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武器廣場北側(cè)的智利國家歷史博物館,原先是皇家法院和國庫所在地,以后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用途幾經(jīng)改變,至1982年成為國家歷博物館。博物館內(nèi)收藏了前哥倫布時期至20世紀的7萬多件文物,包括不同時期的生活用品、服裝、舊文件、樂器、手稿等,展示了智利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風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圖中黃色的建筑是歷史博物館,是站在武器廣場拍攝的圖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歷史博物館沒有醒目的名牌,只有二樓窗口護欄下的一行文字表明這里是智利的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進入博物館之后才發(fā)現(xiàn),作為一個國家級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比較袖珍。只有兩層樓的展廳環(huán)繞著一個小天井。這是在博物館二樓環(huán)廊拍照的天井,圖片中間距較寬的兩個廊柱之間的門洞就是從武器廣場進入博物館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參觀博物館免費。參觀時可以拍照,但不能用閃光燈。由于沒有講解員,且所有展品的文字解釋都是西班牙文,對展品的理解大打折扣。因此,本文后面的圖片不是按展廳的順序介紹,而是我憑記憶和理解進行的歸類和說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尊木雕人像,其造型與復(fù)活節(jié)島上的石像有幾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智利的銅礦石儲量達占世界儲量的近30%,銅的開采、冶煉和加工一直是智利的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因為這個緣故,博物館中與銅有關(guān)的展品比較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銅鐘、銅版畫、銅鑄雕花羅馬柱、銅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世紀的天鵝絨繡花手包,雖然顏色不再鮮艷,但是仍然掩飾不住其主人的貴族身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大概是貴族人家的傳統(tǒng)服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鐵輪馬車。18世紀有這樣一輛車,相當現(xiàn)在有一輛頂配版的勞斯萊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1900年智利人的家居生活場景的微縮景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廳兼琴房。那時也有父母監(jiān)督孩子彈鋼琴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口之家的餐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臥室里還有嬰兒搖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勞動生產(chǎn)率大幅度提高。這張照片再現(xiàn)了工業(yè)革命后智利生產(chǎn)工人的勞動狀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50年的鑄幣機,那個大皮帶輪應(yīng)該是由蒸汽機帶動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早期的圣地亞哥城區(qū)沙盤模型,沙盤當中的四方形空地就是武器廣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智利曾經(jīng)被西班牙統(tǒng)治270多年(1541-1818),受此影響,西班牙語為智利官方語言,天主教成為智利人的主流信仰。這是一個大理石制作的天主教堂祭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一個特殊造型的表,兩匹天馬拉著一輛獅首戰(zhàn)車,車上的馭手身手矯捷,衣袂飄飄,表盤在車輪上。車、馬、人都是雕刻鍍金工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工精美的教堂模型擺件,顯示了18世紀的工藝水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間展廳里,專門陳列18世紀以來著名畫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老式蒸汽機陳列在博物館的天井里,無聲地講述工業(yè)革命對智利工業(yè)發(fā)展所作的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