jīng)的工作,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氣的燒酒,一點味道都沒有,只好隨便寫一兩行,并無別的意思,聊以對付這雨天的氣悶光陰罷了。”讀作者的散文,在這個夏天的日子里,于我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坐在樓頂?shù)钠脚_上,吹著陣陣清風,四周遠處的群山,碧綠的植被,遠離喧囂的市區(qū),靜靜體會閑散中讀書的愜意,尤其遇上下雨天,真是心曠神怡,滿滿的愉快感。</p> <p class="ql-block"> 讀作者的《雨天的書》,能感受到作者的樸實和有趣,特別是平淡的生活中的真實。無論是寫給友人的尺牘,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寫童年時光,寫女兒的生死,寫北京的茶食,寫故鄉(xiāng)的野菜,寫生活中的藝術(shù)等,都能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的文字,記錄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因為它的真實和平淡。每一篇都不長,每一篇都很耐人尋味。在這么多作品中作者的“關(guān)于命運”和“中國的國民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我說命,這就是個人的先天的質(zhì)地,今云遺傳。我說運,是后天的影響,今云環(huán)境?!谝唬袊舜蠹s特別有一種麻醉享受性,即俗云嗜好。第二,中國人富的閑得無聊,窮的苦得不堪,以麻醉消遣。”(《關(guān)于命運》)一字一句讀完,盡管里面有些之乎者也,看不太明白,但通篇讀來,還是能懂作者的意思。有剖析,也有無奈,時至今日國人的命運,還沒有走出作者的憂患,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大多在隨波逐流。</p> <p class="ql-block"> “中國國民的思想,說來說去,無論人喜歡不喜歡,根本思想還是儒家的思想。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思想那一點最重要呢?簡單的說,就是利人——這是我假定的名稱——對于他人,對于民眾,要給他幸福,為民眾求福利,這是古今的中國國民思想,也就是儒家的思想?!保ā吨袊膰袼枷搿罚┳髡咭盟牟┕磐ń竦闹R,闡述了國民思想的健康發(fā)展,以及這種思想得出“人生就是中庸。吃飯,走路,睡覺,都要合乎中庸,才能生活。因為中庸不偏于任何一方面?!北緛碇袊枷胧呛芷匠:芙∪?,人們在中庸之道是生活,后來因為考試制度的出現(xiàn),這種制度把中國好好的國民性給弄壞了。</p> <p class="ql-block"> 作者說考試制度最大的流弊有兩點:“第一,因為做文章不肯說真話,完全是說謊。第二是胡說八道。只知說謊,胡說,把真實的學問都阻塞了,因此中國的科學也不能發(fā)達了?!弊髡吣萌毡镜尼t(yī)學做比較,說明日本為什么醫(yī)學能夠進步發(fā)達的原因,是日本沒有阻礙知識發(fā)達的考試制度。再看日本近代科學,非常發(fā)達,也是我們很好的教訓。作者又說中國國民固有的思想是好的,應(yīng)該加上什么東西,就可以就中國呢?他說還是科學教育。盡量吸收西洋自然科學以及物質(zhì)文明,現(xiàn)在努力去做,還來得及。這是作者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思想見識。</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這篇文章的最后總結(jié)說,“中國的思想本來是好的,可以樂觀的,第一是利人,講仁,講忠恕,要使大家安居樂業(yè);第二是講實際,不講玄虛,死后如何,永生如何,天堂如何,一概不問,只知道現(xiàn)在生活的幾十年中好好的過活;第三是講中庸。中國的思想就是很平凡,可是經(jīng)過考試制度之后,中國的思想變壞了,我們要補救他,就要吸收世界的科學知識,不偏于物質(zhì),同時還要注意科學的根源,一方面發(fā)展有用的機械文明,普遍自然科學的知識,一方面顧到固有的文化,如此則中國的缺點可以補足,原有的優(yōu)點也可以發(fā)揚了?!边@篇文章是作者1941年7月,在中等學校教員暑期講習班的講演。一個世紀后的今天,讀來很是意味深長。</p> <p class="ql-block"> 文章里說的考試制度,和當今的考試制度有許多不同,但考試制度的流弊似乎并沒有根除。假大空的文章,無論在文學上還是科研領(lǐng)域,還處處可見。說真話,講實情越來越不受待見。浮夸風盛行,假的愛國情懷在網(wǎng)絡(luò)上此起彼伏。如果有更多的人能靜下心來讀讀作者這篇文章,決策者更多的為國家為老百姓著想,反思反思一個世紀走過的風風雨雨,想來國家的鼎盛時期會隨著勤勞的國民努力,走進世界文明的前列就指日可待了。</p> <p class="ql-block"> 這本《雨天的書》,在酷暑的雨天讀完了??粗觎F繚繞的山巒,回味作者一個世紀前的散文集,意味深長,感慨萬千。正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他的美將閃現(xiàn)在這些詩行之中,詩將長存,而他將在詩中永生。”斯人已逝,其文永存。聆聽,讀史,反思,其實都是成長進步的營養(yǎng)必需品,于人于國家都應(yīng)該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