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非?,F(xiàn)實的一段話:“人老了,只要你自己能動,能磨磨蹭蹭的做口飯吃,能搖搖晃晃地散步,就哪兒都別去,千萬不要指望兒女負(fù)責(zé)你的余生,不要去跟兒女們住在一起,不然,誰都不開心,你的晚年生活也一定會很難過?!?lt;/p><p class="ql-block">人老了,往往會對兒女的家有一種特殊的向往,覺得辛苦養(yǎng)育兒女,老了能和兒女住在一起,看著子孫繞膝,能享受天倫之樂,是最幸福的晚年。</p><p class="ql-block">然而,不要忽視了“遠(yuǎn)香近臭”的真理!</p><p class="ql-block">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習(xí)慣相差十萬八千里,一旦住在一起,就增加了發(fā)生各種矛盾的機率,并不是誰錯了,而是大家的觀念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年輕人喜歡網(wǎng)購亂買東西、喜歡點外賣、喜歡熬夜睡懶覺、喜歡打游戲、不喜歡整理家務(wù)、不喜歡吃剩飯剩菜、不會帶小孩,老人家要是看不慣,不說吧,憋屈;說吧,兒女肯定是不高興;到了最后,大家都漲了一肚子氣。</p><p class="ql-block">同樣,人老了,行動慢了,反應(yīng)遲鈍了,思想跟不上了,身上有老年味兒了,時不時地還需要別人照顧和遷就,兒媳婦和女婿都不是圣人,他們絕不可能愿意長期與老人家同住,影響他們一家子的生活和心情。</p><p class="ql-block">人老了,千萬不要對兒女期望太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兒女永遠(yuǎn)不會像父母愛他們一樣愛父母。</p><p class="ql-block">父母與兒女,從來都是一個漸行漸遠(yuǎn)的過程,從出生到養(yǎng)育,從牙牙學(xué)語到口齒伶俐,從懵懵懂懂到心思縝密,從跌跌撞撞到奔跑遠(yuǎn)行,兒女長大了,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p><p class="ql-block">兒女長大了,尤其是成家后,就不再需要父母的呵護(hù)陪伴了,因此,父母也要知趣識相點,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去麻煩兒女。</p><p class="ql-block">人這一輩子,說到底,真正能夠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倘若去消耗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哪怕是親生兒女,也會嫌棄你。</p><p class="ql-block">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p><p class="ql-block">人老了,晚年生活的幸福秘訣就在于保持獨立,這并不是說要和兒女?dāng)嘟^關(guān)系,而是和兒女分開生活,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p><p class="ql-block">人老了,只要能生活自理,就守著自己的老窩,給自己打造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哪怕做家務(wù)慢慢吞吞,走路搖搖晃晃,也不要去麻煩兒女。</p><p class="ql-block">不和兒女住在一起,沒事打打電話,十天八天見一次,相互走動走動,逢年過節(jié),老老少少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一家人更容易相處,家庭也更加和睦。</p><p class="ql-block">也許生活有些平淡,但卻自由自在,既不用去迎合兒女的生活節(jié)奏,也不用擔(dān)心因為生活習(xí)慣不同而產(chǎn)生矛盾。</p><p class="ql-block">在清閑的時光里,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生活,養(yǎng)花種草,煮茶逗貓,讀書刷手機,偶爾約三兩老友喝茶打牌,談古論今,樂哉悠哉。</p><p class="ql-block">如果指望兒女負(fù)責(zé)你的余生,用自己的余生去折騰兒女,不僅沒有生活質(zhì)量,尊嚴(yán)沒有了,親情也會受傷。</p><p class="ql-block">人老了,要把兒女親情看得淡一點、再淡一點,情深情淺無所謂,安心修身養(yǎng)性情,清茶淡飯養(yǎng)心情,不問家事,不問紅塵,心靜如水,才是真正的養(yǎng)身之道。</p><p class="ql-block">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養(yǎng)老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不是非要指望兒女,只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坦然面對晚年生活中的困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動的時候靠自己,不能動的時候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就一定能擁有一個幸福、自在的晚年。</p><p class="ql-block">轉(zhuǎn)發(fā)甘肅省現(xiàn)代攝影學(xué)會員劉晉發(fā)來的帖子</p><p class="ql-block">感謝新疆?dāng)z影協(xié)會員依明在湘潭旅行中拍的</p><p class="ql-block">編輯劉莉~2025、6、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