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鳳凰城臨沂,2025年6月28、29日——為慶??箲?zhàn)勝利80周年,中國共產(chǎn)黨一百零四歲生日,傳承紅色基因,展現(xiàn)沂蒙山水魅力,活動于6月28日晚7點在臨沂盛大啟幕!</p><p class="ql-block">29日進行了決賽,本次活動以廣場舞為媒,融合紅色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打造“紅色+文旅”新名片,活動了來自吸引全國超萬名廣場舞愛好者參與,共同演繹健康與活力。</p> <p class="ql-block">本次大賽匯聚全國百余支優(yōu)秀廣場舞隊伍,參賽選手超萬人。開幕式由山東青年政治學(xué)院劉桂麗教授專為大賽創(chuàng)編的舞蹈《相親相愛》拉開了序幕。</p><p class="ql-block">此廣埸舞融合了國標拉丁與山東三大秧歌元素,展現(xiàn)沂蒙人民的熱情好客,笑迎全國四面八方的熱愛廣埸舞的人。</p> <p class="ql-block">此次活動由王雅寧領(lǐng)唱,她是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xué)院,北京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在人民大會堂演出中被授予“全國公益杰出人物”。</p><p class="ql-block">開幕式由部分廣場舞隊伍為其伴舞,把這次活動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鳳凰城臨沂:傳奇之名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廣袤的華夏版圖上,魯南大地有一座閃耀著獨特魅力的城市——臨沂,它還有一個充滿神話與傳奇色彩的名字——“鳳凰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從歷史淵源來看,上古時期,臨沂處于東夷族少昊氏的部落區(qū)域,少昊部落崇尚鳳鳥,并以此作為圖騰,他們以鳥名官,在沂蒙山區(qū)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鳳凰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據(jù)記載,春秋時魯國在沂河以東建祝丘邑,城西有山嶺,上植梧桐樹,常有鳳凰來棲息,名為鳳凰嶺。漢時祝丘城并入臨沂縣,從此,臨沂便有了“鳳凰城”的雅稱。</p> <p class="ql-block">在民間傳說中,神龜潛入臨沂城地下后,它的背殼與大地相融,化作了堅不可摧的城池,而城上則有鳳凰護佑,形成了“龜馱鳳凰城”的美妙景象。這不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更體現(xiàn)了臨沂人民對城市的美好期許和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1982年發(fā)現(xiàn)的鳳凰嶺遺址,為“鳳凰城”的說法提供了更多考古學(xué)上的證據(jù)。遺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里,幾件陶器明顯帶有鳳鳥形象,專家對細石器遺存的測年觀測表明,文化層的絕對年齡約為1.9萬至1.3萬年前。這意味著“鳳凰嶺文化”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年前就可能有人類在此活動,并且與鳳凰文化緊密相連。</p> <p class="ql-block">此外,臨沂城的建筑格局也與鳳凰有著奇妙的聯(lián)系。老南門共有三層門,頭層門向正南,像是鳳的頭,二層門向西拐了一個大彎,恰似鳳凰的長長的彎脖,三層門也向南,與頭層門完全相對,有二層城門樓,顯得又高又大,很像鳳冠;東門、西門都是兩層門,頭層門都折向北方,就像鳳凰的兩個翅膀;而北門的外層門,拐向西北,很像是一個大鳥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歲月流轉(zhuǎn),“鳳凰城”的稱號一直傳承至今,成為了臨沂獨特的文化符號。如今,臨沂的鳳凰廣場、《蒙山沂水》演藝等,都在不斷演繹和傳承著鳳凰文化,讓這座城市的“鳳凰城”美譽更加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龍鳳呈祥與臨沂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臨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是東夷文化的核心地帶,東夷文化以“龍”、“鳳凰”為主要圖騰,臨沂又有“龜駝鳳凰城”之美稱。在長久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臨沂先民融合了東夷鳳文化和中原龍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龍鳳呈祥”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臨沂市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總面積1719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99.31萬以商貿(mào)物流、紅色文化和山水風(fēng)光為特色,享有中國市場名城、中國物流之都等稱號。</p> <p class="ql-block">這次廣埸舞大賽,濟南賽區(qū)由廣埸舞協(xié)會會長王旻帶領(lǐng)指導(dǎo),劉霞全程協(xié)調(diào)。</p> <p class="ql-block">濟南市廣場舞協(xié)會一行踏上了臨沂全國廣場舞邀請賽的征程。</p><p class="ql-block">此次濟南的兩支參賽隊伍,由張萍、王慶景兩位經(jīng)驗豐富的隊長帶隊,同時特別邀請了紀軍、蒼然、三月天、原馳、快樂小豬、李慶鋼同行,共同記錄這一精彩旅程。</p> <p class="ql-block">到達臨沂后導(dǎo)游劉潔服務(wù)周到,熱情洋溢介紹鳳凰城——臨沂的來龍去脈、風(fēng)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臨沂,古稱瑯琊、沂州,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里是書圣王羲之、智圣諸葛亮、算圣劉洪等眾多歷史名人的故鄉(xiāng),他們的智慧和成就為臨沂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漫步在王羲之故里,仿佛能看到書圣揮毫潑墨,《蘭亭序》的神韻撲面而來,讓我們領(lǐng)略到書法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出土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解開了歷史謎團,震驚世界,也讓我們感受到古人的軍事智慧。</p> <p class="ql-block">作為紅色革命老區(qū),臨沂有著“華東小延安”的美譽??谷諔?zhàn)爭時期,羅榮桓元帥帶領(lǐng)八路軍115師轉(zhuǎn)戰(zhàn)沂蒙,開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據(jù)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孟良崮戰(zhàn)役在此打響,“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等感人故事,展現(xiàn)了老區(qū)人民與子弟兵生死與共的深厚情誼。</p> <p class="ql-block">在自然風(fēng)光方面,“八百里沂蒙風(fēng)光秀麗,五百里沂河景色宜人” 。蒙山作為山東省第二高峰,森林覆蓋率極高,是天然的大氧吧。沂蒙山區(qū)獨特的“崮”地形,在紀王崮的“天上王城”景區(q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舞蹈《泉水之戀》領(lǐng)隊/張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由濟南領(lǐng)秀城圓夢藝術(shù)團參賽</p> <p class="ql-block">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領(lǐng)隊/王慶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由濟南聚景緣舞蹈隊參賽</p> <p class="ql-block">大會在歡快音樂中落下帷幕,并為獲獎隊頒發(fā)獎金與證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行程中花絮》</p> <p class="ql-block">從濟南到日照再去臨沂參加比賽,全程客車司機王師傅精心駕馳,為我們保駕護航,在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p> <p class="ql-block">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中國最著名的兩首民歌分別是《沂蒙山小調(diào)》和《茉莉花》。</p><p class="ql-block">《沂蒙山小調(diào)》是一首源自山東省漢族民間的歌曲,誕生于沂蒙山的費縣薛莊鎮(zhèn)上白石屋村。最初的形式出現(xiàn)在1940年,由抗大文工團團員李林和阮若珊采集創(chuàng)作,題為《反對黃沙會》。</p><p class="ql-block">1953年,山東軍區(qū)政治部文工團的李廣宗、桐譽王印泉和李銳云對《沂蒙山小調(diào)》進行了修改記譜,將歌詞主題從抗日改為歌頌家鄉(xiāng),并增加了兩段新歌詞,最終定名為《沂蒙山小調(diào)》。</p><p class="ql-block">《茉莉花》是中國廣為人知的民歌,享有“中國的第二國歌”之美譽。它起源于南京六合,由何仿根據(jù)六合民間傳唱的《鮮花調(diào)》匯編整理而成。</p><p class="ql-block">《茉莉花》因其在中國及國際上的高知名度,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它在中國及世界的許多重大場合上演出,包括香港回歸政權(quán)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p><p class="ql-block">因此說中國大地南有《茉莉花》北有《沂蒙山小調(diào)》。</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們在入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行四十二人被臨沂這座熱情好客之城所感染,在瀏覽沂河美景中,全車人共同深情地唱起了《沂蒙山小調(diào)》。</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瑯琊”不夜街區(qū)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涑河南街,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該街區(qū)以特色歷史文化為依托,以瑯琊文化為核心,融合國潮、非遺、名人等元素,設(shè)置藝術(shù)表演、篝火舞臺、巨型雕塑美陳以及瑯琊眷侶主題廣場等項目。業(yè)態(tài)涵蓋美食小吃、古風(fēng)國潮演藝、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休閑娛樂等多元消費板塊,致力于打造兼具年代感、文藝范和時尚風(fēng)的城市休閑旅游空間。</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街區(qū)入選“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攝影/攝制:軍軍 蒼然 原馳 </p><p class="ql-block">三月天 快樂的小豬 李慶鋼</p><p class="ql-block">編輯:原馳</p><p class="ql-block">2025.06.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