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謠言是“病毒”</p><p class="ql-block">吳官正</p><p class="ql-block"> 謠言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古今中外很普遍。</p><p class="ql-block"> 明末著名抗清將領袁崇煥,就死于滿人制造的謠言。傳說皇太極施反間計,先捕捉兩個明朝太監(jiān),故意讓兩人聽見清軍將領之間的耳語,說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然后將其中一名太監(jiān)放回北京。崇禎皇帝中計,以為袁崇煥謀反,遂將其逮捕入獄,磔刑處死??梢娭{言不但能傷人,還能殺人。</p><p class="ql-block">一個謠言,開始總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然后議論紛紛,流傳開來,愈演愈烈。像流行病毒達到高潮后,旋即冷寂,或剩下星星點點,四處流竄,最終偃旗息鼓。謠言傳播的過程,可用邏輯斯蒂方程①來描述。但這個過程中被其攻擊的對象往往受害不淺,代價很大。謠言是應該清除的“病毒”。</p><p class="ql-block">謠言有的是憑空捏造,有的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也有的并非空穴來風。美國社會學家特·希布塔尼說,謠言是一群人議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即興新聞,它起源于重要而撲朔迷離的事件。智利心理學教師卡洛斯·利瓦契奇說,謠言是個人從自身感受出發(fā)對事實的加工,目的是為自己尋求更好的舞臺。法國人讓-諾埃爾·卡普費雷將希布塔尼的論點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概括,“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含糊不清”。如果事件的重要性等于零,或者事件本身并非含糊不清,謠言就不會產(chǎn)生。</p><p class="ql-block">美國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迪方佐認為,謠言有助于滿足人們的某些要求。焦躁和感覺不安全的人最容易陷入謠言傳播的圈子。不少人熱衷于散布謠言,傳播謠言,導致謠言發(fā)酵,給社會帶來危害。</p><p class="ql-block">《韓非子》中有一個“三人成虎”的著名寓言:“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日:‘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嫻г?‘故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可見,謠言一旦傳播開來,即使人們開始不相信,反復入耳,也會將信將疑,甚至“謠言千遍成真理”,受其蒙騙,信以為真。</p><p class="ql-block">謠言有時是因政治目的而存在的。從政治的角度講,謠言本質(zhì)上是官方發(fā)言之外的發(fā)言。在角逐權(quán)力和經(jīng)營權(quán)力的戰(zhàn)場,謠言總是層出不窮。謠言作為政治斗爭中一件成本極低而又相當有用的武器,不需要證據(jù),不需要很大的參謀部,不需要破費,而且陰謀制造者往往隱藏得很深,也不容易暴露。在商戰(zhàn)中,商業(yè)謠言的作用更是多面,如利用謠言造成消費者搶購,或者擴大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手的市場,等等。謠言幕后往往有黑手操縱。比如,一些丑化抹黑中國的謠言源于一些敵對勢力。他們造謠傳謠,混淆視聽,用心險惡。</p><p class="ql-block">荀子說:“流言止于智者?!钡吘鼓芩愕蒙现钦叩闹皇巧贁?shù)。謠言一旦產(chǎn)生,如同脫韁之馬,很難控制,后果難料,特別是在網(wǎng)絡時代,由于科技的進步和通訊成本的下降,謠言的傳播更加快捷便利。控制謠言的神奇秘方是沒有的,只有對情況有了確切、肯定的了解,才能做出診斷,逐漸澄清,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水落石出??ㄆ召M雷認為,應付謠言的攻擊,可以采取保持沉默、集中力量宣傳等策略,“大眾傳媒對謠言或保持沉默,或相反敞開它的專欄和提供視聽節(jié)目的時間,那么一切都會隨之大相徑庭”。所以,說“謠言止于公開”可能更恰當些。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應當選擇讓謠言不攻自破,使其失去可信性,顯得荒誕不經(jīng)。一旦真相大白于天下時,造謠反被造謠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從某種意義上講,謠言是另一種傳媒渠道。這是一個謠言與真相共生的社會,任何人都難以擺脫謠言的困擾,更不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謠言的世界。如果哪個大學的研究機構(gòu),組織人類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系統(tǒng)科學家、生命學家、政治家等,成立一個“謠言研究學會”,深入探討有關謠言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消除和減少謠言的對策,那將對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大有益處。</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25日)摘自《閑來筆潭》</p><p class="ql-block"> 作者:吳官正,1938年8月生,江西余干人,1962年3月入黨,1968年4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動力系熱工測量及自動控制專業(yè)畢業(yè),研究生學歷,工程師。曾任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本文摘自吳官正個人文集《閑來筆潭》(人民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眾生渡盡方證菩提</p><p class="ql-block">地獄不空誓不成佛</p> <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文化傳承</p> <p class="ql-block">古代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輯:巍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