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蜀都閑人</p><p class="ql-block">美篇號:9176625</p><p class="ql-block">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9課《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篇為吾黨建立104周年而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夏之德國中部,陽光燦爛,藍天白云;美茵碧透,群峰綿亙;青山吐翠,百鳥和鳴。如此這般風景,頗有李太白《夏日山中》“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之愜意。氣溫不高極宜出行,遂自法蘭克福登車東往薩克森州。兩小時后,便抵昔之卡爾馬克思城、今之開姆尼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姆尼茨(Chemnitz)屬薩克森州,人口25萬,乃僅次于德累斯頓與萊比錫之第三大城市,因同名河流得名。該市為歷史悠久之千年古城,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期,1953年5月~1990年6月,開姆尼茨改稱卡爾馬克思城。今網(wǎng)絡(luò)地圖上該市仍標有Karl Marx Stad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開姆尼茨主火車站西行百余米,即至寬闊之開姆尼茨廣場。右側(cè)之開姆尼茨大教堂,鐘樓高達70余米,似利劍直刺蒼穹。中部帶穹頂之建筑物為開姆尼茨歌劇院,外墻紅色招牌曰:sleepless(無眠)。另一側(cè)則為開姆尼茨議會大廈(Chemnitzer hof)。</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主干道 Nationen大街南行二百余米,西側(cè)廣場最著名地標赫然呈現(xiàn),即1971年由蘇聯(lián)雕塑家Lew Kerbel教授所建卡爾馬克思雕像。頭像與底座高7.1米,重逾40噸,由95個單元組成之青銅雕像,立于4.50米高來自烏克蘭之花崗巖底座上,此乃世界最大之馬克思頭像,壯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觀馬克思雕像,高凸額頭彰顯哲人睿智;深邃目光幾可洞穿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恰似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曰:“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北尘昂趬ι希?、英、法、俄四種語言寫下馬克思與恩格斯《共產(chǎn)黨宣言》名言:“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馬克思生于德國西部邊境小城特里爾,從未到過開姆尼茨。在其去世七十年后,開姆尼茨以其名字命名,并建立紀念碑。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強調(diào):“馬克思還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和它所產(chǎn)生的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甚至只要能做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lt;/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毋庸諱言,馬克思主義在其母國并不受待見,更未得以實踐。然作為先進之科學理論,乃吾黨之指導思想,今仍被德國學界重視與研究。如余曾訪問之法蘭克福大學,其對馬克思主義之研究仍方興未艾。33年前,鄧公南巡談話曰:“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可謂卓識遠見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馬克思之兩大發(fā)現(xiàn),恩格斯《講話》指明:“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被各國政府驅(qū)逐。觀雕像及背景墻皆黑色,廣場氣氛嚴肅。紀念碑側(cè)介紹牌上曰:“他為什么看得這么黑?或因世界上仍存在不公正,不自由與現(xiàn)代奴隸制。”君不見:至今霸權(quán)禍害全球,世人莫不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續(xù)南行,漫步藍天白云下之開姆尼茨,但見街道整潔,綠樹濃蔭;百花吐艷,姹紫嫣紅;噴泉水池,游人熙攘。此景略有南朝謝眺“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之詩意。一大廈外墻建筑結(jié)構(gòu)極奇特,頗似巨大之蜂巢,此乃開姆尼茨藝術(shù)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姆尼茨為千年古城,亦為現(xiàn)代開放之城。街頭標牌展示,該市已與世界12個城市結(jié)為友好城市,如芬蘭坦佩雷、法國阿拉斯、馬里通布圖、英國曼徹斯特、俄羅斯伏爾加格勒、美國阿克倫等,并于1999年與7439km外之中國太原締結(jié)友好城市,可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歐洲文化首都”活動啟幕,旨在通過文化紐帶將歐洲人民緊密相連。不僅促進人們交流理解,更筑起一道團結(jié)屏障。2024年10月開姆尼茨脫穎而出,獲2025“歐洲文化首都”稱號。此獎不僅為對該市深厚文化底蘊之肯定,更乃對其獨特魅力之認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信步至開姆尼茨又一標志性建筑--紅塔,塔樓之各層窗框、騎樓之圓拱形柱子皆鮮紅色,塔樓墻面均純白色,如此強烈對比度之建筑,有清代李汝珍“白里透紅,與眾不同”之意蘊,在藍天映襯下極吸睛。紅塔乃中世紀歷史中最引人注目之地,塔之下半部分建于12世紀末,迄今逾八百年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555年,塔樓頂部曾進行裝修,鑲上中世紀末期建筑風格之哥特式墻面,并用作城市邊防瞭望塔。1945年3月,塔樓在轟炸中損毀,1957年重建并改造為博物館。2007年9月起,紅塔成為開姆尼茨在德國被占領(lǐng)中之縮影,供世界游客瀏覽,歷史當被銘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走于紅塔景點周圍,古老市政廳墻上掛有喬治厄斯·阿格里科拉圓雕紀念牌。此君乃德國學者,科學家,“礦物學之父”,地質(zhì)學先驅(qū)。1530年,歷史學家阿格里科拉來到礦業(yè)中心開姆尼茨,三年后被選為開姆尼茨市長。其最著名作品《論金屬》,譽為“歐洲版《天工開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姆尼茨有兩個市政廳,為新老城分界點。晚期之哥特式老市政廳建于1496年,此后多次改建。二戰(zhàn)期間,位于樓頂之拱頂被戰(zhàn)火燒毀,其后又重建該層。細察市政廳大門外墻上銘牌曰:開姆尼茨市政廳、歐洲2025文化之都。此乃開姆尼茨之榮耀、該市居民之驕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市政廳老式高塔為市政大樓一部分,曾為內(nèi)城防御建筑,始建于1200年,1946年被拆除。新市政廳1908年建立,入口為始建于14世紀末之拉丁學校改建。墻上銘牌顯示,1978年起,48個銅鐘每周奏響兩次,小號合唱團周六演奏兩次。如此政府大樓,不亦趣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返主火車站,其西側(cè)為開姆尼茨工業(yè)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aet Chemnitz),始建于1836年。1882年設(shè)電學專業(yè),二戰(zhàn)時改建國立科技學院,1953年為機械制造高校,1963年成為工業(yè)技術(shù)高校。1986年升級為科技大學,在校學生萬余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歷190年滄桑,學校在科學技術(shù)領(lǐng)域建樹良多,設(shè)8個學院50多個專業(yè),為德國提供先進生產(chǎn)力,評為德國63所最受歡迎大學榜第二名。正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曰:“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痹趯W生就業(yè)前景上,開姆尼茨工大名列德國頂尖大學之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鄧公曾告誡吾黨與國人:“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鞭o開姆尼茨與卡爾馬克思紀念碑,余突發(fā)奇想:歷史發(fā)展循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規(guī)律,或某日,開姆尼茨將再稱卡爾馬克思城。引恩格斯《講話》末段結(jié)尾:“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f056znn?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9176625" target="_blank">網(wǎng)頁鏈接</a>:麓鎮(zhèn)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