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夜色漸濃,城市的燈火一盞接一盞地亮起,像是撒落人間的星河,高樓大廈的萬家燈火與地面上的璀璨奪目的霓虹交相輝映,構成了人間一抹充滿了瑰麗魅力的亮麗風光。我望著這夜幕下的萬家燈火,望著那燦若繁星的點點燈光,思緒不自覺地飄回了童年,不由自主想起了在煤油燈下度過的舊時光。那時在我們農村的的夜晚是沒有霓虹閃爍的,連電燈、電話、電視機甚至于都如同遙遠的故事和神奇的傳說,夜深人靜的時候,最美的風景不過是一輪明月守望著一座座孤寂的村莊,而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夜間一家人圍在昏黃的煤油燈下,有說有笑的各地干著手中的活也便成了最溫馨而祥和生活寫照。</p> <p class="ql-block"> 記憶中我家里有兩盞煤油燈,一盞掛在廚房里緊挨著灶臺的土墻上,它見證了我們一家人當年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窘迫和與艱難歲月抗爭中的煙熏火燎生活,當時最美好的期盼就是用風箱去吹走所有的貧窮,給那張開大嘴嗷嗷待哺的大黑鍋一個溫飽,讓我們也擺脫整天就著蘿卜咸菜,啃雜面干糧的艱苦歲月;另一盞便是放在我們低矮的茅草房的堂屋里破木桌上。母親總在夜深人靜時,坐在桌邊縫補衣物,姐姐年輕有手勁,母親總是讓她納布鞋底,針錐、鋼針、麻線在姐姐手中一番飛針走線便細密而溫柔排列到了鞋底上面。我只管趴在布滿塵垢的桌面上寫老師們布置的作業(yè)。父親總是進進出出,忙活著,至于忙什么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一家人自然也不明白。只有那靜靜地冒著一縷黑色輕煙的煤油燈柔和的燈光照著他忙碌的身影。我常常寫著寫著便在這搖曳的燈光中趴在桌子上進入了夢鄉(xiāng),母親便把我抱到父親用幾根木棍搭的四肢無力的床上,那昏黃的燈光也照亮了我童年的夢,夢里滿是翻身床就發(fā)出的呻吟聲和母親的一遍又一遍低語。</p> <p class="ql-block"> 當時各家的煤油燈大多是自己動手制作的。我就見過父親制作小煤油燈的過程,先找一鐵蓋玻璃瓶,用鐵釘在鐵蓋中間投出一個圓孔,然后,用一小長方形鐵片卷成個細圓桶,里面塞上一縷棉芯,然后,從蓋的圓孔中插入,瓶中倒入些煤油,擰緊鐵蓋,用木棒往棉芯中滴上幾滴煤油,等油浸透棉芯后,便可劃根火柴點燃了。當然,家庭條件允許的,也有去供銷社里買盞罩子煤油燈的,不過,我家生活很拮據(jù),只有自己動手了。煤油當時也屬于比較金貴的緊缺物資,有時托關系才可以買到,因而,煤油燈點燃后火苗若是太旺,便用縫衣針挑上幾下,或者,干脆擰開蓋,把棉芯拽上一拽,總之,那煤油燈的燈火只要維持著不至于滅亡就行,在那個人尚且飽一頓饑一頓的歲月里,煤油燈也只能這樣忍饑挨餓地委屈著生活。但那燈光是深知人們生活中的難處的,盡管燈火如豆,但它也竭盡全力去照亮屋子里的每個角落。而每天早晨,用小拇指一遍又一遍去掏挖被煤油燈煙火熏黑的鼻孔,也就成為了很多同學上學校讀書前必做的功課了。我由于貪覺,時常晚起,于是臉上帶著煤油燈的印記去學校也就成了常事,匆匆忙忙到學校,慌慌張張進教室,東張西望后便是引來一陣同學們的嬉笑,但我向來都是不在意的,因為,我看不到自己那陰云密布的臉,自然,也不去揣摩可笑之處了。到是母親時常提醒我說:你就這個邋邋遢遢樣,看將來怎么娶個媳婦?不過,事實證明,母親的話錯了,我長大不僅娶上了個媳婦,還是位挺俊的媳婦,因為,夜里戳燈影見的面,她沒看到我的黑臉。</p> <p class="ql-block"> 那時候煤油非常金貴,因而,人們大多并不是太陽一下山便點燃煤油燈的,夏天,人們大多是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拉家常,侃大山,等到夜深了才回到屋子里點上燈,簡簡單單地拾掇拾掇便熄燈入睡了。不過,我們家是相對慷慨一些的,夜幕一拉開,母親便會點上煤油燈,督促著我寫作業(yè),許多人家向往的事情,我雖然得到,促向來不認為是一種幸福,尤其是當街上的小伙伴們嬉戲打鬧的聲音你爭我搶飄入我的耳朵里時,我寫作業(yè)也便心不在焉的心煩意亂,心里面咬牙切齒地盼望著煤油燈快點熬干油,自己好去與伙計們一起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美好與快樂。母親雖然說沒有文化,但她特別注重對孩子們的教育,不完成作業(yè)是絕對不允許出門去玩的,母親總是邊做針線活,邊摽著我學習?,F(xiàn)在想想,在跳躍的燈光中,有母親陪伴著學習,是多么令人溫暖的風景呀。</p><p class="ql-block"> 那時 楊二嫂是我們家里的常客。天一黑,她總是端著針錢笸籮來我家里,還大大咧咧地向我母親吆喝一聲:“嬸子,又來沾您家的光了?!蹦菚r候,我特別喜歡楊二嫂夜里來我家做針線活,因為,她與我們家人一拉呱,母親就不在專注我的學習了,我時常就可以找個借口跑到街上與小伙伴們開開心心地玩上半天。不過,姐姐常向父母告我的黑狀,對母親說:“娘,你聽聽,街上是不是您寶貝兒子的嚷嚷聲?!边@時,母親便會讓姐姐去街上喊我回家寫作業(yè),不過,十回倒有八回,姐姐也在街上玩?zhèn)€夠,我們才一起回家。母親常略帶嗔怒對姐姐說:“讓你喊你弟弟,你到好,把自己都玩丟了?!蔽蚁矚g楊二嫂來串門,主要是楊二嫂好邊做針線活,邊講故事給我們聽。她給我們講梁山伯與祝英臺十里相送,講牛郎織女隔天河相望,講孟姜女千里尋夫,等等,雖然說她講的故事娓娓動聽,但我總感覺總有那么一點凄凄慘慘,悲悲切切的凄涼。相對來說,我還是熱衷于聽父親在這昏黃的燈光下講的《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里的故事;講城市里人們都過著天天吃大米白面,過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神仙般的令人羨慕的生活;并激勵我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學有出息了,爹娘也跟著享享福,吃大米白面,住樓上樓下??晌耶敃r一直把父親的這種憧憬當作天方夜譚的幻想,誤認為大千世界大多也像我們的村莊一樣,泥濘的道路,低矮的草房,煤油燈下一群灰頭土臉的莊稼人隨心所欲地生活著。</p><p class="ql-block"> 燈火也在這故事中微微跳躍,映照出一圈圈溫暖的光暈。有時燈芯上附著些許灰燼,仿佛是時間的塵埃,靜靜落在那燃燒的中心,母親便時不時的用縫衣針去撥弄一下燈芯,這燈芯看來也是有點怕針扎的,撥弄之后也便乖了許多,火苗不再這么活躍了,那燈光也變得柔和不耀眼,但卻表現(xiàn)的足夠的溫馴與溫柔許多。</p> <p class="ql-block"> 上五年級時,為了讓我能考上初中,父親又給我用墨水瓶制作了一盞煤油燈,這煤油燈便成了陪伴著我一起去追求知識的最忠誠的伴侶。從那時我便養(yǎng)成了一個人躺在床上在燈光下靜靜地看看書的習慣。因為,那時候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順順利利進入初中學習,有相當一部分考不上初中便只有輟學了。不過,七十年代的時候,小學設置的課程也不多,主要是語文與數(shù)學,音、體、美也沒有教材,全是老師們隨意去教。夜里看書時,有時間晚了些,母親便會一遍又一遍地喊:“小孩子,吹滅燈睡覺吧?!碑斎唬抑肋@是母親擔心我看書時,看著看著睡著了,煤油燈燃著不安全。</p><p class="ql-block"> 因為,由于燃著煤油燈時,人睡著覺,出現(xiàn)危險的事在我們村發(fā)生過幾起。我村里的王大爺,由于白天在生產隊里干活累了一天,晚飯時又喝了兩杯老白干,老伴領著與孩子們回娘家了,自己便悠然自得地躺在床上睡著了。誰知,他迷迷糊糊睡著時,忘記了吹滅燈,夜里鬧耗子,把燈碰倒了,燈火點燃了煤油后,屋子里面的東西便燃燒了起來,當火把他烤醒時,為時已晚了。他嚇得渾身哆嗦著跑了出來,才幸免于難。</p> <p class="ql-block">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時間如白駒過隙,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搖曳的蠅頭燈光已經(jīng)升華為萬家燈火,當年昏黃火苗已衍變成璀璨奪目的星河,可母親在煤油燈下牽針引線縫補舊歲月的身影,父親在昏黃燈光下忙忙碌碌的走動,楊二嫂揉搓在跳動的燈光中繪聲繪色故事,成了我揮之不去的印記。我常想:煤油燈光亮雖弱小,但它讓我感到親切、溫暖而祥和,煤油燈雖然說是很原始,很普通,但它不僅僅照亮了我腳下的路,而且照亮了我的人生。如今,每當想起兒時的煤油燈,便感覺那閃爍的燈火如跳躍音符,演奏出了自己的蹉跎歲月,至今在心頭回蕩;那昏黃的燈光如泛黃的紙箋,也記載了自己曾經(jīng)擁有激情燃燒的過往云煙,至今在心頭徜徉。如今,我時常在這燈火闌珊的璀璨中,在這火樹銀花的燦爛中,去追尋當年煤油燈下的輝煌,追憶那昏黃而搖曳的燈光下的迷茫,感覺腳下的路依然是行走在煤油燈那閃爍的燈光里。雖然說煤油燈下是故事已經(jīng)沉淀成了美好但苦澀的回憶,但燈光依然照我前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注: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