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愛老媽,愛她的賢淑良德、勤勞樸實、樂善好施,更喜愛她唱的戲曲與紅歌。外婆是我們當?shù)刂袑W“存實中學”畢業(yè)的知識型女性,外婆的姑家表哥-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雷海宗”先生便是存實中學走出來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外公外婆結婚好幾年后才生下老媽,外婆素日里在鄰村“南岔口小學”教書,外公白天除了掙工分之外,還要定點背著母親去外婆那里給孩子喂奶。</p><p class="ql-block"> 隨著歲月的增長,母親一天天長大。外婆總會騰出時間,教給母親一些知識: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等,母親很小便從外婆那里學會了許多中華經(jīng)典文學和做人道理;母親天資聰明記性好,學東西更是快的很。直到現(xiàn)在母親依然會記得外婆教給她知識的一幕一幕……</p> <p class="ql-block"> 母親十歲左右,外婆接連又生下舅舅、三姨、老姨,那個年代日子雖然窮,經(jīng)濟條件落后,但是母親依舊繼承了外公身體的優(yōu)越條件,母親剛剛到十二歲,便長到一米六八的高挑身材。</p><p class="ql-block"> 作為家里的老大,母親看到一大家子,每天都在眼巴巴張著嘴兒等著外公“養(yǎng)家糊口”她實在看不下去。一天晚上吃飯時,借著昏暗的煤油燈,母親略加思索地對外公說:“爸爸看您那么辛苦,我不想上學了,想早點下來幫家里掙工分,供應弟弟他們上學……”</p><p class="ql-block"> 外公看到乖巧懂事的閨女,竟然能說出如此感恩戴德的話語,他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似的:“不行、不行,這怎么能行……”母親哽咽著一直央求外公,最后外公還是拗不過母親的再三請求,只好答應下來!</p> <p class="ql-block"> 從那日起外公在去地里掙工分,身邊總會跟著一個歡蹦亂跳天真無邪的小丫頭。外公從從事農(nóng)活時,總會一本正經(jīng)教給母親技術要領:鋤地要弓好腰慢下鋤,決不能跳“蛤蟆鋤”麥秋割麥子必須要“前腿弓后腿崩”右手拿鐮左手攬住麥身,麥根以上“三四指”處下鐮刀。這樣割麥既省時又省力,割下的麥子還整齊到位。 </p><p class="ql-block"> 母親在外公身邊聽得入了迷,時不時得拿起鐮刀學著外公的架勢操作起來;有時爺倆干得帶勁時,外公會立起身子挺直腰干,大聲地嗽嗽嗓子,像模像樣地唱上幾句“沙家浜”</p><p class="ql-block"> 善解人意的母親總會迅速地扔下鐮刀,興高采烈地鼓掌叫好,招惹得整個麥地“割麥人”伸長脖子直愣愣地朝這邊望……</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生活的長期磨練,母親變得越來越能干、越來越堅強,十三歲那年大人在生產(chǎn)隊干啥農(nóng)活,母親承擔同樣的活計。外公愛唱戲,時間長了母親也耳濡目染,喜歡上了唱戲;那個時期,農(nóng)村提倡“樣板戲”我村也成立了“鼓樂隊戲班子”</p><p class="ql-block"> 母親長得年輕漂亮,學東西腦子好使,大隊部義無反顧推薦母親參加了本村“戲班子”;樣板戲、黃梅戲、評戲,每一個戲種都不能“閉門造車”;為了強化提高演員的個人業(yè)務能力,母親和其他幾個同齡人,一同被安排到劉其營鄉(xiāng)“西堿廠”學戲。</p><p class="ql-block"> 那個階段母親早晨練、晚上練,就連生火做飯,母親都會滿心歡喜地一遍遍來唱。母親不僅喜歡唱戲,而且更酷愛唱紅歌:我的祖國、東方紅、紅梅贊,但凡她喜歡這首紅歌。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學會它!</p> <p class="ql-block"> 母親愛唱歌三鄉(xiāng)五里都知道,聽外婆說,母親唱得最好時省評劇團都看上她了,一心想將她招募走去省劇團工作;當工作人員到了我家以后,發(fā)現(xiàn)三間屋的火炕上,齊刷刷地躺著兩個剛過滿月的男娃。他們便是我的兩個哥哥,工作人員無奈地搖了搖頭,這也可能是母親今生最大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后,母親將唱戲唱紅歌,當做了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母親經(jīng)常對我們說:“我愛唱歌并不是為了炫耀,我只是放松一下心情,讓平淡的日子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 是呀,腰包里金錢再多、官場上職位再高、人生旅途再平坦,如果生活里少了悅耳動聽的歌聲,我總感覺就像天地之間,少了日月星辰一樣。老媽您盡情地唱吧,您的歌聲永遠伴隨我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p>