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凌晨,手機屏幕亮起,朋友圈正翻涌著六月與七月的交割。有人告別上半年的風雨,有人描摹下半年的憧憬。而我隔著屏幕,回望去年十月從韓城單車騎行海南的影像,懷念沾在車輪上的椰林風雨。那些在車輪下鋪展的歲月,那些將尋常日子過出瀟灑酣暢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去年深秋,我將馱包捆上單車后座,從黃河西岸的古城啟程。把沾在睫毛上的黃土氣息,轉(zhuǎn)化為海南椰風中咸濕的汗。一個多月的行程,從北方的蒼涼騎向南方的蔥蘢。最難忘環(huán)島時,正午陽光將海岸線烤成金色,車輪壓過沙灘沙沙作響,遠處漁船紅旗隨浪起伏。那時的我,仿佛是個用單車書寫游記的詩人,把山河湖海盡攬眼底。</p><p class="ql-block"> 今年三月,春陽漫過秦嶺分水嶺,在海拔2100米的秦嶺頂。我驕傲的說:自己上午還在感受北方的雄渾,下午就可以體會南方的溫潤。遠處陜南盆地如被熨平的綠綢,漢中的油菜花漫過田埂,安康的漢江在谷底閃爍銀輝。那些騎過的盤山路,每一道彎都藏著驚喜,有時是山核桃落在頭盔上的脆響,有時是陜南小吃特有的清香。車輪轉(zhuǎn)過的每一圈,都讓我感覺,這具年過半百的身體里,依然住著個追風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韓城的山山水水,早已被我的車輪織成地圖。清晨騎過司馬遷祠的石階,晨霧還在十二本紀園的石雕上繚繞;傍晚掠過黃河龍門古渡,夕陽將河面染成熔化的黃金,單車鏈條在余暉中閃光,仿佛為歲月上了一道油。那些熟悉的坡路,即便騎過千百遍仍有新意,春天賞路邊野杏花開,秋天撿楓葉夾進車包,就連河堤路上遛彎的大哥,都記得我每次路過時車胎的紋路。</p><p class="ql-block"> 前段時間,天氣預報說今年酷暑難熬,我就在有慢城之稱的延安黃龍縣租下一家小院,和老媽到這里避暑。在韓城熱的人見動就是一身的大汗,可這里的七月卻如浸了井水的棉布,柔軟又清爽,連風都帶著一種松針特有的涼意。每天清晨和老媽到林間草地漫步,看著被露水打濕褲腳,聽林間百鳥鳴唱。在公園長亭的凳子上停下,聽老媽念叨她年輕時的故事。這畫面讓我忽然明白,騎行是奔向遠方的熱望,而此刻守著親人的時光,是比環(huán)島更珍貴的抵達。 </p><p class="ql-block"> 此刻已經(jīng)中午,黃龍的山風穿過紗窗,老媽在里屋睡的正香。我打開手機,朋友圈里全是關(guān)于迎接七月和建黨節(jié)的句子,有人說“愿下半年無風無雨”,我卻覺得,風雨來時就窩在這山間小屋,聽老媽嘮叨著多穿件衣服;彩虹出現(xiàn)時就跨上單車,讓車輪遨游于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們雖然主宰不了四季更迭,但可以爭取把每段路都騎成自己獨享的風景。我雖不是黨員,騎行路上卻總是留下好些閃耀的印記。在海南的漁村,見過老黨員家門前的紅旗在海風里獵獵作響;在秦嶺的山間,聽守路的老支書講當年帶領(lǐng)鄉(xiāng)親修路的故事,他們胸口露出的皮膚,都和黨徽的銅色一樣厚重。建黨這百余年的歲月,恰似一條漫長的騎行路,有人在前面破風,有人在一路跟隨,而我這樣的普通人,能在車輪滾動間看遍山河,能在盛夏時節(jié)陪母親納涼,何嘗不是沾了這時代的光。</p><p class="ql-block"> 我寫下這些文字,走到院子里,看著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落下細碎的光斑。感到原來這世間的美好,原不必驚天動地,只要出門時能追逐遠方的山海,回家了能守著親人的朝夕。就是最值得記錄的永恒。</p><p class="ql-block"> 車輪還會繼續(xù)轉(zhuǎn)動,或許下一個秋天,我又將踏上新的旅程。但此刻,在這慢城的小院里,安心的陪著母親避暑,忽然覺得,歲月賜給我的,早已比遠方的風景更珍貴——那是歷經(jīng)山河后依然滾燙的心臟,是能在平凡日子里拾得詩意的眼睛,更是在黨徽閃耀的太平時代里,做一個自在騎行者的幸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