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正剛 <p class="ql-block"> 老一輩的人常常提及,咱們天府煤礦的渣子山,絕非尋常之山巒,它雖由礦渣堆砌而成,卻蘊藏著無數(shù)人的悲歡離合與滄桑故事。今日,就讓我?guī)ьI(lǐng)各位,細(xì)細(xì)品味這座渣子山上的那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想當(dāng)年,天府煤礦人聲鼎沸,機(jī)器轟鳴,礦車往來穿梭,熱鬧非凡。在礦區(qū)的某個角落,渣子山悄然崛起,那是礦井中廢棄的礦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堆積的成果。別看它外表簡陋,由一堆堆“廢棄物”堆砌而成,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它卻是眾人眼中的“寶藏之地”。</p><p class="ql-block"> 晨曦初露,渣子山上便已人聲鼎沸。數(shù)十上百號人肩背背篼,手揣撮箕或手持掏趴,爭先恐后地往上沖。他們中既有身強力壯的漢子,也有稚氣未脫的少年,偶爾還能見到幾位姑娘媳婦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這些人大多因家境貧寒,無力繼續(xù)學(xué)業(yè),早早輟學(xué)在家,或是沒有穩(wěn)定工作的社會青年。他們都將希望寄托在這堆礦渣上,希望能從中扒拉出一些煤塊,用以換取錢財或生火做飯。</p> <p class="ql-block"> 撿煤的活計也有門道,竟還分成了三個班次,隨工人上下班時間同步,弱者群體只有晚上去撿煤。更令人咋舌的是,這里還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江湖規(guī)矩”。有那么幾位“大佬”,自己不動手,卻能指揮著手下的小弟為他們撿煤。誰要是不聽話,便會遭到一頓毒打。</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人群被分成了好幾撥,互相競爭、較勁。每當(dāng)煤礦工人推來新的礦渣,那些“地頭蛇”總是第一個沖上前去,將大塊的好煤挑走,剩下的才輪到其他人。為了爭奪煤塊,這里時常爆發(fā)沖突,喊罵聲此起彼伏,整個渣子山亂作一團(tuán)。</p><p class="ql-block"> 然而,盡管渣子山秩序混亂,卻也不乏其獨特的“熱鬧”。大伙兒勞作之余,便會放開喉嚨高歌一曲,有幾個小伙子嗓音清亮,歌聲悠揚,能傳遍整個礦區(qū)。還有人在此練習(xí)武術(shù)、摔跤,你別說,還真練出了幾位高手。這座渣子山,儼然成了咱們煤礦的一道別樣“風(fēng)景線”。</p> <p class="ql-block"> 其實,撿煤也要機(jī)智靈活、眼疾手快。因為,和你一起去撿煤的人相當(dāng)多,有時少則七八個,多則二三十個,他們都是你的競爭對手。所以,你必須學(xué)會一套辨別真假煤的好本領(lǐng)。要不,你就會有挑著沉重的假煤回家的危險,那樣的話一點也不劃算。因此,我們除了要有一雙火眼金睛、一雙靈巧的手以外,還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p><p class="ql-block"> 只要煤車一到渣場,大伙一齊將車圍住,煤渣一旦傾瀉出來,也是拾煤渣的伙伴們最為興奮的時刻。頓時,把他們都吸引過來了;多的時候五六個,少的也有兩三個人守著一輛煤車。他們當(dāng)中,有的挎著籃子,有的背著袋子。一般都是提著一個籃子。每個人手里,還緊緊抓著各式的扒鉤。這邊還在選著煤,大家眼巴巴地又注視著下輛煤車的到來。</p><p class="ql-block"> 那時,撿煤炭也必須懂規(guī)矩。撿煤炭是有“勢力范圍”的,不是有個煤渣堆,就可以提著筐,拿著撿煤核的耙子隨意扒拉撿煤的,這樣常常會引發(fā)斗毆,常常是雙方一個個鼻口迸血、頭破血流的。</p> <p class="ql-block"> 提及山上的人,那可真是各有千秋,故事多多。先說王瞎眼,從名字便能猜出,他兒時遭遇不幸,失去了一只眼睛。可這人卻毫不含糊,心靈手巧,盡管殘疾,但找煤的本事卻比許多健全人都要強。每天,他挎著個破舊的麻袋,在渣子堆里深一腳淺一腳地翻找,憑借著多年的經(jīng)驗,總能撿到不少好煤,王瞎眼還是渣子山的大哥,他為人仗義喜歡幫人打架。</p><p class="ql-block"> 王瞎眼歌唱得好,他那歌聲,仿佛是穿越時光的天籟之音,每一次響起,都讓人仿佛置身于那遙遠(yuǎn)的年代。他就像是天府壩兒上的一顆明星,以那獨有的魅力,點亮了人們對往昔歲月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當(dāng)他唱起《草原之夜》,那遼闊的草原、那漫天的星光,似乎都在他的歌聲中得以重現(xiàn)。他的嗓音里,蘊含著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每一句歌詞都仿佛帶著草原的清新與自由,讓人心曠神怡。</p><p class="ql-block"> 而當(dāng)他演繹《烏蘇里船歌》時,那悠揚的旋律,又仿佛將人們帶回了那個水波蕩漾、漁舟唱晚的場景。他的歌聲中,透露出對生活的深深感悟,以及對那逝去時光的無限眷戀。</p><p class="ql-block"> 他不僅僅是在唱歌,更是在用歌聲講述著那個時代的故事,勾起著人們對60年代老歌的懷念與共鳴。每一首歌,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每一句歌詞,都承載著人們的情感與記憶。在他的歌聲里,那些年代久遠(yuǎn)的老歌仿佛重新煥發(fā)了生命,穿越時空的界限,與當(dāng)下的我們產(chǎn)生了深刻的共鳴。</p><p class="ql-block"> 再說羊二娃,正值上學(xué)的年紀(jì),卻因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xué)在家。這孩子十分懂事,知道家里艱難,每天天不亮就往渣子山跑,希望能多撿些煤塊,換些錢補貼家用。別看他人小,力氣卻不小,摔跤更是一把好手,在山上鮮有對手。</p><p class="ql-block"> 李哈喉在山上可是個“刺頭”。他人高馬大,性格霸道,還糾集了一幫兄弟,“王莽子和李拜拜”(李跛子)便是他的左膀右臂。這三人湊在一起,在山上橫行霸道,每當(dāng)有新礦渣運來,他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將大塊、質(zhì)量好的煤塊全部搶走。其他人雖然心生怨氣,卻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挑選剩下的煤塊。</p> <p class="ql-block"> 鄭開澤是礦區(qū)的工人,每天的任務(wù)便是推著沉重的礦車,將礦渣運送到渣子山傾倒。他親眼見證了渣子山從初見雛形到日益高聳的全過程,也深深體會到了撿煤人生活的艱辛。</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鄭開澤像往常一樣推著礦車前來傾倒礦渣。礦車一傾,只聽“嘩啦”一聲,一塊巨大的煤塊從礦渣中滾落而出。這塊煤塊非同小可,不僅個頭巨大,而且質(zhì)地純凈,幾乎沒有雜質(zhì),讓人見了便心生貪念。</p><p class="ql-block"> 李哈喉眼疾手快,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它,帶著他那兩個兄弟沖了過去。恰巧,王瞎眼也注意到了這塊煤塊。他雖然視力不佳,但對煤塊的敏感度卻極高,憑借著直覺便往煤塊的方向湊去。</p><p class="ql-block"> 李哈喉見王瞎眼也來搶奪,頓時怒不可遏,大聲吼道:“這塊煤是我們的!你個瞎眼的,別來搗亂!”王瞎眼豈肯退讓,大聲回敬道:“這山上的煤,又不是你家的,誰都能撿!”</p> <p class="ql-block">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爭吵得不可開交,氣氛愈發(fā)緊張,仿佛一顆即將引爆的火藥桶。這時,羊二娃擠了進(jìn)來。他一看這架勢,想都沒想便站到了王瞎眼身邊,大聲說道:“李哈喉,王大哥說得對,這塊煤是大家的,憑什么讓你們獨吞?”</p><p class="ql-block"> 李哈候見羊二娃也來“搗亂”,徹底被激怒了,揮舞著拳頭威脅道:“你們倆別不識好歹!敢跟我作對,有你們好看的!”可王瞎眼和羊二娃卻毫不畏懼,肩并肩站得筆直,擺出一副隨時準(zhǔn)備迎戰(zhàn)的架勢。</p><p class="ql-block"> 眼看就要動手,鄭開澤急忙跑過來,擠進(jìn)人群中勸解:“都別沖動!大家都是為了討生活才來到這兒,何必為了一塊煤傷了和氣?這塊煤再大,也不值得拼命?。 ?lt;/p><p class="ql-block"> 鄭開澤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大伙兒的怒火。他們冷靜下來一想,確實如此。為了一塊煤塊而大打出手,不僅傷了和氣,還可能影響日后的相處。于是,大家經(jīng)過一番商議,決定將這塊煤塊分成幾份,人人有份。</p> <p class="ql-block"> 打那以后,渣子山上的風(fēng)氣逐漸發(fā)生了改變。大家不再為了一點煤塊而爭得頭破血流,開始互相幫襯。有人發(fā)現(xiàn)了好煤區(qū),便會招呼其他人一起前來;誰要是受了傷,大伙兒也會主動幫忙干活。雖然日子依舊艱苦,但他們的內(nèi)心卻比以前溫暖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著日子的逐漸好轉(zhuǎn),天府煤礦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渣子山也不再像從前那般熱鬧。然而,每當(dāng)王瞎眼、羊二娃、李哈候以及鄭開澤等人聚在一起,聊起當(dāng)年在渣子山上的點點滴滴時,他們的眼神中依然閃爍著無盡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那段撿煤的歲月,雖然充滿了艱辛與勞累,卻也錘煉了他們的意志,讓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團(tuán)結(jié)的力量。在他們心中,渣子山早已不僅僅是一座堆滿礦渣的山巒,它更是他們青春的見證,是一個時代的烙印,永遠(yuǎn)鐫刻在他們的記憶深處。</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渣子山,仿佛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縮影。在這里,人們?yōu)榱松娑鴴暝?,為了希望而奮斗。他們雖然身處逆境,卻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王瞎眼雖然失去了視力,但他的心靈卻比常人更加明亮。他憑借著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在渣子山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他的堅韌和不屈,成為了眾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羊二娃雖然年幼,但他的懂事和勇敢卻讓人刮目相看。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他的成長歷程,也成為了眾人津津樂道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李哈?雖然霸道,但他的內(nèi)心深處或許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衷。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他或許只是用霸道來掩蓋自己的脆弱和不安。然而,在經(jīng)歷了那次風(fēng)波之后,他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逐漸學(xué)會了尊重和理解他人。</p><p class="ql-block"> 鄭開澤則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工人,他用自己的勤勞和善良,默默地為礦區(qū)貢獻(xiàn)著自己的力量。他的樸實和真誠,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和喜愛。</p><p class="ql-block"> 如今,當(dāng)再次踏上這片曾經(jīng)充滿喧囂與紛爭的土地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那些曾經(jīng)的歡笑與淚水、爭執(zhí)與和解、艱辛與希望,都仿佛歷歷在目。那群撿煤人很多都已仙逝,然他們共同構(gòu)成了那段難以忘懷的歲月,成為了我們心中永恒的寶藏。</p><p class="ql-block"> 渣子山的故事,雖然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抹微光,但它卻以其獨特的魅力,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它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身處何種環(huán)境,只要我們心懷希望、團(tuán)結(jié)一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