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說山西好風光”,這句流傳已久的贊譽,道不盡三晉大地的深厚底蘊與悠悠韻味。在五月淺夏、草木蔥蘢的時節(jié),2025年5月9日我與先生一起,循著歷史的轍印,共赴一場山河與人文交織的山西之旅!我們將太原定為旅途首站,這座千年古城不僅沉淀著歲月的印記,更是舅舅一家溫暖的棲居之所,讓此次旅行多了份親情的牽掛與期待。</p> <p class="ql-block">5月9日早上從南京出發(fā),我們乘坐9:55分的飛機,于中午11:30分抵達太原武宿機場。拿好行李后,跟隨接機師傅到達提前預定的酒店稍作調整。隨后,生活在太原的表哥來到酒店接上我們便前往山西博物院參觀。</p> <p class="ql-block">“三晉文物甲天下,半部華夏在山西”。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若想探尋千年文明脈絡,那就先從山西博物院開啟這段文化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走進展館,仿佛一腳踩進了時光的長河。那一件件沉默的文物,宛如歲月的使者,用斑駁的印記訴說著三晉大地的往昔輝煌。</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院之寶晉侯鳥尊,鑄造于西周晚期(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大約2800年前。鳥首高昂,羽翼紋理細密,尾羽如云,器形靈動。背部還馱著一只精致可愛的小鳥,相互對視,別有情趣和溫情。</p> <p class="ql-block">這是春秋·人足方盒,1974年出土于山西省聞喜縣上郭墓地,現(xiàn)藏山西博物院 。它長約15厘米、高約10厘米、寬約8厘米,造型獨特,頂部有翻蓋,雙鈕為小老虎造型,方盒四面有攀爬小龍,下承人形四足,曾用于盛放當時流行化妝品,是研究春秋時期生活、工藝的重要文物 。</p> <p class="ql-block">鸮卣(xiāo yǒu),也是鎮(zhèn)館之寶,出自約3000年前的商代,陳列在‘夏商蹤跡’展廳。盛酒的禮器,可愛蠢萌的模樣——鼓眼闊嘴,矯健粗壯,器身刻滿饕餮與夔龍紋。也叫它"憤怒的小鳥”。</p> <p class="ql-block">這是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犧盤,1965年出土于山西省長治市分水嶺。犧盤以牛為造型,牛腹?jié)M飾精美的蟠虺紋,牛背立一圓柱,柱頂為圓形盤,盤邊有鏤空裝飾,盤底與圓柱間有一人形構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是研究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藝術和禮儀文化的重要實物 。</p> <p class="ql-block">龍山文化土鼓,1980 年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通高80.4cm ,上口直徑25.6cm ,最大腹徑41cm 。它由陶土燒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距今4300 - 3800年 ,公元前2500 - 前2000年)的典型器物,見證早期音樂、祭祀等文化,對研究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古代文明意義重大 。</p> <p class="ql-block">這是新石器時代的直口肥足鬲,屬于陶制炊器,約公元前2500年,是中國古代早期的實用器具,體現(xiàn)當時制陶工藝,見證先民生活與文化,其袋足造型獨特,是研究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實物 。</p> <p class="ql-block">獸形觥,為商代晚期青銅酒器,1976年出土于山西靈石縣旌介村 。通高21.7厘米等,造型獨特,器腹橢圓,器蓋前后為獸面,器身布滿云雷紋、夔紋等。獸面紋象征斬妖除魔,夔紋寓意權威,出土墓還含其他青銅器,墓主或為商晚期戈方國宗室貴族,是身份地位象征,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p> <p class="ql-block">“佛風遺韻”展廳中,石佛靜坐如思,殘缺之中依舊安詳自若。</p> <p class="ql-block">隋唐時期的石雕佛頭,具有典型的隋唐佛造像藝術特征,如發(fā)髻樣式、面部線條等,是研究古代佛教造像藝術、宗教文化及雕刻工藝的重要實物,見證了當時的藝術審美與宗教信仰 。</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藏的北朝佛造像碑,雕刻有眾多佛像,展現(xiàn)北朝佛教造像藝術風格,是研究北朝宗教、雕刻工藝的重要實物,見證當時宗教文化與藝術水平,承載歲月沉淀的歷史價值 ,屬于山西博物院館藏精品,常作為山西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相關展示內容 。</p> <p class="ql-block">這是鄧峪石塔,為唐代石塔,塔身有佛像等雕刻,是研究唐代佛教建筑、雕刻藝術的重要實物,展現(xiàn)當時宗教文化與工藝水平,見證歲月沉淀下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也有說法稱其可能與燃燈石塔等相關,是古老石質佛塔代表,承載千年宗教與文化記憶 。</p> <p class="ql-block">唐代菩薩立像,有著“唐代維納斯”之稱,展現(xiàn)唐代佛造像藝術風格,是佛風遺韻展廳代表文物,對研究唐代宗教、雕塑藝術意義重大,見證當時審美與工藝水平 。</p> <p class="ql-block">金代董明墓戲臺及雜劇磚雕。 金代戲曲藝術有發(fā)展,磚雕呈現(xiàn)當時戲臺與雜劇表演場景,人物、建筑雕刻精細,是研究金代戲劇史、建筑史、社會文化的重要實物,展現(xiàn)金代民間藝術與喪葬文化融合的風貌 。</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博物院,與日升昌不期而遇。這座“中國第一票號”,曾以“匯通天下”之姿,書寫晉商金融傳奇。從票號文物里,窺見清末商業(yè)脈絡,觸摸先輩智慧,歷史的厚重與晉商的氣魄,在此交融 。</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p> <p class="ql-block">彩軸塔式罐</p> <p class="ql-block">明代綠琉璃貼塑香爐。琉璃工藝在明代有發(fā)展,此香爐以綠琉璃為材質,有貼塑裝飾,造型獨特,體現(xiàn)明代琉璃制作水平與宗教(或祭祀)用器特點,對研究明代工藝、宗教文化等有價值 。</p> <p class="ql-block">這些是山西博物院藏的明代彩塑人像,背景是相關壁畫,它們展現(xiàn)明代彩塑工藝與宗教造像風格,是研究明代宗教藝術、服飾文化等的重要實物,見證山西地區(qū)宗教藝術傳承,呈現(xiàn)古人在雕塑、繪畫藝術上的精湛技藝 。</p> <p class="ql-block">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西周):這組玉佩極盡巧思,華麗無比,代表了當時晉國的最高制玉水平。</p> <p class="ql-block">中國最早的對錢</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間的窯變釉貫耳方瓶,藏于山西博物院。窯變釉是瓷器在燒制中釉色自然變化產生獨特效果,此瓶造型規(guī)整,釉色絢麗,體現(xiàn)清代乾隆時期制瓷工藝水平,是研究清代陶瓷藝術、宮廷用瓷等的重要器物 。</p> <p class="ql-block">彩繪雁魚銅燈(漢):這件工藝考究、造型生動的彩繪青銅雁魚燈,它的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不僅能擋風、調節(jié)燈光射向和強度,而且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可將煙塵吸入雁的肚里讓水溶解,凈化空氣,并能拆卸清洗。這盞科學實用的燈,說明中國古代人就有環(huán)境保護意識。</p> <p class="ql-block">胡傅酒樽(漢):腹部裝飾有三只獸首銜環(huán),器底有三只虎形足為支撐,通體鎏金,肩、腹部有駱駝、大象、老虎、羊、兔子等動物造型</p> <p class="ql-block">北魏陶鎮(zhèn)墓獸,1981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雁北師院2號墓,現(xiàn)藏于山西博物院。它造型奇特,頭、身、足和身上紋飾取自不同人和動物,人首面容安詳,肩負鎮(zhèn)守陰宅職能,是北魏時期喪葬文化及藝術風格的體現(xiàn) ,對研究當時喪葬習俗、造型藝術有重要價值 。</p> <p class="ql-block">唐代石雕柱礎。柱礎是中國古代建筑構件,用于柱子底部,起防潮、承重、裝飾作用。此柱礎雕刻精美,有蓮花、龍紋等,體現(xiàn)唐代雕刻藝術水平與建筑裝飾風格,對研究唐代建筑、藝術有重要價值 。</p> <p class="ql-block">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北魏):北魏時期的漆畫屏風,繪有彩色的《列女傳》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是北齊按盾武士俑,藏于山西博物院。北齊時未完成漢化,有鮮卑族士兵形象,厚唇人物俑是北朝特點 。北朝胡服俑大量出現(xiàn),反映漢族與游牧民族交流融合,“六鎮(zhèn)起義”后胡風回潮、胡服流行,北齊等朝代服裝胡漢交織,這類武士俑是當時時代風貌與民族交流融合的體現(xiàn) ,也展現(xiàn)了北朝陶俑的藝術特色 。</p> <p class="ql-block">這是北齊鎮(zhèn)墓獸,出土于北齊婁睿墓,現(xiàn)展陳于山西博物院。鎮(zhèn)墓獸是古代喪葬文化中用于鎮(zhèn)守墓葬、驅邪避兇的冥器,北齊鎮(zhèn)墓獸造型獨特,體現(xiàn)當時雕塑藝術風格,對研究北齊喪葬習俗、藝術審美等有重要價值 。</p> <p class="ql-block">北朝(北魏)的彩繪胡人騎駱駝俑,現(xiàn)收藏于山西博物院。駱駝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胡人騎駱駝俑體現(xiàn)了當時民族交流、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場景,反映北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與融合,是研究北朝社會、交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p> <p class="ql-block">虞弘墓石?。ㄋ澹菏瘶韧舛加懈〉?,內容具有濃郁的波斯及中亞風格,展現(xiàn)了墓主人不同尋常的外來文化背景,是北朝至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到了該離開的時候,意猶未盡,也心有不舍。山西博物院里藏著萬年文明的光輝,也藏著我此行的回味與敬意!</p> <p class="ql-block">從山西博物院岀來,我們驅車前往永祚寺!欲知詳情,請關注美篇 山西之行~永祚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